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感》,原名《嘻哈的日子》,是由西安理工大學一批懷有電影夢想的在校大學生獨立完成的一部校園歌舞勵志影片,於2012年3月16日面向全校公映,且於3月20日在網際網路上映,由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學生徐雲執導。
該片於2010年開始策劃、編劇,2011年3月開機攝製,年底完成後期製作,歷經一年時間完成出品。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在撰寫著屬於自己的劇本,大學校園的學習和生活正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在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年代,在這樣一所激情洋溢的校園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用帥氣的肢體語言詮釋著自己與眾不同的青春。這部影片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呈現的是大學校園影視文化藝術和校園舞者的舞蹈魅力。“小舞台,大夢想”,以舞蹈描繪校園生活,以不一樣的“舞台小”來描述當代大學生追逐“大夢想”的堅定信念。點滴是實現目標的基礎,夢想是獻給不斷堅持、不斷奮鬥的人。
基本介紹
- 導演:徐 雲
- 編劇:於家睿、徐 雲
- 主演:於家睿/陳蘊秀/胡欽惠/李斌/古龍/胡佳/樓經緯/李明真等
- 製片人:葉偉軍、陳紅英(羅馬尼亞)
- 中文名:第5感
- 外文名:The fifth feel Dance
- 片長:1小時11分35秒
- 上映時間:3月16日/3月20日
- 原名:嘻哈的日子
- 出品人:徐 雲、於家睿
演員表,職員表,電影劇情,拍攝背景,背景,導演,獲獎情況,原創主題曲,《追逐夢想》,歌詞,學生團隊故事,關於VS影像,VS起步,處女作,開始嘗試,第5感的創作,創作前期,集資困難,創作低谷,創作準備,創作實踐,大事記,成功喜悅,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李功達(小達) | 於家睿 | (西安理工大學攝影系學生,理工大L.G.D街舞社社長) |
丁 玲 | 陳蘊秀 | (長安大學) |
小 貝(舞者) | 胡欽惠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小 武(舞者-L) | 李 斌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神秘人(老大) | 古 龍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街舞領頭 | 胡 佳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眼鏡男 | 樓經緯 | (西安理工大學動畫系學生) |
珍 珍 | 李明真 | (西北大學/V雜誌編輯) |
舞者X | 陳 川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女舞者 | 張 望 | (西安理工大學L.G.D舞者) |
輔導員 | 王 鋒(老師) |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大四輔導員) |
醫 生 | 溫彤罡 | (西安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 |
老實人 | 王少峰 | (西安理工大學動畫系學生) |
特別舞者1 | 張 帆 | (西安建大華清學院) |
特別舞者2 | 楊迪軒 | (西安建大華清學院) |
特別舞者3 | 張洪瑀 | (西安建大華清學院) |
特別舞者4 | 白東陽 | (西安建大華清學院) |
單眼相機女 | 高 婕 | (西安理工大學攝影系學生) |
女歌手/街舞冬粉墨鏡女 | 劉詩藝 | (陝西教育學院) |
街舞冬粉戴帽女 | 白 琳 |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 |
黑衣女 | 馬 蘭 | (西北大學) |
跆拳道人 | 張晨晨 | (西安理工大學) |
跆拳道領頭 | 李 明 | (西安理工大學) |
鼓 手 | 齊書昱 | (西安育才中學) |
COS-女 | 葉俊芳 | (西安理工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系學生,動漫社社長) |
白 牙 | 黃建磊 | (西安理工大學動畫系學生) |
街舞冬粉女 | 萬 欣 | (西安理工大學動畫系學生) |
激動冬粉女 | 左 艷 | (西安理工大學動畫系學生) |
評審甲(帶墨鏡) | 費玖強 | (西安理工大學攝影系學生,VS影像負責人,第5感副導演) |
評審乙(帶帽子) | 賀 羽 | (西安理工大學金花廣播台播音員) |
評審丙 | 張 鐳 | (西安理工大學) |
職員表
出品人 | 徐雲/於家睿 |
總製片人 | 葉偉軍/陳紅英(羅馬尼亞) |
製片人 | 黎志波/徐雲 |
導演/監製 | 徐雲 |
原創故事 | 於家睿 |
影片指導 | 劉銘郅 |
攝影指導 | 徐雲/於家睿 |
