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育家的思考(精英是如何煉成的)》中內容都是作者B.T.華盛頓的真實人生寫照,作者盡力平鋪直敘,絲毫沒有加以粉飾。作品描述了主人公無法選擇的童年艱苦生活,但通過自己好學上進的精神、堅忍不拔的獨立性格、卓爾不凡的開拓勇氣,由一個黑人奴隸成長為受人敬仰的著名政治家的成長曆程。書中不僅有艱難創業的歷程,更有信仰、理念、思想的碰撞,充滿智慧和啟迪。 《一個教育家的思考(精英是如何煉成的)》是一部從奴隸到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的苦難與輝煌的成長史;也是一部艱苦卓絕、成就非凡的創業實錄;更是一座弘揚個人自立自強精神的不朽豐碑。
基本介紹
- 書名:精英是如何煉成的:一個教育家的思考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222頁
- 開本:16
- 品牌:新世界
- 作者:華盛頓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27824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重塑美國人道品格的第一書,全球銷量超過8000萬冊,暢銷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姊妹篇,哈佛教育基金會推薦圖書!
B.T.華盛頓的《一個教育家的思考(精英是如何煉成的)》是了解美國歷史必讀的16本書之一,一部從草根到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的苦難與輝煌的成長史,一部艱苦卓絕、成就非凡的創業實錄,一座弘揚個人自立自強精神的不朽豐碑。
B.T.華盛頓的《一個教育家的思考(精英是如何煉成的)》是了解美國歷史必讀的16本書之一,一部從草根到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的苦難與輝煌的成長史,一部艱苦卓絕、成就非凡的創業實錄,一座弘揚個人自立自強精神的不朽豐碑。
媒體推薦
B.T.華盛頓的傳奇實踐,那些充滿創造性的真知灼見,對於這個全新的時代,依然是閃亮的思想。他不僅給美國帶來百年感動,也給遠隔時空的我們一個重要參照,在帶給我們冷峻無比的提醒的同時,也傳達著鼓舞人心的信息。
——《紐約時報書評》
20世紀對美國人影響最大的兩本勵志讀物:B.T.華盛頓的《一個教育家的思考》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國《新聞周刊》
他是第一個被哈佛大學授予榮譽學位的黑人,第一個肖像印在美國郵票上的黑人,也是第一個被美國總統請到白宮做客的黑人。兩任美國總統親歷親為,給予他巨大的扶持。
——《今日美國》
重塑20世紀美國人道德品格的第一本書。
——《華盛頓郵報》
一個人只要能做一點世界上需要做的事情,終究會騰達起來,不論他屬於哪一個種族。
——作者B.T.華盛頓
看到這本書我仿佛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在我買書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多的無奈錢,買了這本書我覺得花再多也值得。比起《富蘭克林自傳》《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從優秀到卓越》這些偉大的作品,它毫不遜色。
——亞馬遜網友書評
——《紐約時報書評》
20世紀對美國人影響最大的兩本勵志讀物:B.T.華盛頓的《一個教育家的思考》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國《新聞周刊》
他是第一個被哈佛大學授予榮譽學位的黑人,第一個肖像印在美國郵票上的黑人,也是第一個被美國總統請到白宮做客的黑人。兩任美國總統親歷親為,給予他巨大的扶持。
——《今日美國》
重塑20世紀美國人道德品格的第一本書。
