糂

sǎn,“糝”的古文。

把米攙入羹中;飯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糂
  • 拼音:sǎn
  • 部首:米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5
  • 五筆86:OADN
  • 五筆98:ODWN
  • 倉頡:FDTMV
  • 筆順編號:431234122111345
  • 四角號碼:94918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CC2
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 同“糝”,“糝”之古文。
1)《說文》:“以米和羹也”,即把米攙入羹中。
《墨子·非儒下》:孔某窮於陳、蔡之間,藜羹不糂。
《荀子·宥坐》:“孔子南適楚,厄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飢色。”
2)飯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糝《廣韻》《集韻》桑感切,音。《說文》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荀子·宥坐篇》藜羹不糂。
又《篇海》糂,雜也。
又糂,滓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