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婭·哈姆(米亞·哈姆)

米婭·哈姆

米亞·哈姆一般指本詞條

米婭·哈姆(Mia Hamm),全名瑪麗埃爾·瑪格麗特·哈姆-加西亞帕拉(Mariel Margaret Hamm-Garciaparra),1972年3月17日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塞爾瑪市,前美國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鋒。

米婭·哈姆在國際比賽中總共為美國女足國家隊打入158粒進球,幫助美國隊贏得了兩次奧運會冠軍和兩次女足世界盃冠軍,兩次當選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埃爾·瑪格麗特·哈姆-加西亞帕拉
  • 外文名:Mariel Margaret Hamm-Garciaparra(Mia Hamm)
  • 別名:米婭·哈姆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阿拉巴馬州塞爾瑪市
  • 出生日期:1972年3月17日
  • 身高:163cm
  • 運動項目:足球
  • 主要獎項:1991、1999年國際足聯女子世界盃冠軍
    1996、2004年奧運會女足金牌
    2001、2002年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
  • 場上位置前鋒
早年經歷,運動生涯,退役之後,個人生活,社會活動,獲獎記錄,社會評價,

早年經歷

1972年3月17日,米婭·哈姆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市,由於腳部有輕微的先天畸形,童車裡的米婭不得不帶著矯正裝置。由於父親工作調動,1972年11月,不滿1歲的米婭隨父母遷至加利福尼亞。1973年5月,父親又帶著她遷居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正是在佛羅倫斯,米婭·哈姆完成了她的足球啟蒙,據姐姐回憶,2歲時的米婭曾在公園裡試圖從一個5歲的男孩腳下搶下足球。1975年回到美國後,米婭一家在北維吉尼亞停留1年後又搬到了德克薩斯。在德克薩斯,5歲的米婭·哈姆進入了她平生的第一支球隊,並迅速展示了自己的足球天賦,七年級時加入了一支男子少年隊。1985年,13歲的米婭·哈姆便成為德克薩斯女足全明星陣容中的一員。

運動生涯

1987年8月3日,15歲零140天的米婭·哈姆在與中國隊的比賽中首次為美國女足國家隊出場,成為美國隊歷史上最年輕的球員。
1988年,米婭·哈姆高中畢業,次年進入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1990年7月25日,在美國隊4比0勝挪威隊的比賽 中,米婭·哈姆替補出場攻入了她在國家隊的首球,兩天后4比1勝加拿大的比賽中首發出場再入一球。
1991年中國女足世界盃,19歲的米婭·哈姆作為最年輕的球員參加了首屆女足世界盃,美國隊在決賽中2比1戰勝挪威獲得冠軍。
1989至1993年,米婭·哈姆在五年內率北卡大學隊4奪全美大學聯賽冠軍。1994年,米婭·哈姆在北卡獲得政治學學士順利畢業,她在該校所穿的19號球衣被宣布“退役”。
1995年瑞典女足世界盃,米婭·哈姆在與中國隊的三四名決賽第55分鐘攻入一球,幫助美國隊2比0戰勝中國女足,獲得季軍,其本人獲得該屆賽事最有價值運動員稱號。在本屆世界盃的一場比賽中,米婭·哈姆還作為守門員參加過比賽。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足球第一次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開始的比賽中,米婭·哈姆扭傷了左腳,但她只休息了一場,又上場為美國隊進球。這屆奧運會的決賽在美國隊和中國隊之間進行,在全場76841名觀眾面前,米婭·哈姆助攻美國隊的第一顆進球,並幫助美國隊以2比1戰勝中國隊,奪得第一枚奧運女足金牌。在比賽結束後,因為她的腳踝的傷勢,她已經無法站起來加入到隊友們的慶祝中。
1998年,米婭·哈姆在國家隊創紀錄地攻入20球並有20次助攻,並於1998年9月18日在紐約4比0勝俄羅斯的比賽中攻入了自己在國家隊的第100球。
1999年4月,耐克公司將自己總部最大的一幢大樓以米婭·哈姆的名字命名。5月22日,在美國和巴西隊的一場比賽中,米婭·哈姆攻入了個人的第108粒國際比賽進球,打破了由義大利球員伊莉莎白·維格諾托保持的107球的女足國家隊進球紀錄。1999年美國女足世界盃,在6月19日對丹麥隊的揭幕戰中,米婭·哈姆攻入該屆杯賽首球。在7月10日於玫瑰碗進行的決賽中,美國隊再遇中國隊,雙方激戰120分鐘不分勝負,點球決戰中米婭·哈姆罰入美國隊的第四個打球,幫助美國女足5比4獲勝,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米婭·哈姆的進球幫助美國隊在女足半決賽中1比0戰勝巴西。決賽中,美國隊不敵挪威,獲得銀牌,但是哈姆的表現仍然得到大家的廣泛稱讚。
2001年,歷史上首個女足職業聯賽美國女子足球大聯盟開踢,米婭·哈姆成為華盛頓自由隊的一員。為能使女足大聯盟能夠在財政上維持平衡,擁有全聯盟最高身價的米婭·哈姆接受了僅為8.5萬美元的年薪。同年,當選首屆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
2002年,米婭·哈姆蟬聯世界足球小姐。
2003年8月24日,美國女足大聯盟總決賽,米婭·哈姆代表華盛頓自由隊經過加時賽2比1戰勝亞特蘭大撞擊隊,獲得賽季總冠軍。2003年美國女足世界盃前,美國女足大聯盟因財政難以為繼宣布停擺,本屆賽事是米婭·哈姆第四次參加世界盃,在這之前她因膝部手術度過了職業生涯的一段低迷期。美國隊最終在半決賽0比3不敵普林茨領銜的德國,三四名決賽3比1戰勝加拿大,獲得季軍。在2003年度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評選中,米婭·哈姆獲得第二名。
2004年雅典奧運會,米婭·哈姆率領美國隊在女足半決賽中加時賽2比1淘汰德國隊,並在決賽中以相同的軌跡擊敗巴西隊奪得冠軍。奧運會閉幕式上,米婭·哈姆作為美國代表團旗手入場。2004年12月8日,為慶祝美國女足2004年奧運會奪冠而舉行的“女足全美表演賽”10站中的最後一站在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森市家庫體育場舉行,本場比賽也是米婭·哈姆退役前的告別賽,她的兩次助攻幫助美國女足以5比0戰勝墨西哥女足。比賽第80分鐘,面對全場起立鼓掌的觀眾,米婭·哈姆強忍淚水被換下場以接受球迷致意。
米婭·哈姆職業生涯共代表國家隊出場275次,打進158球,助攻144次,28次梅開二度、8次帽子戲法、2次大四喜,總共攻破過31個國家隊對手的大門,其中包括進中國隊的11球。她是有史以來為國家隊進球最多的足球運動員,超過了伊朗球員阿里·代伊保持的為國家隊進球102個的男性世界紀錄。

