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埃爾曼

米沙·埃爾曼

米沙·埃爾曼是一位猶太血統的俄裔美國小提琴家,他於1891年1月20日出生在俄國的塔爾諾。埃爾曼是一位演奏曲目極為廣泛的小提琴大師。在他一生長達60多年的演奏生涯中,幾乎涉獵了小提琴音樂文獻中的全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沙·埃爾曼
  • 國籍:俄國
  • 職業小提琴家
  • 性別:男
神童小提琴家,美國情緣,評價,

神童小提琴家

米沙·埃爾曼的父親是一位教師和業餘小提琴手,埃爾曼幼年時就是伴隨著父親的琴聲成長的,當年,幼小的埃爾曼曾被小提琴的優美聲音所深深地迷住,有一次竟因為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而病倒了。當家裡人看到小埃爾曼這樣痴迷小提琴時,便感覺到這個孩子可能具有著非凡的音樂才能,於是父親便趕緊為他準備了一把小提琴,並開始親自教他拉小提琴,這一年,埃爾曼只有四歲。在接觸了小提琴之後,天才的埃爾曼進步神速,很快父親就不能再教他了。正在這個時候,小埃爾曼有幸被當地的奧拉京娃公爵夫人看中,她慷慨地資助了埃爾曼,使得他能夠進入到敖德薩音樂學院學習。進入了敖德薩音樂學院以後埃爾曼開始跟隨小提琴教授菲德曼學習。1899年,八歲的埃爾曼在學院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成功地演奏了貝里奧的《第七小提琴協奏曲》,受到了許多專家們的矚目。事隔不久,前來此地進行旅行演出的奧爾無意中聽到了小埃爾曼的演奏,他像發現了珍寶一樣將埃爾曼抱在懷裡,不住地稱讚他具有著超人的天才,並立即決定要將埃爾曼帶到彼得堡,留在身邊親自培養。就這樣,埃爾曼非常幸運地成為了這位偉大小提琴教育家的重點學生。
在奧爾教授的系統和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下,埃爾曼的琴技得到了飛速的提高,到了13歲時,他已經是一名非同尋常的神童小提琴家了。這時,奧爾便開始有意放他到歐洲各國的音樂舞台上去闖一闖。1904年,他首先在法國的巴黎與巴黎科隆室內樂團一起演奏了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受到了當地聽眾的熱烈讚揚。該年的10月14日,埃爾曼又在德國的柏林舉行了一場盛況空前的獨奏會。1905年3月21日,埃爾曼又在英國的倫敦,由查理·威廉士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協奏,極其精湛地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此次演出立即就產生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轟動效應,人們親眼目睹了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天才所創造的奇蹟,同時也親耳聆聽了這位傾刻就成為世界一流小提琴演奏家的埃爾曼的不可思議的神奇演奏。在此之後。根據奧爾的意願,埃爾曼先後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和芬蘭等國的許多城市中不斷地舉行音樂會,其名聲越傳越遠,越叫越響。當時譽滿世界的眾多音樂大師如約阿希姆尼基什、李赫特等人,都成了這位天才小提琴家的忠實聽眾。

美國情緣

1908年,埃爾曼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他在紐約以其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藝,向當地熱情而又內行的聽眾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從此以後,美國的聽眾便再也忘不了這位了不起的天才小提琴家了,而埃爾曼本人也與美國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緣,這種情緣使得他終於在1923年加入了美國籍。
埃爾曼是20世紀上半葉最受人們歡迎的、最繁忙而又最走紅的小提琴大師之一,他一生始終堅持著持久的小提琴演奏生涯,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他的琴聲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世界之聲,就像今天人們熟悉海菲茨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帕爾曼一樣,當時的音樂愛好者們幾乎無人不曉埃爾曼的名字。1936年到1937年間,他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連續舉行了五場獨奏音樂會,共演奏了15部小提琴協奏曲,並將其總稱為“小提琴文獻的發展”。這一驚人的天才壯舉,在當時的世界上引起了極為強烈的反響,從而使他的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更加增添了光彩,後來,前蘇聯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也曾效法地而舉行過同種類型的系列音樂會,而且水平和規模有過之無不及,這段經歷,一時間在小提琴演奏藝術史上留下了佳話。
埃爾曼是一位藝術生命很長的小提琴大師,他一生與小提琴演奏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58年,他以67歲的高齡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演奏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據記載,當時他那精湛而又魅力無窮的演奏技藝依然是那樣的迷人,完全不像是一位67歲的老人在演奏,他的神采和風姿使得在場的聽眾無不欣喜若狂乃至欽佩之至。人們感嘆的是,這位天才的小提琴大師是如何具有那無窮無盡的藝術生命力的。

