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靠近頂端常被捲曲毛;托葉早落。花葶高12-15厘米,近無毛;花粉紅色,數朵,呈大型(2-)3-4回二歧聚傘花序,首次分枝長8-10厘米,二次分枝長3-5厘米,向上漸短,均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寬卵形,小苞片膜質,長卵形至卵形,長5-6毫米,寬1-1.2厘米,先端鈍;雄花:花梗長1-1.5(-2.5)厘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1-1.2厘米,無毛,內面2枚,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8-10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長1-1.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5-2.5毫米,先端鈍或微凹;雌花:花梗長2-2.5厘米,無毛;花被片5,不等大,外面的近圓形,長7-11毫米,寬6-9毫米,先端圓鈍,無毛,向內漸小,最內面的倒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子房橢圓形,長約7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大3翅;花柱3,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柱頭2裂,向外呈U字形或新月形螺旋狀扭曲,並密具刺狀乳頭。蒴果下垂,果梗長3-3.5厘米;輪廓長圓形至倒卵長圓形,長1-1.2厘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三角形,長1.2-1.4厘米,上面的邊稍下凹或平,下面的邊呈斜的,無毛,有縱紋,其餘2翅窄,長3-4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400-3400米的溝邊雜木林中、山坡林下濕處岩石上、山坡闊葉林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蘭坪、福貢、貢山、麗江、碧江、大理、鎮康)和西藏(墨脫、察隅和波密)。模式標本采自怒江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