《系統學二象論:理論與方法》是介紹系統學的一門新的分支學科,該分支產生於對系統概念的再一次深刻揭示,總體特徵是為廣大知識界提供一套思維工具如豎向思維法、二象圖分析法等. 《系統學二象論:理論與方法》分概念、理論、方法、套用等四大部分進行闡述.
基本介紹
- 書名:系統學二象論:理論與方法
- 作者:高隆昌 徐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397177
- 外文名:Systematics Interduality Theory: Theory and Methods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理論(簡稱“二象論”)起於“系統”概念的深刻揭示——所有系統皆存在“虛實二象”結構。出於“系統”概念的普遍性,發現“二象結構”是客觀世界的普遍存在,加上產生系統概念揭示的基礎是“大自然本原方法論”,從而生髮出一整套理論與實用方法。“二象論”是系統科學正戮力創建的“系統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以終極客觀世界為背景,同時具有數、理、哲匯聚之特徵。
“二象論”首先是一套武裝思想、理解事務的方法論(或說思維工具、世界觀),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實用方法。
出於系統科學的廣泛性,本論適合於各個專業本科及其以上學生補充讀物,同時也適合各個行業知識分子的自修讀物。
“二象論”首先是一套武裝思想、理解事務的方法論(或說思維工具、世界觀),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實用方法。
出於系統科學的廣泛性,本論適合於各個專業本科及其以上學生補充讀物,同時也適合各個行業知識分子的自修讀物。
作者簡介
高隆昌:男(1940.10—),四川仁壽人,民盟成員。西南交通大學數學教授(二級),2010年於經管院退休,退休前歷任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前身為數學系)教研室與研究室主任(1986—1994);系統複雜性研究所(前身是軟科學研究所)所長(1994—2010),全國經濟數學與管理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政府參事(1998—2010);鐵道部經濟委員會委員兩屆,四川創新管理工程設計院(民企)顧問等;2010與其學生陳紹坤創建“系統學研究所”並任所長至2012年,現任系統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196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留校任教至1986年應邀調至西南交大數學系;1994年為學校管理學院申請博士點需要被調至該院;先後從事純數學、套用數學及系統科學研究與教學;崇尚數、理、哲,涉足文、理、工,愛好詩、書、畫、音,不事棋弈,不善交際,長期過著無星期天節假日生活;先後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動力系統、系統科學、生態數學、數理經濟學、經濟學、管理科學、社會學、思維科學、教育科學等領域工作,也在神經網路、宇宙學、安全學、分形理論、協同學、突變論、鐵道學、美學、家庭學、政治學上工作過;長於數理思維、數學建模;曾就大熊貓生態問題提出一類帶間斷的Lotka-Voltera模型,預測人類生存年限模型、神經網路的“場”模式、市場波動力學模型、交通運輸系統風險函式,發現Logistic普適性原理(L-曲線原理)等;還先後提出2/3原理、繩端原理、煮粥原理、“攀藤”原理等等;部分成果被收入MR與SCI;被引入“How is How”和“World Directory Mathematicians”等《名錄》。
總計發表論文(包括合作)近400篇;專著(包括合著與編譯)共18本,大致可分做六類(約400篇論文作為前期工作不在此列述):
(1)數學類:《數學及其認識》(高等教育——斯普林格出版社,2001;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11),《數學思想賞析》(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當代數學精英》(編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008年第二版),《數學縱橫》(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數學要項:定理公式證明詞典》(編譯,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經濟類:《數量經濟學導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市場經濟競爭原理》(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3)管理類:《二象對偶與管理學二象論》(科學出版社,2005),《數學建模基礎理論》(科學出版社,2007)。
(4)系統科學類:《大自然複雜性原理》(科學出版社,2004),《系統學原理》(科學出版社,2005;2010年第二版),《系統學二象論:理論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14),《大自然本原方法論與系統學基礎》(已成稿,待出版)。
(5)思想修養類:《思維科學概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鍵旨創新思維》(已成稿,待出版)。
(6)社會科學類:《社會度量學原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性海覓真》(已成稿,待出版),《世界政治大綱》(已成稿,待出版)。