——《華盛頓郵報》
一個人只要能做一點世界上需要做的事情,終究會騰達起來,不論他屬於哪一個種族。
——作者B.T.華盛頓
看到這本書我仿佛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在我買書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多的無奈錢,買了這本書我覺得花再多也值得。比起《富蘭克林自傳》《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從優秀到卓越》這些偉大的作品,它毫不遜色。
——亞馬遜網友書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無法選擇的童年生活
沒有誰願意選擇卑賤的童年
從“謠言”中也有得到真相
仇恨能扼殺寬容嗎
制度的利與弊
為什麼勝利後反會感到失落
第二章 夢想有多遠
對自由的“體驗”
求學之夢
一個沒有名字不太體面的學生
一個人的出身有多重要
第三章 幸與不幸之間
從最挑剔的人那裡能學到什麼
流浪般的求學之路
靠打掃取得入學資格
被視為神明的將軍
在貧窮中堅守“格調”生活
第四章 難忘的這些人和事
身無分文的假期生活
20分鐘得到的快樂
最沉重的打擊
教育不能讓學生失去自立的精神
每天14小時的工作
三K黨的暴行
第五章 國家在重建時期的失誤
虛名的牧師
失敗的重建計畫
兩種教育模式孰優孰劣
第六章 為自己找到最準確的位置
比從政更值得做的事
重返母校
一個成功希望為零的教育創舉
怎樣對待這樣的歧視
哪些人更易成功
第七章 一無所有,卻要成就這樣的大事
新的挑戰
無米之炊
最底層的生活
第八章 務實的美德深人到每個細節里
各有所求的兩個階層
給予我最大支持的人
他們認識上錯在了哪兒
她的美德
對於底層來說,為什麼務實更顯重要
親自動手建第一座校舍
第九章 成為兩個階層共同的朋友
聖誕節里的陋習
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
籌款
意義非凡的奠基禮
堅守諾言踐行信用
第十章 為什麼要證明一切皆有可能
學會可貴的自食其力
在沒有技術和資金情況下的選擇
互有所需成為改善關係的良方
優秀的搭檔
在這樣的混亂狀態下
第十一章 設有什麼比自強自立更可貴
真正的寬容
難於運轉的困境
用什麼贏得尊重和讚美
貧窮不是不文明的理由
第十二章 資金從哪裡來
偉大的無私之舉
不為人知的募捐
在募捐中對人性的體悟
讓傑出人物如此慷慨的背後
立足社會的歷練
第十三章 為什麼不想成為職業演講家
第一次針對尖銳社會問題的演說
只有五分鐘的演講
一次對國會有影響的演講
強烈的緊張感
第十四章 用什麼力量改善種族關係
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詞
與總統的交往
飽受非議
在尋求平等過程中的思考
美國道德革命的發韌
第十五章 不是秘訣的秘訣
與不同類別聽眾的共鳴
在羅伯特·蕭紀念碑奉獻典禮上的演說
面對16000人的演講
在紛繁的事務中如何能做到有條不紊
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訣
第十六章 “被"歐洲之旅
對於歐洲之行的糾結
在歐洲受到的禮遇
他憑藉什麼成為大師級人物
初入英國王官和下議院
第十七章 無尚至尊的事業
來自本國的感恩回饋
哈佛特有的忠義和熱忱
為何能打動總統
學校的價值取決於它的畢業生
沒有誰願意選擇卑賤的童年
從“謠言”中也有得到真相
仇恨能扼殺寬容嗎
制度的利與弊
為什麼勝利後反會感到失落
第二章 夢想有多遠
對自由的“體驗”
求學之夢
一個沒有名字不太體面的學生
一個人的出身有多重要
第三章 幸與不幸之間
從最挑剔的人那裡能學到什麼
流浪般的求學之路
靠打掃取得入學資格
被視為神明的將軍
在貧窮中堅守“格調”生活
第四章 難忘的這些人和事
身無分文的假期生活
20分鐘得到的快樂
最沉重的打擊
教育不能讓學生失去自立的精神
每天14小時的工作
三K黨的暴行
第五章 國家在重建時期的失誤
虛名的牧師
失敗的重建計畫
兩種教育模式孰優孰劣
第六章 為自己找到最準確的位置
