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其他著作,出版圖書,主要成就,語錄,主要思想,教育思想,懷疑思想,人物影響,人物評價,思想傳承,人物關係,相關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米歇爾·德·蒙田153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佩里戈爾地區的蒙田城堡,蒙田的母親是西班牙人的後裔,父親是繼承了豐厚家產的商人,有貴族頭銜,父親從義大利帶回一名不會說法語的德國教師,讓米歇爾三歲尚未學法語以前學拉丁語作為啟蒙教育。
六歲以前寄宿在農村家庭,以農民夫婦為教父母,並由只說拉丁文的老師教導,因此以拉丁文為母語。少年時代,在吉耶訥學院(Collège de Guyenne)習
希臘文 、法文、修辭術,因拉丁語流利,多在拉丁劇中擔任主角;後來到土魯斯(一說巴黎)習法律。
父親被任命為波爾多市副市長,全家遷往該市。1544至1556年,父親當波爾多市長,成為社會人物,得到大主教批准,把原本樸實無華的蒙田城堡改建得富麗堂皇,還添了一座塔樓。
教育經歷 1548年,波爾多市民暴動,遭德·蒙莫朗西公爵殘酷鎮壓。由於時局混亂,蒙田到土魯斯進大學學習法律,年21歲,在佩里格一家法院任推事。
工作經歷 1557年後在波爾多最高法院(Parlement de Bordeaux)任職,並認識博埃蒂(Étienne de la Boétie),成為莫逆。1562年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其後還曾兩度擔任波爾多市市長。
蒙田曾在1559至1561年間,兩次晉謁巴黎王宮,還陪同亨利二世國王巡視巴黎和巴勒拉克。住過一年半後回波爾多,世人猜測蒙田在期間欲實現其政治抱負,但未能如願。
1563年博埃蒂離世,大受打擊。1571年起退居蒙田堡(Château de Montaigne),潛心寫作。
個人生活 1565年,與德·拉·夏塞涅小姐結婚,婚後生了六個孩子,只有一個倖存下來,其餘俱夭折。1568年,父親過世,經過遺產分割,蒙田成了蒙田莊園的領主。1571年,才38歲即開始過起了退隱讀書生活,回到蒙田城堡,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懷抱,在平安寧靜中度過有生之年”。
1572年開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蒙田以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展歷程,陸續寫出了這部宏篇巨著,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宗教內戰期間,為舊教的亨利三世和新教的納瓦拉的亨利居間調停。1578年起為腎石所困擾,1580年至1581年游
法國 、
德國 、
奧地利 、瑞士、義大利等地,散心之餘,尋找療法。回國後出任波爾多市長直至1585年,並繼續增修《嘗試集》。59歲病逝於蒙田堡。
主要作品 其他著作 為完成父親的遺願,將
西班牙 神父兼醫生塞朋德(Raymond Seybond)的著作《自然神學》(Theologia naturalis)由拉丁文譯成法文。1564年該書的序文被教會列為禁書,但蒙田將序文部分大幅修改,譯本也在1569年順利出版,後來被多次翻印。
首兩卷《隨筆集》在1580年出版,三卷版付梓於1588年,死前蒙田還在病榻上增訂該書。學者習慣將蒙田的思想分為三個階段(儘管未必準確):斯多葛時期(1572—1574年)、懷疑主義危機(1576年)、伊壁鳩魯時期(1578—1592年)。三個階段的思想也粗略反映在三卷《隨筆集》中,卷二的《為塞朋德辯護》(Apologie de Raymond Sebond)一文,被認為代表了蒙田的懷疑主義思想,該篇也是
《隨筆集》 里最長的一篇(後世很多出版商將這一篇獨立成書)。
蒙田隨筆
後人也將蒙田的《旅遊日誌》(Journal de voyage)和書信(現存39封)整理、出版。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米歇爾·德·蒙田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8年5月
《蒙田隨筆》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該作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眾生相,反思探索人與人生,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批判教會和封建...