在幾十年“迂腐”過程中,作者逐步對數學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並提升成數理思維,且推廣認識整個客觀世界,逐步形成一套以“大自然本原方法論”為基礎的系列原創性分析方法和數理思維方法論,用於各個方面皆產生新意,在系統科學上致力創建“系統學”。本書即屬系統學分支學科,是在與第二作者徐飛長期合作的成果基礎上,由老中青三代共同完成的。特別感謝年輕的第三作者陳紹坤全身心投入和立志全面繼承與發揚“大自然”理論體系的精神。
196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留校任教至1986年應邀調至西南交大數學系;1994年為學校管理學院申請博士點需要被調至該院;先後從事純數學、套用數學及系統科學研究與教學;崇尚數、理、哲,涉足文、理、工,愛好詩、書、畫、音,不事棋弈,不善交際,長期過著無星期天節假日生活;先後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動力系統、系統科學、生態數學、數理經濟學、經濟學、管理科學、社會學、思維科學、教育科學等領域工作,也在神經網路、宇宙學、安全學、分形理論、協同學、突變論、鐵道學、美學、家庭學、政治學上工作過;長於數理思維、數學建模;曾就大熊貓生態問題提出一類帶間斷的Lotka-Voltera模型,預測人類生存年限模型、神經網路的“場”模式、市場波動力學模型、交通運輸系統風險函式,發現Logistic普適性原理(L-曲線原理)等;還先後提出2/3原理、繩端原理、煮粥原理、“攀藤”原理等等;部分成果被收入MR與SCI;被引入“How is How”和“World Directory Mathematicians”等《名錄》。
總計發表論文(包括合作)近400篇;專著(包括合著與編譯)共18本,大致可分做六類(約400篇論文作為前期工作不在此列述):
(1)數學類:《數學及其認識》(高等教育——斯普林格出版社,2001;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11),《數學思想賞析》(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當代數學精英》(編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008年第二版),《數學縱橫》(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數學要項:定理公式證明詞典》(編譯,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經濟類:《數量經濟學導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市場經濟競爭原理》(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3)管理類:《二象對偶與管理學二象論》(科學出版社,2005),《數學建模基礎理論》(科學出版社,2007)。
(4)系統科學類:《大自然複雜性原理》(科學出版社,2004),《系統學原理》(科學出版社,2005;2010年第二版),《系統學二象論:理論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14),《大自然本原方法論與系統學基礎》(已成稿,待出版)。
(5)思想修養類:《思維科學概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鍵旨創新思維》(已成稿,待出版)。
(6)社會科學類:《社會度量學原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性海覓真》(已成稿,待出版),《世界政治大綱》(已成稿,待出版)。
在幾十年“迂腐”過程中,作者逐步對數學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並提升成數理思維,且推廣認識整個客觀世界,逐步形成一套以“大自然本原方法論”為基礎的系列原創性分析方法和數理思維方法論,用於各個方面皆產生新意,在系統科學上致力創建“系統學”。本書即屬系統學分支學科,是在與第二作者徐飛長期合作的成果基礎上,由老中青三代共同完成的。特別感謝年輕的第三作者陳紹坤全身心投入和立志全面繼承與發揚“大自然”理論體系的精神。
圖書目錄
前言緒論:全書簡讀
0.1全書概覽
0.2概念部分
0.3理論部分
0.4方法部分
0.5套用部分
第1章二象論的幾個前提:理論準備
1.1幾個近義術語的申述
1.1.1定義、概念及其比較關係
1.1.2定義與公理、猜測、假設、前提等概念的關係
1.1.3實在、實證、存在與論證
1.1.4談談哲學
1.1.5上述概念下看科學發展的足跡
1.1.6科學“足跡”給系統學二象論的啟示
1.2元空間猜測
1.2.1感悟幾個疑問
1.2.2元空間猜測及其性質討論
1.3樹立完全空間意識
1.3.1完全空間定義及其解釋
1.3.2需要扭轉兩個觀念
1.4廣義能量觀
1.4.1關於能量概念的擴展
1.4.2能量的幾種基本類型
1.5邏輯空間論
1.6對偶初論
1.6.1概念的引入
1.6.2對偶的本原探討
1.6.3對偶概念的進一步討論
1.7大自然觀
1.7.1概念界定
1.7.2樹立大自然觀
第2章系統學二象論:概念研究
2.1系統科學到系統學、系統學二象論
2.1.1系統科學簡評
2.1.2系統學:概念與特徵
2.1.3系統學二象論
2.2經典系統概念:逐步深入
2.2.1認識初步
2.2.2概念的深入
2.2.3逐步深入的三大定義
2.3二象系統概念
2.3.1系統流行概念有待深化
2.3.2二象系統概念
2.3.3二象系統概念述評
2.4二象間性質初探
2.5二象概念的進一步深入
2.5.1二象系統新定義及其多層性
2.5.2複合二象系統
2.6自我詰問
2.6.1二象思想古已有之?