舞蹈指導 | 於家睿/古龍/陳蘊秀 |
編劇 | 於家睿/徐雲 |
攝影 | 徐雲/費玖強/趙岳峰 |
副導演 | 費玖強 |
導演助理 | 邵耿華 |
原創主題曲《追逐夢想》 | 郭寶/張珂/張華斌/趙亮 |
剪輯/較色 | 徐雲 |
數碼合成 | 徐雲 |
攝影助理 | 趙晨光/柯書曉/楊吉虎 |
動漫設計 | 王九斤 |
視覺特效 | 徐雲/邵耿華(三維) |
燈光照明 | 賀浩軒/王少峰/劉宏 |
錄音 | 賀浩軒/劉宏/高瑞峰/柯書曉/邸建 |
美術設計 | 徐雲 |
美工師/片名設計 | 李紀霖 |
場記 | 管露曦/趙晨/郝兆豐 |
次數統籌 | 牛劍美/王娟/賈琳娜/陸潔/黃夢/李璽 |
劇照 | 趙晨光/趙岳峰/朱美聰 |
視頻花絮 | 葉俊芳/柯書曉/高瑞峰/黃夢 |
拍攝協調 | 魏開志/費玖強 |
翻譯 | 宋汶珈 |
翻譯校對 | 芭芭拉·帕克(美國) |
預告片/片頭設計 | 徐雲 |
電影海報設計 | 徐雲/於家睿 |
DVD光碟包裝設計 | 徐雲 |
首映策劃 | 費玖強/於家睿 |
媒體支持 | 人民網-陝西頻道/騰訊大秦網/騰訊微博/騰訊視頻/ |
論壇支持 | 西安CC大學生社區論壇 |
學校媒體支持 | 西安理工大學校報網/西安理工大學電視台(視頻網)/藝術與設計學院學工辦 |
電影劇情
他,是一名好學的大學生,他,是一名個性的藝術生,他同時也是一名固執的夢想追逐者。他,就是李功達,小名喚作-小達。
他,對事執著,堅持不懈,比較頑固,他也比較“友善”。可是,他也比較“自以為是”。在一日的學校街舞社納新廣場表演上,小達聽聞,便很瀟灑的騎著腳踏車前來觀摩。因為一次“小車意外”而巧遇了丁玲和珍珍。
隨著動感的音樂和舞者們的舞姿,李功達便起好學之心,幻想著自己也有一天能像他們那樣,能夠獨具一支舞,秀舞獻擊端己技。這時,他便自傲的想加盟街舞社。可是,被舞者紋判嬸小貝學長給拒之門外,被在場眼鏡男的同學們笑話了一番。不甘失敗,李功達便四處尋求舞蹈資源,獨自練習,因此也與丁玲相熟。當自己再次嘗試舞蹈的時候,發現自己自傲的心理帶給他的便是失敗。
如何再對自己的學舞開始尋回自信,如何在“小車意外”中堅持不懈?又如何能在小舞台上實現自己的心中夢想?讓我們共同為校園執夢者加油,給予期盼和希望。
拍攝背景
背景
2010年和2011年是網路微電影快速發展的兩年。像《老男孩》、《父親》等眾多微電影在網路上被熱捧,隨著互棕兵姜聯網視頻平台的快速發展,微電影火速升溫,同時也影響了高校影像文化藝術的發擊臘展。《第5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中,以集合專業學生為目的攝製專業水準的校園電影為理念,在電影專業人士的支持下,突破理工類高校單純的DV創作活動,而誕生的一部跟隨主流文化的一部以學生為主導的,自編、自導、自演、自製和資金完全自我承擔的校園電影,從而促進校園文化氛圍更佳的多元化和與時俱茅白擔進,也更佳體現了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藝術類專業領域,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所做的努力和創新。
導演
徐雲,浙江青田人,2009年9月考入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大一時期與同系只鍵遷捉同學合作校史紀實片《光輝歲月》並創立學生原創團隊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同年與高中同學拍攝第一部實驗性短片《身邊的幸福》,併入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次年,獨立拍攝VCR系列短片、新聞專題和嘗試廣告片-雀巢咖啡《生日的等候》。2010年5月,因“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活動與《第5感》編劇於家睿相熟(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攝影系學生、學校街舞社社長)。因為徐雲對影視製作額為熱愛,便利用暑假時間嬸櫻地蜜,在杭州時光影視培訓基地(原中影杭州實訓基地)學習實踐。因街舞社的舞蹈和徐雲對鏡頭語言的喜愛,在暑假期間,便和於家睿通過網路的形式商議能否合作拍攝一部校園歌舞影片。因此,《第5感》影片拍攝的行動便開始了。
獲獎情況
2011年《第5感》12分鐘剪輯版榮獲“陝西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作品類二等獎。
原創主題曲
《追逐夢想》
歌曲名稱:《追逐夢想》
作詞作曲:郭 寶
歌曲演唱:郭 寶
主音吉他:郭 寶
節奏吉他:張 珂
貝 斯:張華斌
鼓 手:趙 亮
樂隊名稱:接觸不良樂隊
歌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
彈著吉他唱著自己的歌
這是我們最想要的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
彈著吉他唱著自己的歌
這是我們最想要的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學生團隊故事
關於VS影像
