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柳州食蝦蟆

答柳柳州食蝦蟆

《答柳柳州食蝦蟆》是唐代詩人韓愈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描寫了詩人食蝦蟆由不能下咽到稍能入口,從中可見詩人的飲食習慣因地域和食物原料的改變而不得不有所改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柳柳州食蝦蟆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答柳柳州食蝦蟆
(唐)韓愈
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哈,於實無所校。
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雲高,意不離濘淖
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我棄愁海濱,恆願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
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勾踐禮,竟不聞報效。
大戰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
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
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棹。

注釋譯文

【注釋】④這首詩約作於元和十四年(819),這年韓愈因上書諫迎
佛骨觸怒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詩里描寫了蝦(ha啥陽平)
蟆(ma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並借抒寫自己不堪其擾的煩惱和食蝦
蟆的感慨,寄託了遷謫南荒的憂懼愁煩。這首詩在藝術上也反映了韓詩所
特有的宏偉奇崛的風格。柳柳州:指柳宗元,時為柳州刺史。蝦蟆:青蛙
和蟾蜍的統稱。“蝦”又寫作“蛤(ha)”。 ②這兩旬說:蝦蟆雖居於水
中,在水族之中卻形貌特異,與眾不同。 ③這兩旬說。勉強把它稱作
“蛙蛤”,其實是沒有什麼差別。號;稱。校(tiaoN)。差。無所校。
無所差。 ④股;大腿。 ⑤這句說t怎奈背脊滿是皴皰。皴(con村):
有皺紋,毛粗糙。 ⑥這兩句說:雖說跳得很高,但終究離不開泥沼。濘
淖(nao鬧):泥沼。 ⑦相呼和(he賀):彼此呼喚應答。 ⑧這句說t
蛙鳴並無意義,只是一片喧鬧。 ⑨周公:周武王(姬發)之弟,名旦,
亦稱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陝西歧山北),稱為周公。灑灰,事見《周
禮》:周官蟈氏掌管滅蛙之事,將牡鞠(小鳥或小獸)燒成灰,灑於其
上,則蛙死。垂典教:將法則傳於後世。這兩句說:周公不能忍受蛙鳴,將
灑灰滅蛙的辦法流傳下來。 ⑩這兩旬說:我被貶謫,滿懷愁緒來到海
濱,常願安睡不醒。棄:指被朝廷所棄。覺(fiaoN):睡。 ⑩叵(p6
坡上聲)堪:不能忍受。朋類:同類,指蛙。 ⑥這句說:在耳旁喧鬧的
聲音好象是震動爆裂一般。沸:喧騰,喧鬧。 ⑧端:果真。敗:輸。
笙:管樂器。磬(qlng慶):古代打擊樂器。這句說。真能賽過笙磬之
聲。 ⑧這句說:還有本事擾亂學校的秩序。工。擅長。 ⑩勾踐禮:事
見《韓非子》:越王勾踐伐吳,想要將士不怕死,便把一隻氣鼓鼓的青蛙
放在車前的橫木上。從者問: “為什麼對它如此恭敬?”勾踐答;“因為
它有氣的緣故。”這兩句說:雖然蒙受了勾踐的禮遇,卻沒有聽說有什麼
報效的舉動。 ⑩這句事見《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蠲(蛙的一
種)、蝦蟆斗。” ⑥孰。誰。敗橈。即橈敗,破敗、挫敗的意思。這句
說:不知誰勝誰敗。 ⑩這兩句說:居然用來當鼎中的食物,豈不是有辱
於釣罩?鼎:古代炊具。釣罩:捕蛙用具。 ◎這兩旬說;我最初難以下
咽,後來也能稍稍嘗一點。‘ ⑧這兩句說:常常擔心染上蠻夷之地的陋
習,失去平生的愛樂喜好。蠻夷:我國古代對南方民族的泛稱。好(h直。
耗):喜好。 ◎這兩句說:而你又是為什麼,食蛙甘甜得如同吃豢豹。
君:指柳宗元。豢豹:豢養的豹。這裡指代山珍海味。③獵較:古代風
’浴,打獵時爭奪獵物,以所得用為祭祀,後泛指打獵。亦同俗:事見《孟》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八年登進士第。貞元十九年,因言關中旱災,觸怒權臣,被貶為陽山令。憲宗元和元年召拜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從裴度討淮西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後歷任國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大力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張“以文為詩”,作詩力求新奇,且多議論。《全唐詩》存其詩十卷。有詩文合編《昌黎先生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