2.6.2關於以虛空間為背景的虛象?
2.6.3國內外動態及與本理論的不同
2.6.4為何叫二象論而不叫陰陽論?
2.6.5二象論與“二元論”等概念的區別
2.6.6為何不將二象論歸於對偶論?
2.6.7一個概念太廣泛會失去意義嗎?
2.6.8二象論是虛的,怎么與科技實踐聯繫?
2.7附:系統學二象論初探
2.7.1概念的引入
2.7.2二象系統的數學描述及其發現
2.7.3特例及其認識
第3章二象系統空間結構研究
3.1二象系統空間結構概述
3.1.1二象系統完全空間Ⅰ
3.1.2二象系統完全空間Ⅱ
3.2二象系統的數學模型實質
3.2.1系統二象與模型中三元的對應
3.2.2系統二象在模型中的表現特徵
3.2.3目標、關係的虛擬性及其區別
3.2.4參數空間的二象實質
3.3多層二象系統空間層級差異分析
3.3.1準備知識
3.3.2層級間差異特徵及其指標體系建立
3.3.3二象系統層級結構的一種描述
3.3.4層級間差異性討論
3.4簡單—複雜—簡單
3.4.1例述從簡單到複雜
3.4.2總體思想:一個三維空間結構
3.4.3簡單—複雜—簡單的鐘罩線結構
3.4.4系統鐘罩線的時序演進
3.4.5後議:所謂簡單科學
3.5人體二象論初步
3.5.1人的整體與局部
3.5.2人體(實象)的多層二象結構
3.5.3大腦二象論
第4章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
4.1再說對偶
4.1.1小說中庸
4.1.2注意到對偶二象的空間實質差異
4.1.3對偶的極端
4.2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Ⅰ:二象互動論
4.2.1二象互動的定性認識
4.2.2二象互動幾個數理描述類型
4.3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Ⅱ:柔性論
4.3.1系統“柔性”及其研究
4.3.2系統的柔性參數與相位參數
4.3.3權重比意義下的二象互動:模型及其解
4.3.4二象對偶分析圖
4.3.5自然量與相對量間的等價性
4.4二象對偶的極端:危機與應急分析
4.4.1問題引入:對偶分析任務的框圖描述
4.4.2二象對偶極端情形分析
4.4.3應急簡論
4.5系統泡沫及其分析初步
4.5.1系統泡沫的產生機理
4.5.2泡沫的積累與破滅
4.5.3泡沫的數學描述與分析
第5章系統學二象論初步
5.1系統能量與功能論
5.1.1有機系統的基因譜
5.1.2有機系統的內在動力與能量
5.1.3系統功能及其潛在功能
5.2系統發展論
5.2.1系統的生存周期
5.2.2系統的發展
5.2.3綜論系統的生存發展
5.2.4再說自組織
5.3系統均衡論
5.3.1小議均衡
5.3.2均衡點類型及其功能特徵
5.3.3複雜系統的廣義均衡
5.4和諧系統論
5.4.1概念的引入
5.4.2和諧系統基本性質
5.4.3一個套用:和諧世界論
5.4.4後記
5.5博弈二象論
5.5.1博弈二象系統:概念引入
5.5.2二象矩陣博弈
5.5.3二象博弈動力系統
第6章二象系統方法論研究
6.1二象思維:一種創新思維法
6.1.1系統創新思維Ⅰ:戰略決策型
6.1.2系統創新思維Ⅱ:虛象突破法
6.1.3系統創新思維Ⅲ:實象細分法