西安理工大學·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原名影音工作室,(V.S Digital Video Technology Studio)創建於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主要由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動畫班的同學組建創立,並同時開設“V.S數字製作影音網”,是一個非社團、學生集散型的創作團隊。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是一個無任何商業性運作,以數字動畫與數字電影緊密結合在一起,反映當代大學生對DV影像的熱捧,追求自己的夢想,以拍攝製作大學生校園影片與數字動畫為主,同時攝製各類宣傳片、專題片、紀錄片、晚會節目以及其它創意性原創影像作品的大學生學習與交流型的創作平台。
V.S是一個非專業性的商業數字影像製作機構,雖然他們還不能夠達到高水平的數字影像攝製能力。但可以努力的向目標前進,秉承“進取,創意、創新、超越”的創作品質,朝著專業化數字影像製作方向前進,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不斷進步。從而在當代大學生影像製作團隊中豎起一道美麗的風景。並結合自身所學習的專業能力,努力的去爭取將數字動畫與當代數字電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拍攝與製作出精彩炫麗並具有創意的高水平原創影像。
VS起步
2009年的9月,09級的大學新生開始進入自己的大學生涯,開始自己不一樣的人生旅程。特別是在CG領域的新人們,也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道路。2009年10月,西安理工大學第18屆視覺創意設計大賽隆重舉行,由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動畫班徐雲、華潔、周文津、萬欣、邵耿華、劉育娜等人參與攝製的《光輝歲月》獲得了本次視覺創意設計大賽的三等獎。這部《光輝歲月》也是西安理工大學首部由學生獨立策劃、拍攝與製作的校史紀實片。在拍攝這部作品的前期,學校對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從校長辦公室到學校檔案館、從學校學生處到藝術與設計學院辦公室、再從學校關工委到各退休老教師。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至此之後,大家都很高興,對後續的創作更為期待。於是,徐雲(工作室總負責人)便提出,是否可以成立一個工作室呢?周文津同學(工作室創始協助人之一)贊同了徐雲同學所提出的想法。至此,徐雲便著手策劃和準備成立工作室。在工作室未成立之前,徐雲同學便通過動畫班的幾位好友,對影像攝製開始研究,通過各種途徑來進行補充學習。並通過校園的現有資源,開始實踐拍攝和後期製作。經過將近2個多月的磨合,工作室將於2010年1月1日這日成立。由於他們沒有固定的場所,同學們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這樣工作室不能成為一個固定的社團組織。所以,他們就將其定性為一個集散型的創作團隊。人員可以及時補充,及時更換,保留核心人員和主要創作人員。當創作時,以工作室的名義組織拍攝。
工作室馬上可以成立,但是也得有個名字。徐雲和幾位同學都認為,因為現在的校園學生影像機構的名字都以中文、中英文或純英文進行命名,名字炫酷和耀眼,彰顯個性與活力,且具有深意。但是他們則認為,這些已經展現了大眾化趨勢,而他們為什麼不能就以影像本質來彰顯這個組織所成立的意義呢。顧直接引用“Video Studio”。簡稱V.S,即影像工作室,雖然沒能表現個性,但是其遵循了影像人的屬性,他們就是這么個團隊——V.S。
按照預期,工作室於2010年1月1日成立,命名為V.S數字影音工作室。數日之後,並同時開設優酷-西理工V.S影音和工作室官方網站-V.S數字影音網,由動畫班徐雲同學擔任總負責人、總會長,周文津同學擔任副會長。
處女作
在工作室成立當日,並同時宣布徐雲同學醞釀已久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嘗試拍攝一部小短片。很快大一學年即將結束,引來2010年的第一個寒假。徐雲同學在老家浙江青田,集結高中同學,此時的資金、人員、技術、演員額為有限。以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開始了工作室的第一部處女之作-《身邊的幸福》。這部小短片講述的是一名大學生在外打工實踐,過年沒有回家,感覺到身邊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孤單。而此時,在他身邊的同學們在這個時候給予了他很大的一個surprise,這就是身邊的幸福。這部短片是徐雲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一次嘗試,也是工作室的第一次嘗試,所以定義為實驗短片。故事很簡單,性質很單純,但是意義卻是很大。
2010年4月,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短片大賽在北京拉開帷幕,參加此次大賽的總共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台灣國立藝術大學等80多所在校生的1836部作品參與。經過評審的認真審定,最終入圍了351部,《身邊的幸福》也入圍了本次大賽。