主要成就 《蒙田隨筆全集》共107章,百萬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為《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充分表達了他的懷疑論的哲學思想。
與其在這個浮躁與膚淺的社會裡行屍走肉般地遊蕩下去,毋寧讀一點有思想、有內容的書,那么這本《
雷蒙·塞邦贊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章就是《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對於乾裂的心田,它可以說是一注清泉。在蒙田當年的法國,由於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使法國人民長期處於苦難之中,法國人對暴力感到了厭倦,對洋溢在《蒙田隨筆文集》中的智慧大加讚賞,《蒙田隨筆文集》因此成為許多法國“正直人的枕邊書”,滋潤過許多法國人的心田。
蒙田以博學著稱,在全集中,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等等無所不談,特別是旁徵博引了許多古希臘
羅馬 作家的論述。書中,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它是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經過分析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書中語言平易通暢,不假雕飾,在法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開創了隨筆式作品之先河。
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寫成,又引用了
希臘 、義大利等國的語言,以及大量拉丁語,因此翻譯難度相當大。本社積累了組譯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成功經驗,採用了蒙田死後於1595年經過增訂的定本,於1993年開始組譯,歷經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這是蒙田隨筆的第一個全譯本,參與該書的譯者都是研究和翻譯法國文學富有經驗的學者,為譯出蒙田隨筆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語言魅力,各位譯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譯態度是極為嚴謹的,讀者可以從中真實地窺見到蒙田的思想、風格及他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論述的有些觀點也許未必正確,但讀者可以從隨筆的總體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藝術精華,並收到啟智怡情的功效。
語錄 生存乎他人的意志,死則存乎自己的意念。
知道自己說過或做過什麼蠢事,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還必須廣泛的學習、更重要的一課:我們不過是個蠢蛋。
事先考慮死亡就是事先考慮自由。誰學會了死亡,誰就是學會了不做奴隸。懂得死亡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一切束縛和制約。那些明了喪失生命並不是件壞事的人,肯定會坦誠自若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主要思想 教育思想 蒙田是一個自然的人文主義者,認為自然不僅是孕育人的物質環境,而且,整個世界就是教育家所利用的資源,因此,蒙田說:“我要使世界成為學者的書庫”。他認識到教育要培養全“人”,不能只重視心靈的培養,或只重視身體的培育,從而把身心二者分開。這就有力地批評了在教育實施上的二元論觀點。
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蒙田認為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比品德的培養容易。蒙田說以往看重人文學科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只重視文字修養的訓練,而忽視實踐道德的培養。蒙田強調知識的學習,不是為了充塞心靈,而是在於獲得智慧,獲得智慧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育家必須像園丁一樣,善於耕種和施肥,以期有所收穫。
蒙田在學習上主張:學習的活動和知識的形成,應以理性為最後的判斷,不應訴諸權威;反對死記硬背,注重理解,理解後還要消化;教材不應只限於書本,實際生活經驗也應成為學習的教材;閱讀在引發理性思考,而不是用來記憶死知識;提倡個別教學法,以適應個別差異;重視遊戲和體育的價值;重視親職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性;等等。
總之,蒙田是16世紀後半葉最受後人重視的教育改革家之一。蒙田對當時人文主義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只重視文字書本知識而忽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忽視品德教育等弊端進行了批判,同時蒙田還突破了人文主義教育內容的狹隘性。蒙田的教育思想對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和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的影響很大。
懷疑思想 在認識論領域,懷疑思想是人文主義反對基督教神學統治的另一股具有巨大衝擊力的思潮。可以說,西歐中世紀末期一切進步的思想家,都有這樣或那樣形式的懷疑思想。人文主義懷疑思想的著名代表是蒙田。
蒙田在研究人的基礎上,闡發了懷疑哲學的基本原理。在蒙田看來,“人是一個異常不足道的、變化無常和動搖不定的創造物,關於人找到確定不變的判斷是困難的。這樣,人就不可能得到關於自己和關於事物的絕對確定的、永恆不變的知識,人及人的知識都是變化的、相對的。因此,“獨斷和固執己見是愚蠢的確實的標誌”。蒙田從許多方面論證人的知識的相對性,竭力破除教會的獨斷和自認為絕對正確的自負,破除對所謂絕對真理的迷信。蒙田的懷疑哲學洋溢著不斷進取的精神。
蒙田的懷疑思想開創了16世紀啟蒙運動中的批判精神。
人物影響 從1572年起,蒙田在閱讀與生活中隨時寫下許多心得體會,蒙田把自己的文章稱為Essai。這詞在蒙田使用以前只是“試驗”、“試圖”等意思,例如試驗性能、試嘗食品。蒙田使用Essai只是一種謙稱,不妄圖以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作為定論,只是試論。蒙田可以夾敘夾議,信馬由韁,後來倒成了一種文體,對培根、蘭姆、盧梭(雖然表面不承認)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蒙田的時代不能充分認識到理性的功用, 這是時代局限造成。在人類還沒有依靠科學進步和技術進步的16世紀,不相信理性當屬正常,但蒙田的懷疑思想是穿越時空的,蒙田不僅影響了啟蒙時代的思想,也影響了後現代主義。蒙田的懷疑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啟蒙時代,同時也超越了啟蒙時代。蒙田對理性的懷疑和蒙田的文化相對論對19世紀後期 以來的思想家影響頗大。
人物評價 愛默生 在日記中提到《隨筆集》:“剖開這些字,會有血流出來;那是有血管的活體。”(Cut these words, and they would bleed; they are vascular and alive.)
