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果臣》是左宗棠所著作品,出自於《左宗棠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高果臣
- 作者:左宗棠
- 作品出處:左宗棠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秦逆張總愚一股,經劉壽卿軍門迭次擊敗,勢極窮蹙,現正覓路奔逃。弟與克庵副帥商議,克帥率所部及弟處前路各營,合共五千人,由樊城進荊紫關,出商州龍駒寨,以達藍田;弟率親兵及中路、後路各營,約共七千人,由樊城大路進潼關。兩路可杜其竄河南、湖北邊界。然賊若由南山峪口竄出,則興安、漢中兩郡恐不免蹂躪,而四川亦虞波及。是以前兩函有請雄旆由樊城溯漢水上行,出均州、鄖陽、洵陽以抵蜀河口之說,昨並舉以入告矣。三路並進,庶可無漏遺之患。
昨接四川防軍周軍門達武來函,亦擬分軍越境,以剿為防。若聞大旆由此路而來,必更踴躍從事。麾下抵樊城後,可詢援甘局委員傅雅三大令名詩,便可知此路詳細情形。如一時船隻不能雇齊,則將輜重由船裝運,隊伍起旱至老河口加僱船只亦可。此路雖是逆水,卻處處有纖可拉也。若賊蹤並未入南山,麾下即由蜀河口登入赴西安,亦不過十日可到。途中無僱車馱之繁,而處處有大米可買,較之潼關、荊紫關兩路翻為便利。惟須申明紀律,勿準絲毫擾累,以固民心,是所至禱。
作者簡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陰人。生於耕讀之家。道光十二年(1832)中舉人。青年時,講求“經世致用”之學,為陶澍、林則徐及賀長齡、賀熙齡等名宦賞識。但懷才不遇,三次會試均落第。鹹豐初,先後兩次入湖南巡撫幕府,參予鎮壓太平軍。鹹豐十年(1860),組成“楚軍”,入江西、浙江,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於同治四年底(1866年春)在廣東嘉應州消滅太平軍餘部。旋調任陝甘總督,督辦陝甘軍務,同治六年至十二年(1867——1873)參予鎮壓西捻軍及陝、甘回民起義,先後任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光緒元年(1875),立主收復淪陷十餘年的新疆,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軍粉碎阿古柏入侵勢力,封二等侯爵。又“輿櫬出關”,力主抗俄,以武力為後盾,支持外交談判,收復伊犁地區。左宗棠還主張學習西方“長技”,振興國家,先後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和“蘭州機器織呢局”。光緒七年,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又外調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全面爆發,任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積極主持抗法鬥爭。光緒十一年七月(1885年9月),病逝於福州,謚“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