開始嘗試
《身邊的幸福》拍完之後,有了一點點小經驗了,原來拍電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是一部小小的短片。經過此次之後,工作室人員因為大家都在忙碌,只能繼續保持集散狀態。這個時候,新生也已經入校,就在一次學院學生會的納新過程中,徐雲同學結實了攝影好友-趙岳峰。徐雲和他同為攝影愛好者,而他的專業也恰好是攝影。於是,兩人之間的聯繫開始密切,交流也開始增多。時不時的談談各自對電影的看法,談談對攝影的新想法。因此,在學校的晚會、大賽和活動中時常合作出現。因此就成為了不聲不響而雙方默許的搭檔了,他們開始合作,以個人VCR、晚會錄製的形式開始新的拍攝嘗試。在2010年的5月,他們也被邀請參與了2010年“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文藝演出直播活動官方記者團。
出活多了,他們這個在校園默默無聞的小團隊,開始漸漸的被部分學生和老師所關注。以至於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和迎新晚會,都得到了校團委老師的邀請,並參與攝製。而因為這樣在一次晚會拍攝中,結識了幾位新搭檔-費玖強和柯書曉等人。他們都樂意的加入了工作室。
時間過的很快,又一年的視覺創意設計大賽又開始了。因藝術與設計學院原學生會主席-曹鎏的提議,可以用動態影像的形式紀錄下本次視覺大賽的精彩畫面,也可當做是留念。這時候,他們有了新想法,何不嘗試一下新聞的拍攝,以及用新聞的後期模式進行包裝。
就因視覺大賽,工作室又開始集結人員,因這次,大家又學到了不少東西。包括拍攝新聞題材的元素時需要前期策劃,需要一個拍攝腳本,還要有旁白、主持人稿等等,包括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例如話筒前的台標等等都開始琢磨研究。當然,他們不是定期的新聞節目,只是一個記錄型的新聞專題,所以他們也給這次視覺大賽的新聞專題起了一個專題名,叫《視覺播報》。
前期拍攝的工作準備好了,大賽舉行當天他們便開始投入拍攝。這次嘗試算是比較成功。他們對整部專題的把握恰到好處。片頭、記者主持、內容簡要、現場採訪(採訪了參賽學生、參觀的同學、老師以及來賓、學院學生會主席、學院院長以及關工委老師)、深入報導和片尾,這是一次完整的新聞專題報導和後期包裝的嘗試。
視覺大賽過後,工作室人員開始漸漸增加,他們又開始了新的嘗試,那便是多機位現場晚會的拍攝。這時候,費玖強、柯書曉、趙岳峰等人分工合作,當然還包括了幾位工作室的新朋友-高瑞峰、劉宏、賀浩軒和趙晨光、黃夢、管路曦等人了。這次拍攝的嘗試與後期製作也很圓滿。因為設備簡陋,不能像電視台那樣的晚會現場直播模式進行。他們的晚會畫面,只能是通過後期剪輯,實現畫面鏡頭的切換。但是,他們還是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一部紀錄型的《愛與夢想同行》的晚會多機位錄製也成功出品了。
《第5感》編劇兼主演於家睿,與徐雲同屆,其為攝影系,也是校園街舞協會的社長。在工作室的起步以來,當然也少不了這位人物的出現和開始合作。大一時期兩人並不熟悉,到了大二,兩人的交流也開始增多,在一次VCR的拍攝中兩人的關係逐漸深化。兩人也合作為一同學拍攝了“2011·APEC未來之聲”個人形象宣傳片,使這位同學進入了全國200強。
經過不斷的實踐,工作室以徐雲主導的各類創作開始進行,包括廣告片的嘗試-雀巢咖啡《生日的等候》和定格動畫的拍攝-《瘋狂的蘿蔔》。雖然這時候的他們很難突破另一個水平,創意仍然不足,但是他們仍然繼續堅持,嘗試各種新鮮的類別作品。
新想法、新模式、新類型,他們都繼續嘗試著。此時的工作室也開始更名為: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官方網站也同時更名為:V.S數字製作影音網。
第5感的創作
創作前期
早在2010年暑期,理工大·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負責人徐雲(下文簡稱-工作室徐雲)就聯繫了於家睿(下文簡稱-於社長),說看能否合作拍一部以歌舞為題材,以街舞為主元素的歌舞影片。經過交流,於社長很快就答應了,因此,於家睿便利用2010年的暑期,進行了原著劇本故事的創作。他是一位攝影的愛好者,愛紀實,到處的跑,到處的採風。他們利用QQ和移動信息的渠道進行溝通。經過一個假期的磨合,到最後出劇本的時候,《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劇本便創作出來了。原著《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主題明確,故事乾脆、利索、節奏統一,很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歌舞青春形象。為了能夠豐富《嘻哈的日子》,工作室徐雲跟於社長經過長時間的協調磨合,將影片的“短劇”創作性質擴大成“微電影”創作。於2010年8月就成立了《第5感》(即<嘻哈的日子>)臨時劇組為創作團隊,以工作室為攝製團隊。並制定向西安理工大學團委進行申報的材料和審批草案,以及初步計畫拍攝時間表和整個細節工作的安排。
集資困難
