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子舞

節子舞”又名霸王鞭,中國民間傳統舞蹈。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節子舞
  • 主題詞:傳統舞蹈,永昌縣,霸王鞭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起源時間:宋朝
  • 認證時間:2008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單位:中國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簡介

節子舞”又名霸王鞭。始於西漢末年,相傳楚霸王善使槍劍,英勇善戰,深受廣大人民愛戴。而根據永昌當地老年人的說法:節子舞來源於古羅馬文化,古時驪靬人編排了“魚鱗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魚鱗陣是一種以盾牌組成嚴密的攻防陣列,“其相接次形若魚鱗”。節子舞便來源於“魚鱗陣”,以伴隨鼓點,亦武亦舞,變幻莫測的陣法,延續古代武士歡快節奏、宏大氣勢和靈活多樣的陣勢和場面。

歷史淵源

趙定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祁連山下的永昌縣新城子鎮。這個只有2000人的村落中,流傳著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形式,即節子舞,俗稱“打節子”,又名霸王鞭。它即有傳統武術的精髓,又有民間舞蹈的藝術靈魂,每年在永昌縣傳統節日“四月八”廟會上都會進行傳統方式的表演。表演過程中每個動作招招奪目,節節相連,手裡道具“節子”環環相扣。表演者們整齊劃一的動作隨著複雜流暢的隊形不斷變化著,彰顯大氣磅礴之勢,更體現了“節子舞”靈活、善變的戰術智慧。而現在傳統的節子舞除了甘肅省永昌縣趙定莊外,周圍十里八鄉已經沒人會打。而對於“節子舞”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歷史典籍記錄,只能根據永昌縣誌的記載了解。“節子”早在宋朝時期就開始流傳,其在古代表示的是英雄好漢。另一種說法即:節子舞又名霸王鞭,出現在西漢末年,與楚霸王項羽有關。由於項羽英姿颯爽,武藝超群,英勇善戰,所向披靡,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為了表示對項羽的紀念,人們根據當年楚霸王的揮劍、騎馬和揚鞭的動作編排成了霸王鞭,其動作剛勁有力、隊形變化多端且流暢複雜,在動作的變化和行進過程中無不表現出表演者的瀟灑氣概,後來經過演變形成了廣為流傳的節子舞。另一種說法是:宋朝時的一位將軍受貶,在趙定莊一帶生活,受到當地人的幫助,這位將軍為了表示感謝趙定莊人,讓他們能夠強身健體並自我保護不受外來侵略,親自教授給趙定莊人一套武術和陣法,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演變成了今天的節子舞形式。
永昌縣誌記載,由於宋代多戰亂,軍事活動頻繁,節子舞在宋代廣為流傳,演繹的套路複雜,既有中華武術的藝術特色又有少數民族的粗狂彪悍。據史書記載趙定莊節子舞從宋朝時就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廣為流傳。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節子舞的表演形式不斷創新,表演花樣不斷演變,現在流傳下來的“節子舞”即繼承了原有的武術精髓,又張揚了民族時代氣息和絲綢之路的豪放氣概,並以廣場舞的形式被世人接受,且老幼皆易,雅俗共賞。傳統“節子舞”在表演形式上一般由4人至幾十人都可表演,表演時有一人打鼓一人敲鑼和一人打鈸。表演者們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個或一對“節子”,即:一個長二尺四寸的木棍,用以表示二十四節氣,在節子的兩端有三個小洞,每個洞上掛滿四個銅錢,代表十二個月,節子本身是紅色的,寓意日子越來越紅火,兩邊各有一個綢帶,紅色代表太陽,綠色代表月亮。在傳統的節子舞中,每四個人組成一個陣,每人負責一個方位即陣點,表示每人看守一個門,寓意古代營寨的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在場內有一個人裝扮成膏藥匠的模樣進行指揮,相當於神兵天降。他左手拿著一盞帶把的燈籠稱之為“膏藥網子”,在夜間,那盞燈就被點著用來指揮隊伍行進的方向。右手拿著一把波浪鼓,在“膏藥匠”的指揮下,手中的破浪鼓上下翻滾,身體動律和幅度配合舞蹈動作不斷變化,節子的節奏隨著鼓點漫天飛舞,四邊的陣點有規律的跟隨節拍上下翻動,表演者舞動手中的節子,踩著鏗鏘有力的步伐,既體現了遊牧民族的熱情奔放和率真坦誠,又體現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多角度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節子舞在表演時隊形上主要有二龍戲珠、虎抱頭、車軲轆、韓信點兵、白馬分鬃等;還有一字長蛇陣、巧打四門、五行陣、八門金鎖陣、十排陣、群星聚會等變幻莫測的詭秘陣法。無論是從動作本體還是表演形式都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英勇善戰,一切似有武術人擊劍舞棍之勢,氣勢振天,熱鬧異常。
趙定莊人對節子舞的有著深厚的感情。由於當地的習俗,女性性格陰柔,無法將節子舞的奔放誇張和熱情表現出來,而外村人對節子舞的內涵不了解,無法表現出其獨特的味道,因此就有了“傳男不傳女”和“傳內不傳外”的傳統習俗。“節子舞”不僅流行於趙定莊人們的日常生活,更豐富著人們的精神內涵。冬季,萬物蕭條,大地一片沉寂,祁連山區銀裝素裹,而此時的趙定莊卻是最熱鬧的時候,辛苦勞作了一年的人們,此時將自身情感完全融入在節子中,以節子舞的形式表現對生活的熱愛,並祈求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因為有祈盼而更加如願。人們的情感像涌動的泉水和潺潺小溪源源不斷,融化了江河湖泊,驅趕嚴冬的寒冷。情感樸質真摯更是“節子舞”的主要特徵,樸實無華的節子舞流露出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彰顯了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和勤勞積極的生活態度。如今,人們在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趙定莊的節子舞進行系列的研究、探索和大膽創新,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使之與時俱進,更加富有時代氣息。

