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某君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全集(第7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某君書
- 作者:康有為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康有為全集(第7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汝兩書問為文,欲為文何也?豈欲為報乎?但在東學此,為東文所累,最相反耳。
此事甚長,非一言能答,其本在積理,次在積詞。積理有得於書傳,有得於閱歷,積詞則用周、漢之詞也簡要最上之法,取《莊子·齊物》篇、《管子·侈靡》篇、《荀子·解蔽篇》熟讀而察之,見其布局、結構、運筆而學之。它若《素問》之峭,《楚騷》之濃,《考工記》、《戰國策》皆可采其腴,下及《史記》、《漢書》,旁采秦碑,熟浸之,上法《詩》、《書》、《易》、《禮》之奇奧。如是則自有境界,若春雲出岫,秋壑生花。至若山海之雄奇,則視人心境矣。
近人最易師法者,莫若《龔定盦集》。有格調筆態,神色韻味,定盦最備,讀之入古至易。定盦之文,居然周、漢之文也,可專讀定盦集,模仿之。若奏議則漢人賈誼、劉向諸疏,揚雄諫不受單于朝書,谷永救陳端書,皆極佳。任公甚能文,作畢可請其點定之。改數次,則知非而自得矣。
至今所讀之書目,有各國新理之書,在東讀之,最便者也。多讀多思,用筆記,加議論,文自精深。但無忘本原之學,勿全隨之轉也。吾今成《大學》、《中庸》、《孟子》、《〈禮運〉注》,及《春秋筆削微言大義》,並告。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