本部影片的拍攝意義非凡,對於徐雲和於家睿,還有工作室來說,更是具有深意。這在西安理工大學的影像藝術上是空前的。此次創作計畫在向校方提出申請前,《第5感》臨時創作團隊就提出了一項原則,“主辦在校,執行在我,自我掌握”,最大的申請困難在於安全責任與資金費用和活動最後的結果,以及最後的影響效益問題,可惜後來未得到準確批覆。因此,臨時創作團隊決定資金自己承擔,工作室徐雲便很快進行外聯式尋找資金支持。因為這個團隊比較年輕,對於學校團委部門來說,這樣的拍攝活動,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他們的專業實踐也被認為是普通校園活動。在向學校團委正式提出申請無果的情況下,學校團委的個別老師以個人名義給予場地上的協調支持。既然沒得到校方的準確回應,那么資金也無法向校方申請,在徐雲集資困難的時刻,他的家人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支持。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資金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總共有兩家公司對本部影片的創作進行投資,一方是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MONA'S貿易有限公司,另一方為廣東(東莞)石排鼎發五金製品包裝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名義上是公司,影片的投資方,但實際為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的親友團無償資助方。當然,這不是商業活動,這兩家公司是徐雲同學的親朋好友。因為創作需要和彼此的信任,他們給予了工作室最大的幫助。因此,本部影片由西安理工大學·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全權負責拍攝和後期製作,為影片執行單位,西安理工大學街舞協會承擔舞美編導單位,由工作室總負責人徐雲擔任《第5感》導演,於家睿擔任電影編劇和主演。
創作低谷
他們的創作,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第二階段為2010-2011年第二學期。在第一階段的創作里,也算創作的第一次“失敗”吧,但是整個創作過程中,還是很順利的。因為這次拍攝,集結了大一到大四的同學,很多演員還是其他兄弟院校的,也包括有的已經工作了的朋友。所以他們還有一大拍攝上的困難就是時間的協調上。那么他們只能是利用周末的時間來拍攝,周末很多同學也有各自的活動,他們又只能利用周末的某一天下午或晚上的時間段,來分場次的進行拍攝。在所有準備工作準備差不多的時候,當他們已經集結準備於2010年10月17日拍攝的時候,一場“突發事件”卻來了,使的他們陸續“撤退”擇日再次開機。因這次的“突發事件”連續3周不能進行集結拍攝。就這樣,一直拖到了2010年10月31日才得於開機拍攝。
由於時間上的問題,這個學期沒能完成拍攝,而演員們也都是第一次進行表演,也都不是專業演員。在第一階段的期末,後期進行剪輯了一部分,發現演員演戲彆扭,對白很假,使的剪輯後的片段和沒剪輯的片段都有很多是不可用的。使的大家感覺這個學期他們都在試驗,而不是實拍且深感失敗。
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影片指導雪中送炭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給團隊和作品提供了新想法、新活力和新方向。他就是理工大電影協會創始人之一-劉銘郅。他當時已經大四,準備著畢業設計、準備著公務員考試和評估是否考研。但總會時不時的忙裡抽空擠時間從西安理工大學金花校區親自跑來曲江校區。並與《第5感》導演組相互溝通交流,對第一階段的拍攝模式、創作思路和演員入戲給予了指導和評價。相對而言,雖然進度慢,質量一般般,劇本較弱,但是他們整體上是在進步的,畢竟是第一次,又是如此龐大的團隊與拍攝規模。影片指導不但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和指導。對於本片的出品給予了極大的信心,希望他們繼續往前走,哪怕失敗了也沒關係。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能輕易的放棄。電影人還需要的是堅持,以挫折和失敗為動力,繼續向目標前進。
創作準備
經過長達3個月的前期準備工作,《第5感》在2010年10月底開始正式拍攝,但是由於影片劇本問題,和拍攝上、時間、人員協調和安排等問題上的原因,正式拍攝時間由2011年3月13日才正式開機拍攝。也就是說,本部影片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準備下才進行實拍。從剛開始的小劇本、少人員、少成本和少故事的創作,一躍成為劇本擴大、人員增加、成本提高和故事豐富的創作,成為了一部比微電影還長的長篇電影。在活動申報投向校團委無果時,還好還有團委個別老師的個人幫助,隨即則成立“2011西安理工大學校園歌舞影片《嘻哈》劇組”即《第5感》劇組。很快,這個劇組逐漸的開始龐大起來,人員不斷增加,參與、幫助和支持劇組的人員也不斷的在增加。在一次晚會拍攝的過程中,費玖強同學加盟了工作室。他的加入,使得《第5感》在拍攝技術設備上全面升級。也給故事增加了不少的點子。在本部影片當中擔任了副導演和攝影的任務。