基本內容

節子舞表演者手中的節子是用木棍做成的,它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兩端各有三個長方形小洞,每個小洞中各穿四枚方孔銅錢,象徵一年四季中的十二個月,節子全身漆為紅色,象徵人們的生活紅紅火火,兩頭一邊系一方紅綢代表太陽,一邊系一方綠綢代表月亮。隊伍由一名叫膏藥匠的人引領,膏藥匠的服裝是一身布做的凱甲,頭戴一頂紅色的高氈帽,武士們是一身中國傳統的紅色和綠色的武士服。武士們形體變化和手中波浪鼓的翻動,以及節子手們和著鼓點騰挪跳躍,變換陣形,翻飛的節子既融合了遊牧民族的熱情奔放,又吸收了中華武術的精髓。

主要價值

由於節子舞來源於社會生活的特性,它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人們社會生活的思想和情感,通過傳統的舞蹈表演形式反應出一種愉悅的情緒,更是一種武術和舞蹈兼收並蓄產出來的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民族文化遺產中極其寶貴的文化資源。因此,人們在學習節子舞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並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使不同階層不同素質的人們都找到了心靈的需求,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性情,美化心靈,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節子舞的學習可以提高人民民眾的藝術修養和自身的素質,增強人們的凝聚力。通過節子舞讓人們去體驗真善美、發現真善美、感悟真善美,從而更好地幫助人們營造和諧的社會。

瀕危狀況

1.永昌縣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節子舞”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開放的現代化觀念極大地改變了永昌縣人民的思想觀念和對外來文化的追求欲望。目前,“節子舞”已不是人們交流感情和增進友誼的唯一方式,不斷發展變化的文化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已經逐漸替代了傳統文化的社會作用和影響,從而嚴重阻礙了“節子舞”的傳承。
2.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對“節子舞”的認識和傳播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壓力的嚴峻,很多家長不願意、也沒有時間和精力讓孩子學習“節子舞”這種傳統舞蹈,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課補習和各類專業考級培訓班的學習當中,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節子舞傳承者的培養。專業院校對於節子舞的教育體系也是空白,更談不上科學的教學體系,完善、規範的專業教材,從而使其保持延續性。
3.“節子舞”影像資料匱乏,原始的錄音、錄像等有聲資料不足,之前關於節子舞的錄音和錄像資料相對落後。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