比從政更值得做的事
重返母校
一個成功希望為零的教育創舉
怎樣對待這樣的歧視
哪些人更易成功
第七章 一無所有,卻要成就這樣的大事
新的挑戰
無米之炊
最底層的生活
第八章 務實的美德深人到每個細節里
各有所求的兩個階層
給予我最大支持的人
他們認識上錯在了哪兒
她的美德
對於底層來說,為什麼務實更顯重要
親自動手建第一座校舍
第九章 成為兩個階層共同的朋友
聖誕節里的陋習
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
籌款
意義非凡的奠基禮
堅守諾言踐行信用
第十章 為什麼要證明一切皆有可能
學會可貴的自食其力
在沒有技術和資金情況下的選擇
互有所需成為改善關係的良方
優秀的搭檔
在這樣的混亂狀態下
第十一章 設有什麼比自強自立更可貴
真正的寬容
難於運轉的困境
用什麼贏得尊重和讚美
貧窮不是不文明的理由
第十二章 資金從哪裡來
偉大的無私之舉
不為人知的募捐
在募捐中對人性的體悟
讓傑出人物如此慷慨的背後
立足社會的歷練
第十三章 為什麼不想成為職業演講家
第一次針對尖銳社會問題的演說
只有五分鐘的演講
一次對國會有影響的演講
強烈的緊張感
第十四章 用什麼力量改善種族關係
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詞
與總統的交往
飽受非議
在尋求平等過程中的思考
美國道德革命的發韌
第十五章 不是秘訣的秘訣
與不同類別聽眾的共鳴
在羅伯特·蕭紀念碑奉獻典禮上的演說
面對16000人的演講
在紛繁的事務中如何能做到有條不紊
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訣
第十六章 “被"歐洲之旅
對於歐洲之行的糾結
在歐洲受到的禮遇
他憑藉什麼成為大師級人物
初入英國王官和下議院
第十七章 無尚至尊的事業
來自本國的感恩回饋
哈佛特有的忠義和熱忱
為何能打動總統
學校的價值取決於它的畢業生
文摘
沒有誰願意選擇卑賤的童年
對於我出生時的情形,沒有任何人可以給我一點記憶。不過無論如何,我猜想必於某地某時出世。盡我的能力所及,我知道我生在十字路口叫做海爾氏灘的一所郵局附近,那一年或許是1858年,也可能是1859年。至於具體的某月某日,一直無從知道。我出生時的奴隸身份使得我住在維吉尼亞州富蘭克林郡的一所大農場。我記憶中的最初印象,是大農場和奴隸區——所謂奴隸區,就是大農場裡供奴隸居住的木屋的所在地。
在最悲慘、淒涼,也最叫人氣餒的環境中開始了我的童年生活。在一間長僅十四尺,寬僅十六尺的小木屋裡,住著我的母親和我們兄妹,這樣的居住環境直到內戰結束之後,我們都已獲得自由的時候為止。我的主人比起別的許多奴隸主來,並不是特別殘酷。
對於祖輩,我更是什麼也不知道。關於奴隸由非洲被人用奴隸貿易船運到美洲,一路上所受的非人酷刑,在奴隸區我經常聽到許多黑人談起過。我母親這一系的祖先,自是這些從非洲被販運過來的奴隸當中的成員。在那個很少有關於黑人族譜的年代,我想找一些關於母親上一代歷史的記載,始終沒有成功。只知道母親有一個異母的哥哥和姐姐。照常理估計,我的母親被一個奴隸買主注意,這人後來就成了母親和我的奴隸主。母親來到奴隸主家裡的重要性,與奴隸主家裡新添了一匹馬或一頭牛等同。對於父親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就連他的姓名,我都無從知道。唯一知道的,他是一個白種人,靠經營附近的大農場為生。作為父親,他對我從未有過絲毫的關注,或者略盡教養的責任。在那個時代,他不過是那種制度下的一個不幸犧牲者而已,所以我並沒有特別責怪他。
