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穀子)假黑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穀子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葉上病斑長橢圓形,褐色,中間草黃色,背生褐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穀子)假黑斑病
  • 主要危害作物(穀子)
基本信息,病原特徵,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粟(穀子)假黑斑病
病原中文名: 鏈格孢
病原拉丁學名: Alternaria tenuis Nees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粟、穀子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病原特徵

鏈格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淡欖褐色至綠褐色,屈曲,頂端孢痕多個,大小5~125×3~6(μm)。分生孢子10個呈長鏈生,有喙或無,橢圓形至卵形或圓筒形至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具橫隔膜1~9個,縱隔0~6個,淡欖褐色至深欖褐色,大小7~70.5×6~22.5(μm),51~58.5×1.5~7(μm)。

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該菌寄生性雖不強,但寄主種類多,分布廣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長期中該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葉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長勢差,利於該病擴展。

防治方法

(1)培育、選擇抗病品種。
(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
(3)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