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頭蓼(學名:Persicaria sagittata (L.) H. Gross)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基部外傾,上部近直立,有分枝,無毛,四棱形,沿棱具倒生皮刺。葉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頂端急尖,基部箭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葉柄具倒生皮刺;托葉鞘膜質,偏斜,無緣毛。花序頭狀,通常成對,頂生或腋生;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紫紅色,花被片長圓形。瘦果寬卵形,具3棱,黑色,無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
分布於加拿大、中國、印度、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俄羅斯、美國。生於海拔90-2200米的山谷、溝旁、水邊、低濕耕地、田邊、路旁、稻田周圍及林緣草地。
果實或全草入藥。主治風濕性關節痛、腸炎、痢疾、蛇狗咬傷、瘡癤腫毒、瘰癧、帶狀皰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痔瘡。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物種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基部外傾,上部近直立,有分枝,無毛,四棱形,沿棱具倒生皮刺。葉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5-8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急尖,基部箭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具倒生短皮刺,邊緣全緣,無緣毛;葉柄長1-2厘米,具倒生皮刺;托葉鞘膜質,偏斜,無緣毛,長0.5-1.3厘米。
花序頭狀,通常成對,頂生或腋生,花序梗細長,疏生短皮刺;苞片橢圓形,頂端急尖,背部綠色,邊緣膜質,每苞內具2-3花;花梗短,長1-1.5毫米,比苞片短;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紫紅色,花被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 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棱,黑色,無光澤,長約2.5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
近種區別
箭頭蓼與刺蓼(Persicaria senticosa (Meisn.) H. Gross ex Nakai)相似,主要不同處是:托葉鞘上部具大形葉質翅;瘦果略顯棱。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2200米的山谷、溝旁、水邊、低濕耕地、田邊、路旁、稻田周圍及林緣草地。喜中性和微酸性黑色土壤。喜光性也強,在開曠地上能長成多枝的大簇。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加拿大、中國、印度、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俄羅斯(東亞俄羅斯)、美國。
中國分布:北京、黑龍江(黑河、伊春、雙鴨山、哈爾濱、雞西、七台河、牡丹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台灣;
生長習性
4-5月出苗,7-8月開花,8-9月成熟。一株箭頭蓼產生種子數百至數千粒。邊成熟、邊脫落,至9月下旬全株枯死。種子發芽深度為3-4厘米。深層不得發芽的種子,其發芽力能保持幾年。
主要價值
以果實或全草入藥。果實主益氣、明目。全草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能。主治風濕性關節痛、腸炎、痢疾、蛇狗咬傷、瘡癤腫毒、瘰癧、帶狀皰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痔瘡。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無危(LC)。
物種危害
箭頭蓼是低濕地和山下耕地的常見雜草,對大豆、小麥、玉米、穀子等作物為害均較重。有時也從田埂或渠道進入稻田,直接為害水稻。此草生長快,密度大,奪光爭肥和消耗水分,強烈抑制作物生長。全草有銳尖刺,常多株糾纏,不僅妨礙機械作業,還易擦傷人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