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半翅目,緣蝽科。分布於中國各地。危害作物有高粱、粟、玉米、水稻、菸草、向日葵、紅麻、青麻、大麻等。以成、若蟲刺吸種子穗部未成熟籽粒的汁液,影響產量、質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粟緣蝽
- 拉丁學名:Liorhyssus hyalinus Fabr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半翅目
- 科:緣蝽科
-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7mm,體草黃色,有淺色細毛。頭略呈三角形,頭頂、前胸背板前部橫溝及後部兩側、小盾片基部均有黑色斑紋,觸角、足有黑色小點。腹部背面黑色,第5背板中央生1卵形黃斑,兩側各具較小黃斑1塊,第6背板中央具黃色帶紋1條,後緣兩側黃色。卵長0.8mm,橢圓形,初產時血紅色,近孵化時變為紫黑色,每1卵塊有卵10多粒。若蟲初孵血紅色,卵圓形,頭部尖細,觸角4節較長,胸部較小,腹部圓大,至5~6齡時腹部肥大,灰綠色,腹部背面後端帶紫紅色。
種群分布
分布於中國各地
生活習性
華北年生2—3代,以成蟲潛伏在雜草叢中、樹皮縫、牆縫等處越冬。翌春恢復活動,先為害雜草或蔬菜,7月間春谷抽穗後轉移到谷穗上產卵,每雌產卵40一60粒。卵期3—5天,若蟲期10一15天,共6齡。2—3代則產在夏谷和高粱穗上,成蟲活動遇驚擾時迅速起飛,無風的天氣喜在穗外向陽處活動。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種植抗蟲品種。儘量機耕後再播種,如為重茬播種,必須事先清潔田園。秋收後也要注意拔除田間及四周雜草,減少成蟲越冬場所。根據成蟲的越冬場所,在翌春恢復活動前,人工進行捕捉,效果很好。出苗後及時澆水,可消滅大量若蟲。成蟲發生期噴撒2.5%敵百蟲粉劑1.5kg/畝;或噴灑下列藥劑:
40%樂果乳油l500倍液;
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40%氧樂果乳油l500倍液;
50%殺螟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20%甲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