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鐘杜鵑(原變種),常綠灌木,產自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部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balfourianum Diels var. balfourianum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杜鵑屬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亞科:杜鵑花亞科
- 亞屬:常綠杜鵑亞屬
- 中文學名:粉鐘杜鵑(原變種)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植株
常綠灌木,高1-4米;幼枝無毛,直徑5-6毫米,疏被紅色腺體。
葉
葉革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8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呈心形,邊緣稍反卷,上面無毛,微皺,中脈凹入,側脈12-14對,微凹,下面毛被薄,淡棕色或淡肉桂色,灰泥狀,多少粘結,中脈凸起,側脈隱沒於毛被內;葉柄長1.5-2厘米,上面具縱溝,下面圓形,初被腺體和叢捲毛,後變無毛。
花
頂生短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7朵;總軸短,長約5毫米,苞片卵形,頂端長漸尖,長約1.5厘米,寬1厘米,密被絹毛,脫落;花梗長1.5-2.5厘米,密被短柄腺體和稀疏柔毛;花萼大,長6-10毫米,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長圓狀橢圓形,外面疏被短柄腺體,邊緣具腺頭睫毛;花冠漏斗狀鐘形,長3.5-4厘米,淡粉紅色至粉紅色,具深紅色斑點,兩面無毛,裂片5,圓形至闊橢圓形,長1.5-1.6厘米,寬2厘米,頂端深缺;雄蕊10,不等長,長2-3厘米,花絲基部被微柔毛,花葯長圓形,黃棕色,長3毫米;雌蕊與花冠近等長;子房圓錐形,長5-6毫米,密被短柄腺體,花柱無毛,下部具短柄腺體,柱頭盤狀。
果
蒴果長圓柱形,直立,長1.5-2厘米,直徑6-8毫米,具殘存的腺體,花柱和花萼宿存。
花果期
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 300-4 600米的岩坡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
物種區別
本種近於腺房杜鵑 R. adenogynum Diels, 但本種的葉較短而較窄,通常長8厘米,寬3.5厘米,下面毛被薄,淡棕色,灰泥狀,粘結,花絲無腺毛,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