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爾城堡群
- 外文名:Mir Castle Complex
- 地理位置:白俄羅斯明斯克州明斯克市
- 建造時間:15世紀末
- 建築風格:含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文化
- 重建時間:19世紀末
基本資料,自然遺產,遺產簡介,歷史沿革,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米爾城堡建築群(Mir Castle Complex)
入選時間:2000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N53 27 03.9 E26 28 21.8
遺產編號:625
自然遺產
遺產描述
米爾城堡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建於15世紀末,是中歐城堡建築的傑出典範,融合了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式等各階段的藝術風格,因而締造出非凡的歷史性遺蹟。米爾城堡最初以高聳的哥德式面貌展現於世,而後經不斷地增建及修整,先是工整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後來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荒廢及拿破崙時期戰火的嚴重破壞下,於19世紀末葉時又再度修建,從米爾城堡的建築發展歷程中亦可得知一段動盪不安的歐洲歷史。
200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米爾城堡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米爾城堡於15世紀末動工建設,屬於哥德式風格,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及其後的巴洛克風格盛行時期得到不斷擴建和重建。城堡曾被遺棄了近一個世紀,後又在拿破崙一世時期受到嚴重破壞,但最終於19世紀末得到修復。在修復過程中,加入了許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邊景觀,建成了一個公園。如今的面貌是其歷經滄桑動盪的歷史寫照。
遺產簡介
米爾城堡所在區域曾有一段政治與文化分分合合的歷史,這樣的動盪局勢清楚地表露於城堡的建築外貌上。最初以高聳的哥德式面貌展現於世,後經不斷地增建及修整,從工整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變成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是16世紀建築藝術的典範。
米爾城堡是伯里茲建築史上的偉大傑作,四周為四方形,在每一個拐角都建有塔樓,可以抵禦襲擊。城堡每一面牆上都有兩排圓孔,能夠進行槍彈射擊防禦,每一塔樓都能發射炮彈。米爾城堡的邊界就是這些超越圍牆線的塔樓。這些塔樓都有相同的結構:四面體的牆身和八角的塔頂,但是這些塔樓裝飾各不相同。
歷史沿革
米爾城堡在15世紀末又當時俄羅斯的一位公爵下令修建,歷經不到10年的時光終於在16世紀初期竣工,當時的米爾城堡有著非常明顯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從1568年,米爾城堡歸拉齊維爾斯公爵屬下,是他最終以文藝復興的風格完成了城堡的修建,沿東面和北面的城建造了一座三層的富有藝術特色宮殿。石灰石的大門、鍍金和鍍銀的金屬裝飾、優雅的騎樓和幽長的走廊。在考古工作中還發掘了大量的有植物圖案和幾何圖案的瓷磚。米爾城堡周圍都砌有土牆,被土木工事和陣地工事包圍。城堡的北邊是一個義大利花園,南邊是一條人工河。整個城堡成扭曲的矩形狀,有四個塔豎立在矩形的四角。
在19世紀末期,當時的掌權者對其進行了修繕與重建並在修復完成以後將它賣給了當時的巨商尼古拉·斯維亞托波爾克-米爾斯基。隨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對蘇聯的入侵如火如風,迅速別且猛烈,米爾城堡也未能倖免,被納粹占領用作猶太人的聚居所或者說是監禁營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解體,白俄羅斯征服對米爾城堡又進行了更完善的修復並且在周邊建起公園園林等等景觀使其形成一個建築群。2000年12月,米爾城堡群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米爾城堡於15世紀末動工建設,屬於哥德式風格,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及其後的巴洛克風格盛行時期得到不斷擴建和重建。城堡曾被遺棄了近一個世紀,後來在在拿破崙大帝統治時期,戰亂頻繁,米爾城堡被廢棄並且其中建築及周邊環境均遭受非常嚴重的破壞,再加上時間的洗禮,那時候的米爾城堡可謂是破敗不堪。儘管屢遭毀壞,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812年戰爭期間,城堡迄今依然倖存。但最終於19世紀末成功地得到修復。在修復過程中,加入了許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邊景觀,建成了一個公園。如今的面貌是其歷經滄桑動盪的歷史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