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京津太晤士報》記者

《答《京津太晤士報》記者》是楊度所著作品,出自於《楊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京津太晤士報》記者
  • 作者:楊度
  • 作品出處:楊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政治運動雖然失敗,政治主張絕無變更。我現在仍是徹頭徹尾主張“君憲救國”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減。十年以前,我在日本,孫、黃主張共和,我則著論反對。我認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藥石,人民諱疾忌醫,實為國家之大不幸。……除君憲外,別無解紛已亂之方。……梁任公是我的老同志,他一變再變。……國體問題,我應負首責,既不諉過於人,亦不逃罪於遠方。……報載我已“竄”,你看我竄了否?俟正式政府成立,我願赴法庭躬受審判。……且退一步言,政見不同,亦共和國民應有之權利。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楊度(1875—1931),近代中國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風雲人物。他稟賦極高,而又狂放不羈,時而意氣飛揚,獨立潮頭;時而獨持己意,淪入茫茫俗世。他以熱情豪邁的氣概,創作了《湖南少年歌》,發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時代強音,真可謂豪氣沖天。他為立憲運動鼓吹奔走,為速開國會呼籲吶喊,受到了時人的尊敬和稱讚。但他將做“帝師”及實現“君憲”的希望寄託於袁世凱,發起成立籌安會,為復辟帝制效力,又受到時人的指責和痛罵。伴隨著洪憲帝制的失敗,其孜孜追求的憲政理想也徹底破滅。然而,為了愛國救民,他晚年知過就改,毀家紓難,不畏風險,終於找到了真理,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確認馬克思主義是挽救中國的唯一指針,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編者簡介左玉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河南大學黃河學者,兼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及社會文化史研究。出版專著《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中國近代文明通論》《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張東蓀傳》《楊度》等10多部,主編《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中華口述歷史叢書》等,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