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皮角蟾

粗皮角蟾

粗皮角蟾,角蟾屬,生活在海拔1500~1800米常綠闊葉林中的山溪。

粗皮角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皮角蟾
  • 拉丁學名:Megophrys palpebralespinosaBourret, R.,1937.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角蟾科
  • :角蟾屬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亞科:角蟾亞科
形態特徵,種群狀態,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36~38 mm。頭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其前部背面顯著下凹;吻部短圓呈盾形,顯著突出於下唇,吻稜稜角狀,頰部垂直;鼓膜小而清晰,有耳柱骨;上頜有齒,有犁骨齒。背麵皮膚很粗糙,有較對稱的長短膚棱和疣粒;上眼瞼有多個排列不規則的肉質錐狀疣,有的長疣似角狀向外伸出,左右上眼瞼前方各有2個平行的橫膚棱;肩部有一對“∨” 形膚棱;四肢上有成行及分散的大小疣,有內跗褶;體腹面平滑,僅咽喉部有稀疏顆粒,腋腺很小,位於胸側,股後腺大,白色。前臂及手長略超過體長之半,指微具緣膜;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脛長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略重疊,趾側緣膜寬,基部相連成半蹼。整個背面一般為灰棕色或黃褐色,上唇緣有深淺縱紋,兩眼間和體背面有褐黑 色花斑,左右肩部各有一個淺色斑,近於圓形;股、脛部各有深色橫紋4條;咽喉部中央有深色縱紋;胸腹部及四肢腹面滿布不規則紫灰色大斑塊;掌、跖突粉紅色。雄蟾第一、二指上有棕色細密婚刺,有單咽下內聲囊,聲囊孔圓形。

種群狀態

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減少。受脅等級:汪松等(2004)建議列為近危NT。

分布範圍

雲南(河口、綠春)、廣西(靖西);國外分布於越南(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