創作實踐
《第5感》改編至《嘻哈的日子》,其實就是延用並深入刻畫。因為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在拍攝期間先保留了《嘻哈的日子》片名,等整個劇本更細緻化,拍攝大致接近尾聲的時候再另行更名。經過原著作者於社長的支持和許可,由工作室徐雲和於社長共同擔任本部影片的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由徐雲負責故事的豐富和細節的改編,由於家睿來進行校對、直接參與演出。其實《第5感》故事內容不是死板不變的,在每次的拍攝過程中,由主創人員和演員現場發揮,都有更改的,包括劇本拍攝用的分鏡頭劇本,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細緻的細節更改和調整。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使主創人員們在實際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和嘗試著專業劇組的“生活”。
大事記
2011年3月13日
2011年3月13日下午,西安理工大學青春勵志歌舞影片《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劇組。演員,工作人員於曲江校區教九樓附近的石砌長廊旁的草坪上開拍,作為本學期的首次開拍。導演組要求本片在取景及音效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演員的演技更是如此。綠色的草坪上,主演李功達一遍遍地從‘夢’中‘驚醒’,老實人的出現,“擔心”的噓寒問暖,當然也不忘把小道訊息告訴李功達。下午颳起大風,衣衫單薄的工作人員還是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力求給大家展現影片最精彩的一面。
晚上七點半,劇組趕至下一個拍攝場地——理工大曲江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二樓拍攝。燈光打開,音樂響起,一個個舞動的身姿在舞台上用肢體語言詮釋著舞蹈的意義。沒有人山人海的觀眾,也沒有排山倒海的掌聲,他們依舊不停歇的舞動著,也許這便是對夢想的執著。《第5感》,講述了當代年輕人的奮鬥史,讓您在綠色的校園中尋覓到青春的激情、執著,以及奮進。
2011年4月24日
2011年4月24日,《第5感》劇組在理工大逸夫科技館前進行本部作品的第一次大場景的拍攝。從去年的10月到今年的4月下旬,半年許久,終於可以開機拍攝本場科技樓前的戲份。由於場地面積較大,民眾演員人數較多,劇組本次在科技館下面得石柱上都拉了一圈的警戒線,但仍有不少同學圍觀。
本次拍攝主要講述的是校園L.G.D街舞社眾舞者在科技樓前空地上通過表演街舞來納新。李功達聽聞,便前來觀摩。並因此開始了對街舞的執著。這既是他面對面與街舞的首次接觸,也是他下定決心學習街舞的起點。途中碰見了之前產生過誤會的舞者-貝克,李功達也因此發生了初為門外漢的尷尬,但這並不影響他對街舞的熱情。
凡事都是從不懂到懂,《第5感》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生對一項才藝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告訴我們如何學會堅持。今天劇組拍攝時間將近10小時,演員們頂著烈日在鏡頭前表演,力求影片最終以最完美的效果與廣大大學生和網友觀眾們見面,展現別樣的大學生歌舞影像。
2011年5月29日
2011年5月29日下午,劇組在理工大藝術樓二樓學生工作辦公室進行輔導員戲份的拍攝。每位大學生剛進入校園,對大學生活抱有期待、嚮往和追求,但是這些期待、嚮往和追求難免對個人的時間安排和自我控制能力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有好也有壞,但也是我們大學四年生活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此次戲份中,李功達也不外乎這些,因某種原因而被輔導員“傳票”。在劇中,男主角的另外一種性格也能讓觀眾們會覺的“很有意思”。據悉,本次輔導員的角色是由我校自動化學院07級的輔導員王鋒老師扮演。緩而不躁的神態、諄諄善誘的言語、淡然不變的行為。王鋒老師將自己最完美的佳境帶入了劇組,相信螢幕上的他,會帶給學生另一種嶄新的形象。
夜幕降臨,再次重遇神秘人,當晚則轉戰曲江校區教十樓209進行拍攝。本次拍攝繼去年嘗試中的第2次,因為備、人員和時間上的安排問題,神秘人戲份終於在今晚敲定。那么這個神秘人會給李功達起什麼作用呢?“曲折”的學舞之路,在洋溢著激情的青春歲月,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著。“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正是這樣的步伐才能漸進的實現個人的夢想。
2011年6月18日
