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欓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是芸香科、花椒屬落葉喬木,高稀達15米;樹幹有雞爪狀刺,形似鼓釘,並有環紋,各部無毛。葉有小葉稀較少;小葉通常對生或偶有不整齊對生,斜卵形,斜長方形或呈鐮刀狀,有時倒卵形,葉的油點,葉軸腹面有狹窄、花序頂生,花多;花序軸及花硬有時紫紅色;萼片寬卵形,綠色;花瓣黃白色,總梗比果梗長;分果瓣淡紫紅色,單個分果頂端無芒尖,油點大且多,微凸起;6-8月開花,10-12月結果,也有10月開花的。
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見於北緯約25°以南地區。生於低海拔平地、坡地或谷地,多見於次生林中。非律賓、越南北部也有。
鮮葉、根皮及果皮均有花椒氣味,嚼之有粘質,味苦而麻舌,果皮和根皮味較濃。民間用作草藥。有祛風去濕、行氣化痰、止痛等功效,治多類痛症,又作驅蛔蟲劑。根的水浸液和酒精提取液對溶血性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稀達15米;樹幹有雞爪狀刺,刺基部扁圓而增厚,形似鼓釘,並有環紋,幼苗的小葉甚小,但多達31片,幼齡樹的枝及葉密生刺,各部無毛。
葉有小葉11-21片,稀較少;小葉通常對生或偶有不整齊對生,斜卵形,斜長方形或呈鐮刀狀,有時倒卵形,幼苗小葉多為闊卵形,長2.5-7厘米,寬1-3厘米,頂部短尖或鈍,兩側甚不對稱,全緣,或中部以上有疏裂齒,鮮葉的油點肉眼可見,也有油點不顯的,葉軸腹面有狹窄、綠色的葉質邊緣,常呈狹翼狀。
花序頂生,花多;花序軸及花硬有時紫紅色;雄花梗長1-3毫米;萼片及花瓣均5片;萼片寬卵形,綠色;花瓣黃白色,雌花的花瓣比雄花的稍長,長約2.5毫米;雄花的雄蕊5枚;退化雌蕊2淺裂;雌花有心皮2很少3個;退化雄蕊極小。
果梗長3-6毫米,總梗比果梗長1-3倍;分果瓣淡紫紅色,單個分果瓣徑4-5毫米,頂端無芒尖,油點大且多,微凸起;種子徑3.5-4.5毫米。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也有10月開花的。
樹皮灰白色,樹高約8米的樹皮厚3-4毫米,木栓層頗厚,內皮淡硫黃色,根皮及木材均淡黃色,木材頗鬆軟。有時有五瓣寄生 Helixanthera parasitica Lour.寄生在它的枝幹上。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平地、坡地或谷地,多見於次生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澳門。
花椒樹耐乾旱瘠薄,特別適宜於梯田地、邊隙地、荒地、果園四周等栽植。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見於北緯約25°以南地區。非律賓、越南北部也有。
栽培技術
- 擴穴施肥:初春土壤解凍後,將花椒樹根系周圍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機肥30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後,每株各施標準化肥0.4千克。施肥後及時澆一遍透水。
- 覆膜增溫:覆膜具有保濕增溫的良好效果,一般可提高地溫3℃左右,有利於根系發育生長。覆膜應在擴穴施肥後及時進行,沿樹行將土壤整細整乾,近樹幹處略高,蓋膜面積以稍大於樹冠外緣為準。兩塊地膜的交接處用土壓實,地膜儘量展平與地面貼緊,四周用土封嚴。4月底在膜上加蓋5厘米厚的細土,可防止雜草生長,延長地膜使用壽命。
- 葉面噴肥:用3%的磷酸二氫鉀和0.5%的尿素混合溶液,每年葉面噴肥6次,開花期噴第一次,花後10天噴第二次,間隔10天再噴第三次,7月上、中旬和果實採收後各噴一次。
- 修剪復壯:夏季結合採收花椒,及時進行修剪。對衰弱樹剪除部分大枝及病蟲枝,秋季再抽去多餘的大枝,最後每株保留5―7個主枝,同時適當疏除冠內密集枝,疏枝量一般不超過25%,並縮剪部分弱枝到壯芽處;中庸樹的中短枝一般不短截,以疏為主,並注意保護頂芽,對長果枝適當短截,保留大芽。
- 採收時間及方法:花椒果實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處暑前後。花椒成熟時,果皮呈紫紅色或淡紅色,果皮縫合線突起,少量開裂,種子黑色光亮。可聞到濃郁的麻香味,這是最適宜的採收時期,採收果實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
主要價值
科學栽植花椒樹也是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鮮葉、根皮及果皮均有花椒氣味,嚼之有粘質,味苦而麻舌,果皮和根皮味較濃。民間用作草藥。有祛風去濕、行氣化痰、止痛等功效,治多類痛症,又作驅蛔蟲劑。根的水浸液和酒精提取液對溶血性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果皮含精油約0.5%;葉含0.3%。主要油分:terpinene、ylangene, α-pinene 等。根皮、莖皮和葉含生物鹼:avicine、dihydroavicine、oxyavicine、 nitidine、chelerythrine、magnoliflorine, δ-tembetarine、 candicine 等,又含香豆素:avicennin、 avicennol、 dios-min、 hesperi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