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湜

籍湜

jí shí

唐代文學家張籍皇甫湜的並稱。兩人都是韓愈的學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籍湜
  • 別名:字文昌
  • 出生日期:768
  • 逝世日期:830
張籍,皇甫湜,

張籍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遷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
歷太常寺太祝、國子監助教、秘書郎、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仕終國子司業,故世稱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因家境貧困,眼疾嚴重,孟郊戲稱“窮瞎張太祝”。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張籍詩歌創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秀樂府歌行作品多作於此期。50歲後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一類描繪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如《採蓮曲》、《江南曲》。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善於概括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細緻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有時沿用舊題也能創出新意。語言通俗淺近而又峭煉含蓄,常以口語入詩。他還著意提煉結語,達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諷刺效果。張籍的五律,不事藻飾,不假雕琢,於平易流暢之中見委婉深摯之致,對 晚唐五律影響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張籍詩集》。
籍湜籍湜

皇甫湜

皇甫湜(777—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三年,參加“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與牛僧孺、李宗閔直陳時政得失,無所避忌,受考官賞識,得上第。宰相李吉甫惡其言,在皇帝面前播弄是非,憲宗貶考官職,皇甫湜則出為陸渾(今河南嵩縣)縣尉。其舅父翰林學士王涯,亦被貶為虢州司馬。次年,皇甫湜遷殿中侍御史內供奉職。任職期間,與韓愈、李賀等人來往甚密。八年,皇甫湜回睦州故里。十二年,被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愬召為幕僚,赴襄陽任職。次年五月去職。長慶元年(821年),皇甫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寶曆二年(826年),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李逢吉之幕僚,至襄陽視事,直至大和二年(828年)十月回到洛陽,常與白居易往來相訪。六年至七年,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後失言,數忤同列,求分司東都。東都留守裴度召湜為留守府從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請白居易作碑文。皇甫湜聞訊大怒,說:“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裴度謝請之。湜即飲斗酒,援筆立就。有《皇甫持正文集》傳世。
湜子名松,字子奇,自稱檀欒子。與父文學並稱,但屢試不第,未能出仕,後隱居不出,死後唐昭宗追贈其為進士。著作有詩詞、小說等,詞最為著稱,在晚唐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錄在《花間集》中有十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