尼采談到蒙田:“世人對生活的熱情,由於這樣一個人的寫作而大大提高了。”(Dass ein solcher Mensch geschrieben hat, dadurch ist wahrlich die Lust auf dieser Erde zu leben vermehrt worden.)
房龍 在評價蒙田《隨筆集》時說:大臣們的演講和政治哲學家的論文極少受人歡迎,但蒙田的書卻在以智慧之士座談會的名義下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閱讀、翻譯和討論,並且持續達三百多年之久。
德·塞維尼夫人對蒙田的魅力讚不絕口:“我有許多好書,蒙田當屬最佳,他們絕對不會愚弄你,你還需要什麼呢?”
查理·索雷爾稱這部作品是“宮廷和世界的日常教科書”。
孟德斯鳩說:“在大多數作品中,我看到了寫書的人;而在這一本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思想者。”
伏爾泰 在駁斥帕斯卡爾時大聲讚美蒙田:“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樣樸實描述自己,這是多么可愛的構想!因為他描繪的是人性……”
盧梭 對蒙田持保留看法,他不喜歡蒙田起伏多變的文筆。而百科全書派作家則把蒙田當自己人看待。
德利爾指出:“他善於像哲人那樣講話,像朋友那樣談心。”
司湯達 在創作《論愛情》時常常參照《隨筆集》,德國的
歌德 、席勒,英國的
拜倫 、
薩克雷 ,以及後來美國的愛默生都對蒙田十分推崇。
尼扎爾寫道:“一系列反映法國精神的傑作是從《隨筆集》開始的……”
思想傳承 蒙田開創了一種自由隨意的文體,把內容的獨創性和形式的獨創性融合在一起,這種文體深得愛默生的欣賞讚譽。這也正是愛默生追隨蒙田、終生不輟隨筆創作的原因。閱讀他的散文,讀者同樣會深深震撼於那些“會流血”的溫暖有力的文字,感知到那背後袒露著的鮮活心靈,字裡行間流淌著的生命哲思。他的作品獨具特色,不追求華麗辭藻,語言洗鍊,取喻生動,說理透徹,行文猶如格言,說服力強,形成影響深遠的“愛默生式風格”。
人物關係 在法國梅多克地區(Medoc)的布朗克福(Blanquefbrt)鎮出生
Franqoise de La Chassaigne
相關人物 皮浪
皮浪(Pyrrho)出生於公元前360年,他的故鄉是希臘城邦伊利斯(Elis),傳說這是最早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地方。蒙田的精神世界深受懷疑論哲學的影響。懷疑論哲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5年的古希臘懷疑論哲學家皮浪。他毫不掩飾地推許皮浪派懷疑主義,支持該派對一切哲學問題不加判斷的主張。他借用了塞克斯都慣用於證明一切肯定的斷言都可質疑的比喻或悖論,並指出,定義和語言具有模糊性,思想無法控制、甚至無法察覺到自身的進程,而最讓人崩潰的是,一切人類知識的來源都是極不可靠的感官,所以這來源也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