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篦子草(植物))

腎蕨(腎蕨科腎蕨屬植物)

篦子草(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C. Presl)是腎蕨科腎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直立,有蓬鬆的淡棕色長鑽形鱗片,下部有粗鐵絲狀的匍匐莖;葉呈暗褐色,成堆生長,略有光澤,上面有縱溝,下面是圓形;葉片是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葉脈明顯,側脈纖細,頂端還有紡錘形的水囊;孢子囊群在葉子背面兩側各排成一行,呈狹腎形 ,故名腎蕨 。

腎蕨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東南各省均有分布。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不耐寒但也怕暑熱,忌陽光直射,喜含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微鹼性土。以分株繁殖為主。

腎蕨清熱利濕,止咳通淋,消腫解毒。 《福建藥物志》中寫:“主治睪丸炎,痢疾,腸炎,嘔逆,中耳炎,癰,疔,多發性膿腫。 腎蕨盆栽可點綴書桌、窗台和陽台,也可吊盆懸掛於客室和書房;在園林中可做陰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牆角、假山和水池邊;其葉片可做切花、插瓶的陪襯材料。 腎蕨還可吸附砷、鉛等重金屬,被譽為“土壤清潔工”。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分株,播種,栽培技術,土壤,溫度,光照,施肥,病蟲防治,主要價值,經濟,園林,生態,藥用,

植物學史

孢子囊群在葉子背面兩側各排成一行,呈狹腎形 ,故名腎蕨 。

形態特徵

腎蕨是附生或土生植物。根狀莖直立,被蓬鬆的淡棕色長鑽形鱗片,下部有粗鐵絲狀的匍匐莖向四方橫展,匍匐莖棕褐色,粗約1毫米,長達30厘米,不分枝,疏被鱗片,有纖細的褐棕色鬚根;匍匐莖上生有近圓形的塊莖,直徑1-1.5厘米,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
葉簇生,柄長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澤,上面有縱溝,下面圓形,密被淡棕色線形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5厘米,先端短尖,葉軸兩側被纖維狀鱗片,一回羽狀,羽狀多數,約45-120對,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狀排列,披針形,中部的一般長約2厘米,寬6-7毫米,先端鈍圓或有時為急尖頭,基部心臟形,通常不對稱,下側為圓楔形或圓形,上側為三角狀耳形,幾無柄,以關節著生於葉軸,葉緣有疏淺的鈍鋸齒,向基部的羽片漸短,常變為卵狀三角形,長不及1厘米。葉脈明顯,側脈纖細,自主脈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脈直達葉邊附近,頂端具紡錘形水囊。葉堅草質或草質,乾後棕綠色或褐棕色,光滑。
孢子囊群成1行位於主脈兩側,腎形,少有為圓腎形或近圓形,長1.5毫米,寬不及1毫米,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位於從葉邊至主脈的1/3處;囊群蓋腎形,褐棕色,邊緣色較淡,無毛。

近種區別

腎蕨
葉呈暗褐色,成堆生長,略有光澤,上面有縱溝,下面是圓形;葉片是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
葉呈短三角狀,三回羽狀複葉,葉細而分裂,黃綠色


腎蕨
腎蕨
腎蕨
細葉腎蕨

產地生境

生溪邊林下,海拔30-1500米。產中國浙江、福建、台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和西藏(察隅、墨脫)。廣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腎蕨喜溫暖潮濕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6℃-25℃,冬季不得低於10℃。自然萌發力強,喜半蔭,忌強光直射,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透氣、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生長最為良好,不耐寒、較耐旱,耐瘠薄。

繁殖方法

腎蕨可用分株與孢子、塊莖、匍匐莖繁殖。

分株

繁殖最為常用,每年春季4-5月結合換盆,將根狀莖縱切為數份,2-3節為一叢,帶上根、葉,分別栽植即可。塊莖繁殖即切取帶有一部分匍匐莖的塊莖,移栽於疏鬆透水的土壤中,或直接播種塊莖,不久均能長出新植株。匍匐莖繁殖則可用鐵絲將匍匐莖固定在土表,待長出新株後切離母株即可。分株苗栽植後要保持濕度,遮蔭並避免風吹。
腎蕨
分株

播種

人工播種孢子,以疏鬆、透水性好、清潔的泥炭和磚屑配製成的混合基質作為播種基質。基質經高溫消毒,殺死其中的雜草種子和病菌。消毒後的基質放入清潔的播種淺盆中,稍加壓實,整平。播種時,剪取有成熟孢子的葉片,將孢子集中於白紙上,並用噴粉囊袋將孢子均勻噴布於淺盆中,不必覆土,播後蓋上玻璃,定時從盆底涸水,保持盆內濕潤,室溫維持20-25℃,約一個月發芽。培養2-3個月後,由原葉體長出真葉,即孢子體。孢子體具3-4片葉時,分栽定植。