6.1.4系統創新思維Ⅳ:豎向思維法
6.2二象分析法
6.2.1二象幾何分析法
6.2.2二象預測法
第7章二象論在管理學經濟學的套用初步
7.1管理二象論及其突破性思維
7.1.1管理悖論及管理者二象論修養
7.1.2管理學二象對偶論
7.1.3試論管理科學及其突破
7.2經濟系統二象論
7.2.1“商品、金融”二象論
7.2.2“市場經濟,計畫經濟”二象論
第8章系統學二象論的社會學套用初步
8.1東學、西學二象論認識
8.1.1人類直覺的威力
8.1.2東學的特徵
8.1.3西學的特徵
8.1.4東、西學的彌合
8.2中醫二象論及中西醫二象論
8.2.1小序
8.2.2中醫學陰陽、五行結構觀
8.2.3二象論之於中醫學及其原理解釋
8.2.4中醫藥的大自然觀
8.2.5中、西醫的比較及正確選擇
8.2.6神經類疾病知多少
8.3教育二象論:複雜性及戰略初探
8.3.1教育與經濟二象關係及其發展特徵
8.3.2教育的社會職能二象性
8.3.3從單個學生的幾個統計值看教育的困難性
8.3.4教育的複雜性
8.3.5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教育工程總體戰略一點思考
第9章二象數學:數學中的二象實質
9.1數量的二象性
9.2數系的二象性
9.3空間的二象性
9.4函式的二象性
9.5幾何點的二象性
9.6實軸結構的“二象”性
9.7“二象數學”猜測
9.8有理數學及有理世界論
參考文獻
0.1全書概覽
0.2概念部分
0.3理論部分
0.4方法部分
0.5套用部分
第1章二象論的幾個前提:理論準備
1.1幾個近義術語的申述
1.1.1定義、概念及其比較關係
1.1.2定義與公理、猜測、假設、前提等概念的關係
1.1.3實在、實證、存在與論證
1.1.4談談哲學
1.1.5上述概念下看科學發展的足跡
1.1.6科學“足跡”給系統學二象論的啟示
1.2元空間猜測
1.2.1感悟幾個疑問
1.2.2元空間猜測及其性質討論
1.3樹立完全空間意識
1.3.1完全空間定義及其解釋
1.3.2需要扭轉兩個觀念
1.4廣義能量觀
1.4.1關於能量概念的擴展
1.4.2能量的幾種基本類型
1.5邏輯空間論
1.6對偶初論
1.6.1概念的引入
1.6.2對偶的本原探討
1.6.3對偶概念的進一步討論
1.7大自然觀
1.7.1概念界定
1.7.2樹立大自然觀
第2章系統學二象論:概念研究
2.1系統科學到系統學、系統學二象論
2.1.1系統科學簡評
2.1.2系統學:概念與特徵
2.1.3系統學二象論
2.2經典系統概念:逐步深入
2.2.1認識初步
2.2.2概念的深入
2.2.3逐步深入的三大定義
2.3二象系統概念
2.3.1系統流行概念有待深化
2.3.2二象系統概念
2.3.3二象系統概念述評
2.4二象間性質初探
2.5二象概念的進一步深入
2.5.1二象系統新定義及其多層性
2.5.2複合二象系統
2.6自我詰問
2.6.1二象思想古已有之?
2.6.2關於以虛空間為背景的虛象?
2.6.3國內外動態及與本理論的不同
2.6.4為何叫二象論而不叫陰陽論?
2.6.5二象論與“二元論”等概念的區別
2.6.6為何不將二象論歸於對偶論?
2.6.7一個概念太廣泛會失去意義嗎?
2.6.8二象論是虛的,怎么與科技實踐聯繫?