我和母親居住的小屋,既是臥室,也是大農場的廚房。我的母親就是大農場的廚子。小屋簡陋至極,沒有玻璃窗,只在一旁開了一個洞,讓光線射進來,也讓冬天寒冷徹骨的風吹進來。小屋的那扇極小的門並不能稱為真正的門,它的樞紐安得非常不穩,門的裂縫很大。在這樣的小屋裡居住,談不上有任何的舒適感。房間裡除了透風的洞和門以外,還有兩個七寸長、八寸寬的方口:子“貓洞”,分別位於房間左右下角,這是內戰前維吉尼亞差不多每一座大廈或小屋都有的裝置。“貓洞”是讓貓在夜間隨意進出的。我一直不明白,就我家的小屋來說,起碼有一半的地方可以讓貓出入,為什麼還要設定這樣的“貓洞”。在我們的小屋的泥土地中央,又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洞,上面蓋了木板,這洞用來在冬天貯藏山竽。在我的記憶中,這個山芋洞給我留下了很多快樂的記憶。我常在放取山竽的過程中,偷偷弄出兩隻山竽,然後把山竽烘熟,大快朵頤一番。我們的大農場裡沒有燒飯用的爐子,母親替白人和黑奴做飯,只用一隻敞口的灶,多數在深鍋里和長柄矮腳小鍋里煮飯。在這間簡陋的小屋裡,冬天寒冷刺骨,夏天爐子裡的熱氣令人酷熱難耐。
和成千上萬奴隸生活的環境一樣,我的童年就在那間破陋的小木屋裡度過。我的母親從早到晚為奴隸主忙碌,除了在一大早動手工作之前,夜晚忙完一天工作以後,她很少有時間照管我們兄妹。有一件事留在我最早的記憶當中:有一天深夜,我們兄妹被母親叫醒,我們面前放著一隻燒熟的雞。母親叫醒了她的孩子們,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吃一個飽。我無從知道這隻雞是怎樣被母親弄來的,只能猜測是從奴隸主農莊弄來的。雖然在今天這可以被定為是一種偷竊行為,並且會受人包括我自己的責備。但放在當時,就母親的動機而論,誰也不能使我相信我的母親犯了偷竊罪。她只是奴隸制度下的一個犧牲者罷了。窮遍我的記憶,在《釋奴宣言》宣布我們的家庭獲得自由以前,我從沒有在床上睡過覺,我們也沒有一張能稱為床的家具。我和哥哥約翰、姐姐阿曼達一直睡在污穢泥地的草墊上,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我們睡在污穢泥地上一堆齷齪不堪的破布爛草堆里。
前不久,有人讓我談談少年時代的運動和消遣。專心運動和消遣對於我的一生來說,幾乎都是空白的。我的記憶都被每天為生存辛苦而忙碌地工作填滿,雖然我在童年也很想有遊戲的時間,那是每個孩子都渴望做的事情。在做奴隸的時期,我還沒有長得夠大,不能像成人那樣從事一些工作,但是多數時間,仍然是要在院子裡收拾,提水給田裡的男人,要不然就是每周一次,送穀子到距離農場三里之遙的磨坊去。去磨坊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害怕的事。首先要把沉重的穀子臼袋抬到馬背上,要把口袋兩邊平均分載著它才不會掉下來;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半路上穀子常常會移動,穀子袋兩邊不平衡,致使我和口袋一起從馬背上滑下來。我身單力薄,重新把穀子袋抬到馬背上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只有無奈地等待路上有行人過來幫忙。有時一等就是幾個鐘頭,直到有人出現,才能幫我解決困難。年幼的我在等待的時間,除了哭泣,別無他法。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所以到達磨坊的時間就會很晚了,等到我把穀子磨好,常是深夜才能回到家裡。主人因為我回家誤了時間,總是責罵我,甚至用鞭子抽打我。那條從磨坊回家的路很荒涼,穿過叢密的樹林時,我總是害怕得要命。據說樹林裡滿是逃兵,人們總是說,逃兵遇到黑種男孩單身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抓住他並且割下他的耳朵。這更是讓我膽覘心驚。
在幼年和早期的少年時代,我們全家從未有過像文明人那樣,全家坐在桌前,先求天父降福,然後一起用餐,享受象樣的美食。在維吉尼亞大農場中,我們小孩子吃飯就和不會說話的牲畜差不多,這裡吃一片乾麵包,那裡吃一小塊肉,偶爾喝一杯牛奶,有時吃一些番薯。家裡沒有任何稱得上餐具的東西,有時家裡一些人就著長柄矮腳的小鍋或者深鍋吃點東西,而另一些人就把食物盛在洋鐵盤子裡放在膝蓋上吃。吃飯的方式常常是什麼也不用,用手直接拿起食物往嘴裡送。我由小屋被派到“大屋子”里做活,是我的身材長得足夠高的時候。我負責在主人吃飯的時候用滑車拉一大疊紙扇趕蒼蠅。有一次,我看到我的兩個年輕的女主人和她們的幾個女客在院子裡吃薑餅。
P2-5