退役之後

退役後的米婭·哈姆入選美國足球名人堂。2014年10月,米婭·哈姆將加入意甲球隊羅馬的董事會,成為球隊的管理層人員。

個人生活

米婭·哈姆的父親比爾是美國空軍飛行員,母親史蒂芬妮曾是芭蕾舞演員,兩夫婦共有六個孩子,米婭排行第四。
米婭·哈姆5歲時,父母收養了8歲的泰國裔混血兒加雷蒂。16歲時加雷蒂被查出患有罕見的缺陷性敗血症。1996年奧運會女足決賽,病情惡化的加雷蒂但仍堅持來到看台上目睹妹妹親吻金牌。1997年,29歲的加雷蒂在進行骨髓移植後因手術感染去世。
米婭·哈姆在1994年11月17日和她大學的男朋友、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員克里斯蒂安·科里結婚,但兩人的婚姻關係由於長期分居而十分緊張,最終在2001年離婚。
2003年11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亞Goleta,米婭·哈姆和美國著名棒球運動員諾馬·賈西亞帕拉秘密地舉行了婚禮。2007年3月27日,米婭·哈姆的雙胞胎女兒Grace Isabella 和Ava Caroline出世,儘管早產了5個星期,但兩個小女孩出生的時候的體重都超過了5英磅。

社會活動

米婭·哈姆基金會
在耐克等公司的幫助下,米婭·哈姆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米婭·哈姆基金會(Mia Hamm Foundation),旨在支持骨髓疾病的研究,同時幫助每位女性運動員可以從事她們熱愛的運動。每年,美國女足和知名的美國大學球員們都會參加一項名為“加雷蒂杯”的慈善比賽,為米婭·哈姆基金會募款。

獲獎記錄

俱樂部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3美國女子足球大聯盟冠軍華盛頓自由獲獎
1993NCAA女足冠軍北卡羅萊納大學女足獲獎
1992NCAA女足冠軍北卡羅萊納大學女足獲獎
1990NCAA女足冠軍北卡羅萊納大學女足獲獎
1989NCAA女足冠軍北卡羅萊納大學女足獲獎
國家隊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4雅典奧運會女足金牌美國女足獲獎
2003美國女足世界盃季軍美國女足獲獎
2000悉尼奧運會女足銀牌美國女足獲獎
1999美國女足世界盃冠軍美國女足獲獎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女足金牌美國女足獲獎
1995瑞典女足世界盃季軍美國女足獲獎
1991中國女足世界盃冠軍美國女足獲獎
個人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17IFFHS20世紀最佳女子球員獲獎
2014金足獎傳奇獎獲獎
2002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獲獎
2001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小姐獲獎
2000國際足聯世紀足球小姐第三名獲獎
1998全美最佳女足運動員獲獎
1997全美最佳女足運動員獲獎
1996全美最佳女足運動員獲獎
1995瑞典女足世界盃最佳球員獲獎
1995全美最佳女足運動員獲獎
1994全美最佳女足運動員獲獎
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評價

作為女足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球員,米婭·哈姆鼓舞了整整一代人,並且將這項運動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是成千上萬人心目中的英雄,年輕的女孩和男孩子們急切的索求著她的簽名、照片、擁抱和關注。哈姆是一位大使,這不僅僅是對足球,也是對所有的女性體育運動而言。(搜狐體育評)
不管是在場上還是場下,米婭的舉止就像一個球隊真正的靈魂,她對於美國隊非常重要。(前中國女足隊長孫雯評)
孫雯與米婭·哈姆一樣,超越了體育本身。(前美國女足隊長朱莉·福迪評)
米婭·哈姆是既強壯、充滿競爭力、運動性,又是女人味十足的先鋒。她讓我們懂得了,你可以在場上充滿競爭力,甚至要殺人,但在場下仍可以是一個女人。(前美國女足後衛凱特格拉夫評
女足世界盃上美國隊的成功為女子體育運動帶來了巨大的曝光效應,而米婭·哈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推動者。(美國壘球運動員、雅典奧運會女子壘球金牌得主珍妮·芬奇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