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奴,中藥名。為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Ustilago crameri Koern.侵染粟的幼穗所產生的冬孢子粉。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台灣、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利尿,消積,除煩之功效。常用於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滿悶。外用治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粟奴
- 別稱:粟黑粉、穀子黑穗、穀子黑粉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
- 綱:冬孢菌綱
- 目:黑粉菌目
- 科:黑粉菌科
- 屬:黑粉菌屬
- 種:粟黑粉菌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侵染粟的幼穗所產生的冬孢子粉。
性味
味微苦,性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利尿,消積,除煩。
主治
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滿悶。外用治燙傷。
相關配伍
治腸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煩懣:粟奴3g,加適量蜂蜜拌勻,水沖服,每日2次。(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摘病穗,取下菌癭,收集冬孢子粉,曬乾。
形態特徵
本菌侵染穀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厚垣孢子充滿子房,外面包著一層由子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後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為冬孢子。冬孢子近球形、卵圓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平滑,淡黃色至橄欖褐色,直徑6-12μm。
生長環境
寄生於粟及狗尾草等植物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台灣、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鑑別
菌癭包於花穎內,卵形或橢圓形,外被灰白色膜。質疏鬆,膜破裂後,散出眾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氣微,味淡,後微苦。
相關論述
1、《綱目》:“利小腸,除煩懣。”
2、《長白山植物藥志》:“主治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胸中煩悶。”
附註
《綱目》:“粟奴,即粟苗成穗時生黑煤者。古方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