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香州書

吳敏樹 散文,作者在近五十歲時,曾與好友毛西垣約定:“吾兩人先後在京師未得一相偕,今且老,明歲當俱上春官,且留都中少應接海內人士……不至名字遂泯沒。”於是1852年(鹹豐二年)赴京參加了會試。這封信寫於赴試前,信中安慰了友人鄉試落榜,主要還在於回答友人來信中的勸行之語,申明作者是借應試以求學。文中有些句式長而多曲折,意脈始終緊密連續貫,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李香州書
  • 外文名稱:無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吳敏樹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答李香州書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吳敏樹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香州三兄足下:見鄉試錄(1),喜瀏土中式者多(2),而宿好諸君皆不與,又可惜也。瀏中科名(4),近來有日盛之勢,後生初試,動輒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學,乃不得與之並,場屋如此久矣,其無足怪也。
承惠手書,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驟窮。其於鄙人阿好過譽,萬不敢當。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於如此?豈非平昔深慕古人奇節偉行,見時之人無以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為少能自異於俗,而故深許之也?
嗟呼!世之人無為古人之所為者,其所不為,則必厭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於古人,而又欲強自異於今人(5),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詬訕
(6)、被彈射,僅自逃避而去,此獨可以終老鄉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復入京師,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7),與群少年爭進於春官(8),此何為哉?香州既厚愛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見屬於我,非聊用相戲云爾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為區區欲一行者(9),非果自意其尚有用於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於時之人而欲僥倖於一試也。平生時讀書,頗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與古人議論,相為發明。而又為人詩、古文辭,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謂不迷於其心(10)。蓋京師者,非獨功名富貴者之所走趨,而學道藝術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攬其所長(11),間從之馳騁筆墨之林(12),以快吾意而發吾之才,非久留與居游,則未可也。若其終不偶於有司(13),以罷而歸,乃吾命也,庸可易乎(14)?
因香州愛我,聊具言之,他不悉(15)。

作品譯文

香州三兄足下:
看到了鄉試錄,欣喜瀏陽讀書人中舉的很多,但平日與我要好的諸君都不在錄取之中,又令人嘆惜啊。瀏陽人科考被錄取,近來有漸漸增多的勢頭,年輕人初次入試,往往一考就考中;而像香州兄這樣好古多學的人,卻不能夠與他們並列,考場上這樣的現象由來已久了,這並不值得奇怪啊。
承蒙兄寄來親筆書信,洋洋上千字,意旨志趣,不可能一下子完全了解。信中對我附和偏愛過分讚譽。我實在不敢承擔。然而我沒想香州兄為什麼殷勤懇切,到了如此地步?豈不是因為兄平日深深羨慕古人的奇偉品行,看到現在的人沒有一個像古人那樣,於是像我這樣迂腐不通世故的人,兄也認為多少與世俗不同,所以深為稱許嗎?
哎,當今世上沒有像古人那樣行事的,自己不做的,就必然厭惡忌恨而群起排斥,這是理所當然的。像我吧,既不能稍微近似於古人,卻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於今人,做一名教官,尚且免不了受謗徘譏笑,遺人非議彈劾,只好自己逃避開去,這樣僅僅能夠終老鄉間,僥倖保全我的性命罷了。你現在卻想勸我再進京師,以我這樣禿頭白髮的老頭子,卻和眾多的少年競爭於禮部會試,這是為了什麼呀!香州兄既深愛我,卻又把將來成就功名的非凡期望寄託於我,不是姑且用這話跟我開玩笑吧?我既愧對你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無能呀。
然而我一心一意想動身進京的原因,並非果真認為自己還有用於世才這樣做,也並非不知道自己與世俗不合而想僥倖考一下。我平生時時讀書,十分喜歡用心思考,每當有點滴體會,就恨不能上與古人討論,互相啟發闡明道理。而且我還愛好寫詩、作古文,對於文章的源流、古今詩文優劣得失的原因,尚且認為心中還不迷惑。京師這地方,不只是追求功名富貴的人奔競的場所,學習大道和富有才華技藝的人也往往在那裡。如果想要熟悉了解這些人,學取他們的長處,偷偷跟隨他們一起馳騁在筆墨之林,以便使我的心情舒暢並使我的才智得到啟迪,不長期留在京師與他們居處交遊,就不能辦到了。如果我最終不被考官相中,因為(會試)落第而回家,便是我的命,難道能夠改變嗎?
因為香州兄友愛我,聊且把話全說出來。其他不囉嗦了。

作品注釋

(1)鄉試錄:鄉試錄取的名冊。
(2)瀏:湖南瀏陽縣。作者曾任瀏陽縣學教諭。中式:被錄取,考取。 場屋:科舉考試的考場
(3)宿:平素,向來。
(4)科名:科舉錄取。
(5)強:勉強,極力。
(6)詬訕:毀謗,譏笑。1851年(鹹豐元年)作者因與人“小有不合,即自免去”教諭職。
(7)童然:年老頂禿的樣子。童,禿。垂白:發將白。
(8)春官:唐代武則天時曾一度改禮部為春官,後世因稱禮部為春官。又明清時會試在春季舉行,由禮部主持。
(9)區區:猶“拳拳”,一心,專意。
(10)差:尚,略,比較地。
(11)攬:廣泛獲取。
(12)間從:置身其間、跟隨。
(13)不偶:不遇,不得志。
(14)庸:豈。
(15)不悉:不盡。

作者簡介

吳敏樹(1805—1873),清代散文家。字本深,號南屏,巴陵(今湖南省岳陽市)人。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1850)中舉。官瀏陽縣訓導(府州縣學校中地位略次於教諭的官)。他的文章接近桐城派,但不以桐城相標榜。政論文雖對時事表示憂慮,但見解大都陳腐。文筆則頗洗鍊。著有《柈湖文集》、《柈湖詩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