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
道光朝共六冊,起自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10日),許乃濟奏請馳鴉片煙禁,迄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1850年1月19日)廣東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者的英勇鬥爭獲得勝利,總計十三年又七個月。書中所收檔案資料,百分之九十是關於第一鴉片戰爭的。此書變成後自有抄本在清宮中,1930年,由前故宮博物院影印出版。1960由中華書局標點,分段,整理出版,並加入序號。共收錄檔案資料2719件,約225萬1千字。
《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
鹹豐朝共8冊,起自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850年3月6日),葉名琛致書英國公使文翰,要求英國女王約束英商人安心貿易折,迄鹹豐十一年七月初十日(1861年8月15日),俄國使者到達庫倫,總計十一年又七個月。書中所收檔案資料,百分之九十是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計收諭折、
照會等2988件,約200萬字。
《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
同治朝共10冊。自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861年8月23日),恭親王奕訢等奏與布路斯國(現在通譯作普魯士)定立通商條約,迄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廷下令捉拿報紙商陳言止。共收上諭、廷寄、拆片等約3258件,約二百五十萬字。
綜計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內容,凡中外關係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兩次
鴉片戰爭、中外勾結鎮壓
太平軍情況、沙俄強占中國東北土地,以及教案問題、租界問題都有記載。該書於1929~1930年間由故宮博物院影印出版,但所錄檔案既無標題又乏目錄,所記日期都用乾支,使用非常不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華書局加工整理出版,在每個檔案上加了標題,標點分段,註明公元月日,書後還增編了諭折索引以及事件等分類索引,使用便利。此外,近年台灣也出版了《道光鹹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道光二十二年至鹹豐十一年)。
故宮原抄本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清官修對外關係檔案史料彙編,80卷,清
文慶等奉敕編纂,鹹豐六年(1856年)內府朱格抄本,半頁10行,行25字。板框24.9cm×16.3cm。朱口,雙朱魚尾,四周雙欄。書前有文慶等10人編竣奏表、凡例及目錄。全書共80冊,分裝16函,每函外裹黃緞夾袱,再以錦帶、牙別捆縛。
本書編者認為,夷務之興始自道光朝,而辦理得失全在奏章,於是將當時有關對外交涉的檔案,如內閣、軍機大臣所奉諭旨,內外臣僚奏章以及中外往來之照會、書札等等匯為一編,以資異時考證。
本書的時間範圍,自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10日)
許乃濟奏請馳鴉片煙禁始,至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1850年1月19日)廣東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者的鬥爭獲勝止,前後共13年又7個月。所錄諭旨,諭內閣者占十之二三,諭軍機大臣者占十之七八。
主要缺陷
本書所輯多為原始資料,頗為珍貴,但編纂中有一些缺陷,如所有檔案均無標題;對原文時而加以刪節,使原文不全,給後人研究史實造成了困難;對各地官吏進呈的奏摺,將原奏發出日期刪去,一律改成軍機處收到或奉旨發出的日期,造成時間上的模糊混亂;而各國
照會等外交文書是研究當時中外關係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卻以其文義難解,僅擇部分附錄,等等。儘管如此,書中資料多是當時的機密資料,有不少為《實錄》、《聖訓》所闕載,也從未公開發表過,皇帝在奏文中句旁的批語、批註、圈點、勒抹等也都保存原貌,這些對研究清統治者關於籌辦夷務的見解主張以及一些歷史事件的內幕等極有價值。
結合改革開放之後,重新整理的清宮檔案,可以看出這套書還有明顯的缺陷
1、時間記載不明確。
清朝的編者,為了減少麻煩,在抄錄檔案資料時,只抄錄北京發出檔案的時間,而不抄錄檔案時間的編寫時間。因而書中檔案的時間,尤其是,外省發檔案到軍機處,內閣的時間往往不準確。如《鹹豐朝》第六冊,2553件,載恭親王奕訢等《奏為英法續約已有增刪等情形折》(此折即與英法簽訂的《北京條約》),抄錄為九月十五日,但查《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五冊,載錄的原件,可知本折寫於九月十二日。
又如《道光朝》第一冊第四件,《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奏請準照許乃濟所奏馳禁鴉片並擬章程呈覽折》,抄錄為九月初二日,查《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一冊205頁,載錄得原件可知,本折實際寫於七月二十七日;又查211頁,可知針對此折的上諭寫於九月初一日,但發出是在九月初二日,所以清朝編者,把檔案的時間定在九月初二日。如此之類不勝枚舉。
2、遺漏甚至
如《道光朝》從道光十六年,到道光二十九年,收錄2719件。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出版的《鴉片戰爭檔案史料》,始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終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總計收錄檔案資料5007件(附屬檔案尚不計算在內)。扣除嘉慶十五年到道光十七年的170件,以及道光三十年的101件,還有4736件。
又如《道光朝》道光十六年只有5件,而《鴉片戰爭檔案史料》道光十六年有17件,道光十六年以前,尚有150多件,更能反映事件的首尾曲折。
《同治朝》被遺漏的關於洋務運動開展情況的資料就更多了。
3、刪除附屬檔案
書中刪除了大量的附屬檔案為,如上所說的《鹹豐》第六冊,2553件,載恭親王奕訢等《奏為英法續約已有增刪等情形折》,載有附屬檔案8篇,且被抄錄到了九月十五日的上諭中。查《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五冊,載錄的原件,可知,本奏摺的附屬檔案有22篇之多,都是關於《北京條約》談判情況的,十分重要。
又如《鹹豐朝》第二冊,695件《湖南巡撫駱秉章奏英人襲踞廣州折》(此折發於十二月十六日,但《鹹豐朝》記為二十六日),據《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三冊138頁,此折附有駱秉章家人廣州來信一封,記錄英軍占領廣州的情況十分詳細,但《鹹豐朝》將這封信刪去,以致此折的意義大打折扣。
又如《同治朝》第一冊,第一件《恭親王奕訢等奏與布路斯國(現在通譯作普魯士)定立通商條約情形折》,奏摺中明說,附載《條約》四十二款,專條二款,稅則條約十款,另議一款。而清朝編者將其全部刪除。這個《中布通商條約》是中國和德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對研究中德關係史意義重大,刪去讓這個資料的價值大打折扣。
稍一對照,就可以查到,被刪掉的照會,咨文,信件,以及條約等比比皆是。
叢書續編
清朝滅亡後,有王彥成、王亮父子前後輯錄軍機處及外務部檔案,編成《清季外交史料》,共分六部分,二百六十九卷。起自光緒元年,迄至宣統三年。也是研究晚清對外關係的重要資料,但至今還未整理出版,流傳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