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柄獨尾草(學名:Eremurus inderiensis)是獨尾草科獨尾草屬的植物。分布在中亞地區、伊朗、阿富汗、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430米至7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沙地、平原固定沙丘和乾旱荒漠,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傳粉生態學,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40-80厘米。莖較粗,密被短柔毛。葉寬0.6-1.5厘米,邊緣通常粗糙。總狀花序具稠密的花;花梗較粗,直立,無關節;苞片先端有長芒,背部有1或3條深褐色的脈,邊緣有長柔毛;花被窄鐘形,據文獻記載為淡紫一色;花被片長約1厘米,窄矩圓形,有3條深褐色脈,在花萎謝時不內卷;雄蕊較短,花葯稍露出花被外。蒴果直徑8-10毫米,表面平滑。種子三棱形,有寬翅。花期5月,果期5-6月。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新疆(青河、阜康、沙灣、裕民)。
國外分布:伊朗、阿富汗、蒙古和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傳粉生態學
粗柄獨尾草的花期5月中旬到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單花花期持續一天。當天氣多雨,最高氣溫不到20攝氏度時,單花的花期可以持續兩天。6枚花葯的成熟的不同步性,明顯延長單花花粉傳播期,是粗柄獨尾草在沙漠傳粉者不確定時的一種適應結果。主要傳粉昆蟲屬於蜜蜂科,隧蜂科、食蚜蠅科、蜂虻科和劍虻科。粗柄獨尾草是專性異交。
粗柄獨尾草和異翅獨尾草兩者花期大約持續20天,但兩者花期僅有1-2天重疊。這可能是處於同一生境的兩種獨尾草由於傳粉者資源有限而引起的生態位分化的結果。粗柄獨尾草沒有鮮艷的花被片,開花時花被片不張開,與異翅獨尾草鮮艷的花被片相比,在吸引昆蟲傳粉方面可能處於劣勢。粗柄獨尾草雄蕊成熟後期時,子房基部才有花蜜分泌,筒狀的花避免了沙漠高溫和風沙對花蜜的損失。花蜜是粗柄獨尾草吸引傳粉者的重要誘物之一。
主要價值
生態價值
穩定沙面,生態恢復的先鋒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