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天皇當政的律令制時代,曾經為出征大將或譴唐使節御賜一柄武士刀,名叫“節刀”,象徵權力和榮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刀
- 日語:節刀
- 類型:儀制武具
詳細解釋,古籍引證,訛誤辨析,
詳細解釋
節刀(日語:せっと゜がたけ)是日本歷史上,律令制時代,曾經為出征大將或譴唐使節御賜一柄武士刀,名叫“節刀”,象徵權力和榮耀。
史海拾遺
節刀在日本歷史上出現的次數是很少的,只有“征夷大將軍”或者“太政大臣”才配發過。這一武具的象徵意義高於其實用與觀賞意義,上繪八重菊皇徽(早期沒有)刀身呈弧月形,與一般的太刀其實沒有太多區別。較太刀長,較野太刀短,根據考證刀鞘應該是繪色的,但其形制、長度、材料、鍛法至今沒有詳盡的說法。
節刀並沒有出土的實物,只有例如《古事記》(太安萬侶於和銅五年 即公元712年)、《本朝軍器考》(佚名 明智三十二年 即公元1898年)有疏略的記載,但並不足以考據更多信息。
相傳平安時代(Heian Period 794——1192)天皇曾賜予攝政的太政大臣,也就是實際的當權者平清盛節刀,並授予將軍稱號去征伐山中的國棲,以及關東作亂的藤原氏族人。
同樣類似的記載還在日本古代小說《平家物語》中有記載,但這些都是不足為信的,因此我們僅以史籍略以參考,並不深究其真實性,但從其被“八幡大明神”收回,代表平家將傾,還是可以看出節刀在日本歷史中代表的意義。
小說家言
信濃前司行長《平家物語》載:「另外,源中納言雅賴卿手下的一個不諳世事的年輕武士,做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夢。夢裡他好象到了宮廷里神祇官所住的地方,許多正冠束帶的元老在那裡開會,坐在最末位的象是平家一邊的人,從裡邊被斥退出去。他向一老翁問道:“那元老是什麼人?”答道:“是嚴島大明神。”隨後,又聽到坐在首席的一位態度莊嚴的元老說道:“將先前交給平家的那把節刀,現在交給伊豆島的流人前兵衛佐源賴朝吧。”在他身邊的另一位元老說道:“以後,再交給我的孫兒吧。”武士又一一詢問說話的是誰,答道:“那個說把節刀交給賴朝的,是八幡大菩薩,說以後給我孫兒的是春日大明神,對你說話的老翁是武內大明神。
”這武士從夢中醒來,將夢中所見所聞告訴了別人,這事傳到入道相國耳里,便叫源大夫判官季貞到雅賴卿那裡吩咐道:“快叫那個做夢的年輕武士到這兒來。”那做夢的武士立即逃之夭夭。雅賴卿對入道相國申辯說:“根本沒那么回事。”以後,就不再有什麼訊息了。平家先前一直擁護朝廷,鎮守天下,但如今違背天意,因此節刀也要被收回,令人聽來不寒而慄。」
「從前將軍遠征朝敵,先要朝覲皇上,接受御賜節刀。天皇臨紫宸殿,近衛武官侍立階前,內辨、外辨大臣參列其中,舉行中儀節會。大將軍,副將軍,各按規矩接受節刀。在承平、天慶年間就有此先例,後因年代久遠難以遵循效仿,贊岐守平正盛為討伐前對馬守源義親到出雲國去的時候,就只賜予驛鈴,裝在皮囊中,掛在雜役的頸項之下。
古時候,為討伐朝敵而離開都城的將軍,都要有三項決心:在接受節刀的當天把家忘掉;走出家門之後,把妻子忘掉;在戰場和敵人打仗時把性命忘掉。現在平氏的大將維盛和忠度,一定也懷有這種決心吧。想起來,頗令人感慨。」
古籍引證
佚名《本朝軍器考》載:“凡大將出征時均授以節刀。節如氂牛之尾,使者所執也。日皇宮有二寶劍,曰:日月護身劍及三公鬥戰劍。往古王政盛時,征夷大將軍及遣唐大使等出發時儀仗甚嚴,天皇親臨佩劍而授與節刀焉。”
訛誤辨析
我們不可以把“節刀”認做“儀刀”,雖然它確實是一種儀制用品,但並非禮儀出行之用,而是類似民間所說“尚方寶劍”的功效,其實我國歷史上尚方寶劍並沒有那么大的威力,只是小說家訛化鼓吹其“先斬後奏”等能力罷了,明朝時期有尚方寶劍的大臣也被朱元璋處死過。
而日本的儀刀為儀仗、儀式所用之兵器。古太刀及長刀有為儀仗之用者。武士入參禁衛時、軍中出兵列兵仗時。其威儀之具為儀刀。後世有用木刀者,如天皇即位,庭上所立者。
至於節刀就更明了了,將軍出征時由天皇御賜的權柄,但它在述職時是否收回就不得而知了,這需要學者們繼續深入考證其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