對於我出生時的情形,沒有任何人可以給我一點記憶。不過無論如何,我猜想必於某地某時出世。盡我的能力所及,我知道我生在十字路口叫做海爾氏灘的一所郵局附近,那一年或許是1858年,也可能是1859年。至於具體的某月某日,一直無從知道。我出生時的奴隸身份使得我住在維吉尼亞州富蘭克林郡的一所大農場。我記憶中的最初印象,是大農場和奴隸區——所謂奴隸區,就是大農場裡供奴隸居住的木屋的所在地。
在最悲慘、淒涼,也最叫人氣餒的環境中開始了我的童年生活。在一間長僅十四尺,寬僅十六尺的小木屋裡,住著我的母親和我們兄妹,這樣的居住環境直到內戰結束之後,我們都已獲得自由的時候為止。我的主人比起別的許多奴隸主來,並不是特別殘酷。
對於祖輩,我更是什麼也不知道。關於奴隸由非洲被人用奴隸貿易船運到美洲,一路上所受的非人酷刑,在奴隸區我經常聽到許多黑人談起過。我母親這一系的祖先,自是這些從非洲被販運過來的奴隸當中的成員。在那個很少有關於黑人族譜的年代,我想找一些關於母親上一代歷史的記載,始終沒有成功。只知道母親有一個異母的哥哥和姐姐。照常理估計,我的母親被一個奴隸買主注意,這人後來就成了母親和我的奴隸主。母親來到奴隸主家裡的重要性,與奴隸主家裡新添了一匹馬或一頭牛等同。對於父親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就連他的姓名,我都無從知道。唯一知道的,他是一個白種人,靠經營附近的大農場為生。作為父親,他對我從未有過絲毫的關注,或者略盡教養的責任。在那個時代,他不過是那種制度下的一個不幸犧牲者而已,所以我並沒有特別責怪他。
我和母親居住的小屋,既是臥室,也是大農場的廚房。我的母親就是大農場的廚子。小屋簡陋至極,沒有玻璃窗,只在一旁開了一個洞,讓光線射進來,也讓冬天寒冷徹骨的風吹進來。小屋的那扇極小的門並不能稱為真正的門,它的樞紐安得非常不穩,門的裂縫很大。在這樣的小屋裡居住,談不上有任何的舒適感。房間裡除了透風的洞和門以外,還有兩個七寸長、八寸寬的方口:子“貓洞”,分別位於房間左右下角,這是內戰前維吉尼亞差不多每一座大廈或小屋都有的裝置。“貓洞”是讓貓在夜間隨意進出的。我一直不明白,就我家的小屋來說,起碼有一半的地方可以讓貓出入,為什麼還要設定這樣的“貓洞”。在我們的小屋的泥土地中央,又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洞,上面蓋了木板,這洞用來在冬天貯藏山竽。在我的記憶中,這個山芋洞給我留下了很多快樂的記憶。我常在放取山竽的過程中,偷偷弄出兩隻山竽,然後把山竽烘熟,大快朵頤一番。我們的大農場裡沒有燒飯用的爐子,母親替白人和黑奴做飯,只用一隻敞口的灶,多數在深鍋里和長柄矮腳小鍋里煮飯。在這間簡陋的小屋裡,冬天寒冷刺骨,夏天爐子裡的熱氣令人酷熱難耐。
和成千上萬奴隸生活的環境一樣,我的童年就在那間破陋的小木屋裡度過。我的母親從早到晚為奴隸主忙碌,除了在一大早動手工作之前,夜晚忙完一天工作以後,她很少有時間照管我們兄妹。有一件事留在我最早的記憶當中:有一天深夜,我們兄妹被母親叫醒,我們面前放著一隻燒熟的雞。母親叫醒了她的孩子們,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吃一個飽。我無從知道這隻雞是怎樣被母親弄來的,只能猜測是從奴隸主農莊弄來的。雖然在今天這可以被定為是一種偷竊行為,並且會受人包括我自己的責備。但放在當時,就母親的動機而論,誰也不能使我相信我的母親犯了偷竊罪。她只是奴隸制度下的一個犧牲者罷了。窮遍我的記憶,在《釋奴宣言》宣布我們的家庭獲得自由以前,我從沒有在床上睡過覺,我們也沒有一張能稱為床的家具。我和哥哥約翰、姐姐阿曼達一直睡在污穢泥地的草墊上,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我們睡在污穢泥地上一堆齷齪不堪的破布爛草堆里。
