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柄金粉蕨

粟柄金粉蕨

粟柄金粉蕨(學名:Onychium japonicum (Thunb.) Kze. var. lucidum (Don) Christ)是中國蕨科金粉蕨屬植物。高約60厘米。根莖橫走,疏生棕色披針形鱗片。葉通常二型,;葉柄栗色或棕色。能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4-5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上先出;末回裂片長5-7毫米,頂部不育,側脈分離,其頂端冇橫脈聯結;孢子囊群生橫脈上;襄群蓋膜質,全緣。

分布於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及玻里尼西亞;在中國廣泛分布於華東、華中、東南及西南。生長於海拔50-2200米的林下溝邊或溪邊石上。

粟柄金粉蕨的提取物中含有金粉蕨素、木犀草甙等黃酮類物質,中國民間常用於治療腸炎、流感、高燒,也用作食物和農藥中毒後的解救;粟柄金粉蕨的葉片為多回羽狀細裂,葉形奇特,姿態優美,因而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60厘米。根莖橫走,疏生棕色披針形鱗片。通常二型,厚草質,無毛;葉柄栗色或棕色;不育葉和能育葉同形,每裂片僅有主脈1條。能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4-5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上先出;末回裂片長5-7毫米,頂部不育,側脈分離,其頂端冇橫脈聯結;孢子囊群生橫脈上;襄群蓋膜質,全緣。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2200米的林下溝邊或溪邊石上。對光照要求不嚴格,生存濕度30%以上即可,適宜生長溫度15-25℃,在保證濕度的情況下,35-40℃高溫亦耐受。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及玻里尼西亞;在中國廣泛分布於華東、華中、東南及西南,向北達陝西(秦嶺)、河南(雞公山)、河北西部(新樂)。
粟柄金粉蕨粟柄金粉蕨

繁殖方法

孢子採集:栗柄金粉蕨孢子采自中國浙江衢州開化古田山,采於7月,在中國上海辰山植物園進行孢子繁殖研究和孢子繁殖幼苗栽培試驗。栗柄金粉蕨的孢子採收方法:將葉背面孢子囊群變為黃綠色的小羽片裝入清潔密封的小信封,置於通風乾燥處3-5天,待孢子自然散落後,將孢子收集於硫酸紙袋內,立即接種或置於4℃冰櫃中保存備用。
土壤培養基的製備:用1毫米孔徑的細篩對腐殖土進行除雜,晾曬2-3天后收取,放置於直徑15厘米培養皿中,製成1厘米厚度的土層,備用。
接種:將成熟孢子播撒於培養皿內的腐殖土上,保證濕度在90%以上,最初1個月中,每隔3天噴水1次,自然光照輔以白熾燈,保證光照時間12小時/天,培養溫度20-25℃。孢子約5天后萌髮長出原絲體,後者不斷發育,形成多細胞原葉體,35天左右發育為配子體。播種後45天左右,成熟配子體上的精子器成熟,55天左右頸卵器成熟,卵細胞在播種65天左右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後者發育成胚胎,隨後長出幼孢子體,幼孢子體多次二叉分枝。

栽培技術

孢子苗的分株移栽:孢子播種4個月後,幼孢子體長到3-5厘米時,用18厘米×12厘米的12孔穴盤分株(草炭土和腐殖土體積比5:1),每孔10-15株幼苗為宜。培養條件:室內溫度15-25℃,自然光照大於10小時/天,每天噴水1次,遮蔽保濕,濕度大於70%。
孢子苗的分盆馴化與定植:分株2個月後進行分盆處理,移栽盆口徑10厘米左右(草炭土和蛭石5:1體積比),分盆1個月後,幼苗10厘米以上進行抗熱煉苗處理。經過煉苗處理2個月的成苗定植於露天。培養條件為室外溫度10-35℃,自然光照,每隔2天澆水1次,濕度大於30%。

主要價值

解毒:粟柄金粉蕨粗提物家兔灌胃對敵百蟲中毒有解救作用,可解除肌顫,改善呼吸。
藥用:粟柄金粉蕨全草可以入藥,性味苦、澀,性涼。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血。主治外感風熱之發熱,惡風,咽痛,風濕痹痛,跌打疼痛、胃痛,瘡毒,黃疸型肝炎,乳腺炎,腸炎,痢疾,解木薯及砷中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狂犬咬傷。
觀賞:粟柄金粉蕨的葉片為多回羽狀細裂,葉形奇特,姿態優美,因而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