2011年6月18日,停滯半月之久的《第5感》再次開拍,並進行外景拍攝計畫。於下午2時許,劇組到達西安市育才中學第三擊劍室進行外景拍攝。本次拍攝是由導演組實現與該校有關人員取得聯繫,經允許後於當天率工作人員將軌道、搖臂等一系列拍攝器材搬至目的地,之後進行拍攝。據悉,本次拍攝主要講述女主角丁玲在舞蹈室中跳了一支民族舞《天涯歌女》,本次不只是女主角在劇中首次獻舞,也是唯一一次的獻舞。昏黃的燈光下,纖細的身影隨著旋律一同旋轉,手起手落,櫻紅色的摺扇舞出點點溫馨。這又會帶給男主人公怎么樣的心境和求學心態呢。作為一名“自學”的大學生,是否是報著當代大學生的“一時興起”而因為時間的延長而“忽略”心態。敬請期待新作品-《第5感》。
2011年殺青日
2011年6月24日至6月26日,為《第5感》的殺青時段,經過長達3個月的預備拍攝和3個月的實拍。這其中包含了每個參與影片拍攝的所有人的熱情和汗水。雖然他們的“劇組”不能與名副其實的“劇組”相比。但是作為工科院校,突破了少製作、少人員、少時日和少場面的專業規模。不斷加強鏡頭運用中的畫面構圖和運動方式,加強演員的表演,努力突破非表演專業演員和劇本所帶來的影片在質量上的壓力,繼續提升整個創作團隊的專業素質和攝製水平。因此,這支團隊和創作已經跟上了具有針對性很強的影視製作的專業高校,並得到了贊助商和電影機構的支持。無論從前期策劃、劇本創作,包括分鏡頭的繪製和編寫,到中期的拍攝和後期的製作,都已經達到了專業的基礎水平。
接近影片的拍攝尾聲,劇組的每個人當然都很激動,同時也非常期待《第5感》的“騰空而出”。根據殺青時段的拍攝計畫,6月24日為最後一場的準備階段、舞檯布置、最後分鏡頭的細節繪製。據悉,最後一場的鏡頭次數估計已達到800餘鏡,導演組、場務組和道具組連夜加工,並與6月24日晚對舞台進行布置。其實舞台很簡單,主要是LED燈和舞台大字型的製作和布置。
6月25日上午10時許,劇組在理工大曲江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準時進行拍攝。在本次拍攝的大場景中,導演組特地召集數十名民眾演員,以營造歌舞選拔現場的小氣氛。本次拍攝的過程中,來了不少的支持者。據悉,導演所在的09級動畫專業的同學們,基本全部來到了現場捧場支持,一支持就是3個小時。不僅如此,劇組聯合街舞協會,跆拳道協會、雙節棍協會、動漫社和西安育才中學的音樂特長生們共同演繹了最後一幕。最後一場的拍攝可謂是“困難重重”,在最後一場陷入民眾演員和場地時間問題的時候,副
導演小費講了這么一句話,“無論如何,最後一場已經無法阻止。”這一句話使導演組更佳有了信心,整個劇組的激情也再次燃燒。最後一場戲份比較重,也是攝製組進行第2次分組、分機位和分演員鏡頭來拍攝,有效的提高了拍攝效率。
6月26日下午,進行殺青戲份的拍攝,則是放在最後一場拍攝的第11場和12場。隨之導演的一聲:“OK,結束。”現場隨之來了掌聲,“終於”結束所有戲份的拍攝了,殺青了。當最後一個鏡頭拍完時,大家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大解放”。最後剩下的則是所有穿插使用的主角空鏡頭和場景空鏡頭,以及最後的長達3個月周期的後期製作。
導演組初步估計,《第5感》將在2012年3月份進行首映,並正式與廣大網友和觀眾見面。
成功喜悅
2012年3月16日晚上7點半,由西安理工大學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和自製的歌舞題材輕喜劇電影《第5感》在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圓滿首映。這也是西安理工大學第一次以學生為全面主導,面向全校的大型學生原創電影公映活動。本次學生原創電影首映儀式,也得到了校黨委宣傳部、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西安理工大報》編輯部、西安理工大學電視台和校團委的大力支持,由《第5感》劇組、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校L.G.D街舞社和校學生會聯合承辦。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網-陝西頻道、騰訊大秦網/騰訊微博的媒體支持。
這次首映活動的圓滿成功,給整個《第5感》劇組帶來了無比的喜悅和從未有過的成就感。相信他們會繼續前行,繼續追逐他們的夢想,如同影片中所描述的,“小舞台、大夢想”,執著追求,永不放棄和堅持不懈,只有嘗試,只有賦予實際行動,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近,離自己的夢想更進。
職員表
出品人 | 徐雲/於家睿 |
總製片人 | 葉偉軍/陳紅英(羅馬尼亞) |
製片人 | 黎志波/徐雲 |
導演/監製 | 徐雲 |
原創故事 | 於家睿 |
影片指導 | 劉銘郅 |
攝影指導 | 徐雲/於家睿 |
舞蹈指導 | 於家睿/古龍/陳蘊秀 |
編劇 | 於家睿/徐雲 |
攝影 | 徐雲/費玖強/趙岳峰 |
副導演 | 費玖強 |
導演助理 | 邵耿華 |
原創主題曲《追逐夢想》 | 郭寶/張珂/張華斌/趙亮 |
剪輯/較色 | 徐雲 |
數碼合成 | 徐雲 |
攝影助理 | 趙晨光/柯書曉/楊吉虎 |
動漫設計 | 王九斤 |
視覺特效 | 徐雲/邵耿華(三維) |
燈光照明 | 賀浩軒/王少峰/劉宏 |
錄音 | 賀浩軒/劉宏/高瑞峰/柯書曉/邸建 |
美術設計 | 徐雲 |
美工師/片名設計 | 李紀霖 |
場記 | 管露曦/趙晨/郝兆豐 |
次數統籌 | 牛劍美/王娟/賈琳娜/陸潔/黃夢/李璽 |
劇照 | 趙晨光/趙岳峰/朱美聰 |
視頻花絮 | 葉俊芳/柯書曉/高瑞峰/黃夢 |
拍攝協調 | 魏開志/費玖強 |
翻譯 | 宋汶珈 |