前不久,有人讓我談談少年時代的運動和消遣。專心運動和消遣對於我的一生來說,幾乎都是空白的。我的記憶都被每天為生存辛苦而忙碌地工作填滿,雖然我在童年也很想有遊戲的時間,那是每個孩子都渴望做的事情。在做奴隸的時期,我還沒有長得夠大,不能像成人那樣從事一些工作,但是多數時間,仍然是要在院子裡收拾,提水給田裡的男人,要不然就是每周一次,送穀子到距離農場三里之遙的磨坊去。去磨坊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害怕的事。首先要把沉重的穀子臼袋抬到馬背上,要把口袋兩邊平均分載著它才不會掉下來;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半路上穀子常常會移動,穀子袋兩邊不平衡,致使我和口袋一起從馬背上滑下來。我身單力薄,重新把穀子袋抬到馬背上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只有無奈地等待路上有行人過來幫忙。有時一等就是幾個鐘頭,直到有人出現,才能幫我解決困難。年幼的我在等待的時間,除了哭泣,別無他法。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所以到達磨坊的時間就會很晚了,等到我把穀子磨好,常是深夜才能回到家裡。主人因為我回家誤了時間,總是責罵我,甚至用鞭子抽打我。那條從磨坊回家的路很荒涼,穿過叢密的樹林時,我總是害怕得要命。據說樹林裡滿是逃兵,人們總是說,逃兵遇到黑種男孩單身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抓住他並且割下他的耳朵。這更是讓我膽覘心驚。
在幼年和早期的少年時代,我們全家從未有過像文明人那樣,全家坐在桌前,先求天父降福,然後一起用餐,享受象樣的美食。在維吉尼亞大農場中,我們小孩子吃飯就和不會說話的牲畜差不多,這裡吃一片乾麵包,那裡吃一小塊肉,偶爾喝一杯牛奶,有時吃一些番薯。家裡沒有任何稱得上餐具的東西,有時家裡一些人就著長柄矮腳的小鍋或者深鍋吃點東西,而另一些人就把食物盛在洋鐵盤子裡放在膝蓋上吃。吃飯的方式常常是什麼也不用,用手直接拿起食物往嘴裡送。我由小屋被派到“大屋子”里做活,是我的身材長得足夠高的時候。我負責在主人吃飯的時候用滑車拉一大疊紙扇趕蒼蠅。有一次,我看到我的兩個年輕的女主人和她們的幾個女客在院子裡吃薑餅。
P2-5
序言
本書中的各篇曾在《展望》雜誌連載,內容所寫都是我真實人生的寫照,從童年生活寫到如今,現將其匯為一編。當這些文章發表的時候,國內各地不斷有人來信,要我印成專集,以便大家閱讀保存。這種信件一個接一個送到我手裡,使我不免受寵若驚。經過與《展望》雜誌協商,該雜誌同意我出版單行本,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我真的非常感動。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儘量採取平鋪直敘的方式,不添加任何修飾,保持事件或者生活的原貌。但令我遺憾的是,我竭力想寫的文章,競有些失敗。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要用來主持特斯克基師範工業學院的工作,還要經常外出籌措必需的款項,以維持這所學院的運轉。多數內容都是利用火車上、旅館裡、火車站上等車的時間,或乘校務稍可偷閒之際所寫。在寫作過程中,麥克斯·班奈特·斯拉希爾先生鼎力相助,對全部文章進行了梳理,潤色,著實使本書增色不少。在這裡對特斯克基師範工業學院廣大同事以及熱心支持、幫助該校成長的各階層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儘量採取平鋪直敘的方式,不添加任何修飾,保持事件或者生活的原貌。但令我遺憾的是,我竭力想寫的文章,競有些失敗。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要用來主持特斯克基師範工業學院的工作,還要經常外出籌措必需的款項,以維持這所學院的運轉。多數內容都是利用火車上、旅館裡、火車站上等車的時間,或乘校務稍可偷閒之際所寫。在寫作過程中,麥克斯·班奈特·斯拉希爾先生鼎力相助,對全部文章進行了梳理,潤色,著實使本書增色不少。在這裡對特斯克基師範工業學院廣大同事以及熱心支持、幫助該校成長的各階層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