評價

在20世紀早期,埃爾曼是小提琴藝術界中的一顆如日中天的巨星,和海菲茨等人一樣,他也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天才神童。當然,投身在奧爾教授的門下的確是他成為傑出小提琴大師的重要因素,但反過來說,奧爾也正是遇到了像埃爾曼、海菲茨和津巴利斯特這樣的蓋世奇才,才得以施展他那偉大的教學法。這正所謂珠連壁合,二者缺一不可。而作為埃爾曼來說,他的確以自己的非凡成就,證明了自己是奧爾眾多優秀學生中的一個出色的代表。
如果說有些小提琴家是以炫技般的共性取勝的話,那么埃爾曼就是以準確、細膩和精美出的個性而取勝的。勿容置疑,從演奏技巧方面來看,埃爾曼具有過天生的素質和個人驚訝的把握能力,然而在他的演奏中,卻從來看不到單純的技巧炫耀和膚淺的速度競賽現象,他總是將他那么有特色的精湛技巧與強烈的音樂性連在一起,以達到一種彼此融會貫通的升華境界。關於這一點,他總是強調說:“永遠不要忘記小提琴是一件歌唱性的“表情”樂器,它所發出的美好聲音是僅次於人聲的,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小提琴家應該首先明確這一概念,而不要過多地去注意機械的動作和迷戀於耀眼的技巧。”
埃爾曼本人的演奏,完全可以說是一種帶有崇高意境和美好趣味的典範藝術。他的演奏具有著豐潤、寬厚和甜美的音色,這與他那極其平穩和富有控制力的出色運弓技巧是分不開的。他的這種運弓效果首先體現在合理地運用重量分配以及平衡弓毛與琴弦的摩擦力大小等具體的細節之處,在這方面,他有著十分辨證的看法。對於左手技術來說,他同樣有著一套科學的方法,尤其是在對待如何控制手指壓力等方面,他自有著一些絕妙的方法。同海菲茨一樣,埃爾曼也十分注重於音階練習,他認為音階練習是保持和增強左手技術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此外,在技術上埃爾曼強調最多的還是左右手的配合問題,他認為演奏中的許多問題都是由兩個手的互相牽制而造成的,單純地從一方面找原因是不能奏效的,而從另一方面乃至雙方面都仔細觀察尋找的話,往往使能夠很快地發現問題的結症。
在人們的心目中,偉大的藝術家總是具有深刻的邏輯性思維的,埃爾曼也毫不例外。人們從他的演奏中,發現他擁有自一種深刻挖掘音樂內涵的本能,在這方面,埃爾曼往往能夠極為準確地抓住作品中的精髓,運用他的一切精湛技能將其盡善盡美地表現出來,這種感人至深的特殊能力,常常使人們忘記了他是一位單純的小提琴家,而把他看成是一位具有全面修養的非凡的藝術家。
埃爾曼一生中演奏過各國作曲家創作的無數部小提琴協奏曲,然而人們認為他最為精湛的演奏還是體現在對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釋上。格拉祖諾夫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他的拿手好戲,而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則簡直成了他演奏藝術的一種化身,這部協奏曲整整伴隨了他一生,而他對這部偉大作品的權威性詮釋,也使得這首協奏曲變得更加深入人心,因此人們常說,埃爾曼的名字已經和柴科夫斯夫的小提琴協奏曲融為一體了。埃爾曼除了對大型小提琴作品有精緻的演釋能力外,還十分擅長於演奏小型小提琴名曲,故此他有著“小品演奏大師”的雅號。在他演奏的這類作品中,柴科夫斯基的《旋律》、維尼亞夫斯基的《傳奇曲》、聖-桑的《天鵝》等都十分著名,而馬斯涅的《沉思》則使他的這一名聲響徹全世界。
埃爾曼的演奏藝術是一種充滿真情的、純樸自優的演奏藝術,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親切的感情色彩而又毫不做作。如今,小提琴演奏藝術即將步入到21世紀,值此關頭,人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埃爾曼的演奏藝術時,應該看到它是那樣的純靜和自然,同時又具有那樣豐富和寶貴的優點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也許,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偉大的藝術所具有的永存價值吧。
埃爾曼是20世紀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偉大藝術家,他的天才技藝和崇高的人品一直都是人們所信加稱頌的。鑒於他的威望和藝術影響,許多青年小提琴家都來到他的身邊學習,而由於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優秀的品質,也使得世界上的許多偉大藝術家與他進行了廣泛的交往。本世紀優秀的捷克作曲家馬爾蒂努,就專門為埃爾曼創作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該曲在1944年由埃爾曼本人在美國的波士頓進行了首演,擔任協奏的是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則是大名鼎鼎的指揮大師庫謝維茨基
埃爾曼作為20世紀早期的小提琴演奏大師,應該說是克萊斯勒與海菲茨中間的一個過度性的偉大人物。在當代小提琴演奏藝術史上,他是奧爾創立的俄羅斯學派所培育出的成功典範。而這種後來成為20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主要流派之一的俄羅斯學派,也正是由埃爾曼、津巴利斯特和海菲茨這樣一批傑出的演奏大師所發揚光大的。所以說,埃爾曼是這種新潮小提琴學派的正宗傳人之一。
埃爾曼作為一代傑出的小提琴大師是名垂千古的,他身上所具有的特殊藝術氣質和魅力,是令所有後代小提琴家和廣大年輕愛好者們所難忘的。一位著名的評論家曾這樣評價過埃爾曼;“他是一位感情豐富的音樂家,他不僅能把內心的情感與準確的技巧結合起來,而且有著驚人的演奏氣質。這一切都是由他那非凡的音樂才能與精神所支配的,他是一位偉大的、魅力無窮的浪漫主義大師。”
埃爾曼於1967年逝世,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