栽培技術

土壤

栽培土壤用壤土、腐葉土各4份、砂2份混合。作吊籃栽培時可用腐葉土和蛭石等量混合作培養土。腎蕨根系分布較淺、具有一定的氣生性,因此培養土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盆土一般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加少量園土混合,亦可加入細沙和蛭石以增加透水性。作吊籃栽培時可用腐葉土和蛭石等量混合作培養土,重量較輕,適宜懸垂。家庭盆栽時,為了保持土壤的濕潤,可向培養土中混入一些水苔、泥炭蘚等,這對腎蕨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溫度

腎蕨不耐嚴寒,冬季應做好保暖工作,保持溫度在5℃以上,就不會受到凍害;溫度8℃以上時還能緩慢生長,但也不宜置於靠近熱源的地方,否則往往會由於溫度高而引起過旺生長影響整體株型。冬季栽培,應特別注意防止夜間霜凍及冷風吹襲。腎蕨也怕酷暑,夏季氣溫高,蒸騰劇烈,必須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並不斷地向植株噴水,這樣也可使葉色更加嫩綠。夏季,在充分澆水、噴水的情況下,腎蕨在氣溫30℃-35℃時還能夠正常生長。春、秋季氣溫適宜,是腎蕨生長的旺盛時期,應注意通風良好,同時經常轉盆,以防生長偏向一側。

光照

腎蕨比較耐蔭,只要能受到散射光的照射,便可較長時間地置於室內陳設觀賞,幾乎不需專門給它照光。栽培中,當光照過強時,常會造成腎蕨葉片乾枯、凋萎、脫落。家庭栽培,要特別避免長期在室內放置的腎蕨突然遇到強光照射,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也會導致葉片失水,萎蔫,葉緣枯焦,葉片枯黃,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雖然腎蕨是較為耐蔭的植物,但長期蔭蔽不見光,也會導致生長柔弱,葉色變淡,葉片脫落,同時由於葉片伸長而改變其原有的姿態,造成生長不整齊,觀賞性變差。因此,在室內陳設時,為了保持植株長期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應注意使之定期見光,春、秋兩季可在早晚略微照光,每天保證4個小時的光照,冬季可將腎蕨置於窗前能見到陽光的地方;夏季光照強,腎蕨可一直置於室內能見到散射光的地方即可。
腎蕨(篦子草(植物))
腎蕨 羅連/攝

施肥

作為蕨類植物,腎蕨不開花不結實,養分消耗不多,對肥分的要求比較微薄,但栽培中也應注意定期施肥。腎蕨的施肥以氮肥為主,在春、秋季生長旺盛期,每半月至1個月施1次稀薄餅肥水,或以氮為主的有機液肥或無機複合液肥,肥料一定要稀薄,不可過濃,否則極易造成肥害。適量的施肥能夠保持葉色的持久翠綠,使植株充滿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腎蕨的葉色相對其它觀葉植物較淺,這是它本身正常的表現,而並非營養缺乏,栽培中,有人總認為這是養分缺乏而一味地去施肥,結果是葉色有了一定的改善,卻造成植株生長柔弱、葉片過長而影響整體姿態,這一點需要注意。

病蟲防治

腎蕨在栽培中病蟲害較少,但有時由於管理不善,也會碰到以下麻煩:如在過於潮濕的地方會有蛞蝓為害;通風不良時,有蚧殼蟲的發生;另外有時也有線蟲危害,造成葉片上產生褐色圓形斑點,影響觀賞。這些問題,只要在栽培中正確細心地管理,注意按照腎蕨的生長習性,給它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等條件,一般都能有效地避免和克服。
腎蕨(篦子草(植物))
病蟲防治

主要價值

經濟

該種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觀賞蕨類。塊莖富含澱粉,可食,亦可供藥用。

園林

腎蕨觀賞價值腎蕨盆栽可點綴書桌、茶几、窗台和陽台。也可吊盆懸掛於客室和書房。在園林中可作陰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牆角、假山和水池邊。其葉片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襯材料。歐美將腎蕨加工成乾葉並染色,成為新型的室內裝飾材料。若以石斛為主材,配上腎蕨、棕竹、蓬萊松,簡潔明快,充滿時代氣息。如用非洲菊為主花,壁插,配以腎蕨、棕竹,有較強的視覺裝飾效果。

生態

腎蕨可吸附砷、鉛等重金屬,被譽為“土壤清潔工”。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超過普通植物20萬倍,一次種植可多年收成,且每年可收割三次,在吸附了大量重金屬後,就地焚燒,整個處理過程經過嚴格的工藝化控制,不但在蜈蚣草焚燒過程中砷的揮發得到有效控制,且降低了污染土壤重金屬的擴散,阻隔重金屬進入食物鏈,以免帶來二次污染。

藥用

腎蕨是傳統的中藥材,以全草和塊莖入藥,全年均可採收,主治清熱利濕,寧肺止咳,軟堅消積。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等。
腎蕨(篦子草(植物))
主治: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癧,燙傷,刀傷。
性味歸經:苦辛,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