2.7附:系統學二象論初探
2.7.1概念的引入
2.7.2二象系統的數學描述及其發現
2.7.3特例及其認識
第3章二象系統空間結構研究
3.1二象系統空間結構概述
3.1.1二象系統完全空間Ⅰ
3.1.2二象系統完全空間Ⅱ
3.2二象系統的數學模型實質
3.2.1系統二象與模型中三元的對應
3.2.2系統二象在模型中的表現特徵
3.2.3目標、關係的虛擬性及其區別
3.2.4參數空間的二象實質
3.3多層二象系統空間層級差異分析
3.3.1準備知識
3.3.2層級間差異特徵及其指標體系建立
3.3.3二象系統層級結構的一種描述
3.3.4層級間差異性討論
3.4簡單—複雜—簡單
3.4.1例述從簡單到複雜
3.4.2總體思想:一個三維空間結構
3.4.3簡單—複雜—簡單的鐘罩線結構
3.4.4系統鐘罩線的時序演進
3.4.5後議:所謂簡單科學
3.5人體二象論初步
3.5.1人的整體與局部
3.5.2人體(實象)的多層二象結構
3.5.3大腦二象論
第4章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
4.1再說對偶
4.1.1小說中庸
4.1.2注意到對偶二象的空間實質差異
4.1.3對偶的極端
4.2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Ⅰ:二象互動論
4.2.1二象互動的定性認識
4.2.2二象互動幾個數理描述類型
4.3系統二象間對偶關係研究Ⅱ:柔性論
4.3.1系統“柔性”及其研究
4.3.2系統的柔性參數與相位參數
4.3.3權重比意義下的二象互動:模型及其解
4.3.4二象對偶分析圖
4.3.5自然量與相對量間的等價性
4.4二象對偶的極端:危機與應急分析
4.4.1問題引入:對偶分析任務的框圖描述
4.4.2二象對偶極端情形分析
4.4.3應急簡論
4.5系統泡沫及其分析初步
4.5.1系統泡沫的產生機理
4.5.2泡沫的積累與破滅
4.5.3泡沫的數學描述與分析
第5章系統學二象論初步
5.1系統能量與功能論
5.1.1有機系統的基因譜
5.1.2有機系統的內在動力與能量
5.1.3系統功能及其潛在功能
5.2系統發展論
5.2.1系統的生存周期
5.2.2系統的發展
5.2.3綜論系統的生存發展
5.2.4再說自組織
5.3系統均衡論
5.3.1小議均衡
5.3.2均衡點類型及其功能特徵
5.3.3複雜系統的廣義均衡
5.4和諧系統論
5.4.1概念的引入
5.4.2和諧系統基本性質
5.4.3一個套用:和諧世界論
5.4.4後記
5.5博弈二象論
5.5.1博弈二象系統:概念引入
5.5.2二象矩陣博弈
5.5.3二象博弈動力系統
第6章二象系統方法論研究
6.1二象思維:一種創新思維法
6.1.1系統創新思維Ⅰ:戰略決策型
6.1.2系統創新思維Ⅱ:虛象突破法
6.1.3系統創新思維Ⅲ:實象細分法
6.1.4系統創新思維Ⅳ:豎向思維法
6.2二象分析法
6.2.1二象幾何分析法
6.2.2二象預測法
第7章二象論在管理學經濟學的套用初步
7.1管理二象論及其突破性思維
7.1.1管理悖論及管理者二象論修養
7.1.2管理學二象對偶論
7.1.3試論管理科學及其突破
7.2經濟系統二象論
7.2.1“商品、金融”二象論
7.2.2“市場經濟,計畫經濟”二象論
第8章系統學二象論的社會學套用初步
8.1東學、西學二象論認識
8.1.1人類直覺的威力
8.1.2東學的特徵
8.1.3西學的特徵
8.1.4東、西學的彌合
8.2中醫二象論及中西醫二象論
8.2.1小序
8.2.2中醫學陰陽、五行結構觀
8.2.3二象論之於中醫學及其原理解釋
8.2.4中醫藥的大自然觀
8.2.5中、西醫的比較及正確選擇
8.2.6神經類疾病知多少
8.3教育二象論:複雜性及戰略初探
8.3.1教育與經濟二象關係及其發展特徵
8.3.2教育的社會職能二象性
8.3.3從單個學生的幾個統計值看教育的困難性
8.3.4教育的複雜性
8.3.5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教育工程總體戰略一點思考
第9章二象數學:數學中的二象實質
9.1數量的二象性
9.2數系的二象性
9.3空間的二象性
9.4函式的二象性
9.5幾何點的二象性
9.6實軸結構的“二象”性
9.7“二象數學”猜測
9.8有理數學及有理世界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