翻譯校對 | 芭芭拉·帕克(美國) |
預告片/片頭設計 | 徐雲 |
電影海報設計 | 徐雲/於家睿 |
DVD光碟包裝設計 | 徐雲 |
首映策劃 | 費玖強/於家睿 |
媒體支持 | 人民網-陝西頻道/騰訊大秦網/騰訊微博/騰訊視頻/ |
論壇支持 | 西安CC大學生社區論壇 |
學校媒體支持 | 西安理工大學校報網/西安理工大學電視台(視頻網)/藝術與設計學院學工辦 |
電影劇情
他,是一名好學的大學生,他,是一名個性的藝術生,他同時也是一名固執的夢想追逐者。他,就是李功達,小名喚作-小達。
他,對事執著,堅持不懈,比較頑固,他也比較“友善”。可是,他也比較“自以為是”。在一日的學校街舞社納新廣場表演上,小達聽聞,便很瀟灑的騎著腳踏車前來觀摩。因為一次“小車意外”而巧遇了丁玲和珍珍。
隨著動感的音樂和舞者們的舞姿,李功達便起好學之心,幻想著自己也有一天能像他們那樣,能夠獨具一支舞,秀舞獻技。這時,他便自傲的想加盟街舞社。可是,被舞者小貝學長給拒之門外,被在場眼鏡男的同學們笑話了一番。不甘失敗,李功達便四處尋求舞蹈資源,獨自練習,因此也與丁玲相熟。當自己再次嘗試舞蹈的時候,發現自己自傲的心理帶給他的便是失敗。
如何再對自己的學舞開始尋回自信,如何在“小車意外”中堅持不懈?又如何能在小舞台上實現自己的心中夢想?讓我們共同為校園執夢者加油,給予期盼和希望。
拍攝背景
背景
2010年和2011年是網路微電影快速發展的兩年。像《老男孩》、《父親》等眾多微電影在網路上被熱捧,隨著網際網路視頻平台的快速發展,微電影火速升溫,同時也影響了高校影像文化藝術的發展。《第5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中,以集合專業學生為目的攝製專業水準的校園電影為理念,在電影專業人士的支持下,突破理工類高校單純的DV創作活動,而誕生的一部跟隨主流文化的一部以學生為主導的,自編、自導、自演、自製和資金完全自我承擔的校園電影,從而促進校園文化氛圍更佳的多元化和與時俱進,也更佳體現了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藝術類專業領域,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所做的努力和創新。
導演
徐雲,浙江青田人,2009年9月考入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大一時期與同系同學合作校史紀實片《光輝歲月》並創立學生原創團隊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同年與高中同學拍攝第一部實驗性短片《身邊的幸福》,併入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次年,獨立拍攝VCR系列短片、新聞專題和嘗試廣告片-雀巢咖啡《生日的等候》。2010年5月,因“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活動與《第5感》編劇於家睿相熟(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攝影系學生、學校街舞社社長)。因為徐雲對影視製作額為熱愛,便利用暑假時間,在杭州時光影視培訓基地(原中影杭州實訓基地)學習實踐。因街舞社的舞蹈和徐雲對鏡頭語言的喜愛,在暑假期間,便和於家睿通過網路的形式商議能否合作拍攝一部校園歌舞影片。因此,《第5感》影片拍攝的行動便開始了。
獲獎情況
2011年《第5感》12分鐘剪輯版榮獲“陝西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作品類二等獎。
原創主題曲
《追逐夢想》
歌曲名稱:《追逐夢想》
作詞作曲:郭 寶
歌曲演唱:郭 寶
主音吉他:郭 寶
節奏吉他:張 珂
貝 斯:張華斌
鼓 手:趙 亮
樂隊名稱:接觸不良樂隊
歌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
彈著吉他唱著自己的歌
這是我們最想要的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
彈著吉他唱著自己的歌
這是我們最想要的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我愛的人們,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不甘寂寞
追逐那夢想 快給我力量
讓我接著自己 擁有一雙翅膀
學生團隊故事
關於VS影像
西安理工大學·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原名影音工作室,(V.S Digital Video Technology Studio)創建於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主要由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動畫班的同學組建創立,並同時開設“V.S數字製作影音網”,是一個非社團、學生集散型的創作團隊。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是一個無任何商業性運作,以數字動畫與數字電影緊密結合在一起,反映當代大學生對DV影像的熱捧,追求自己的夢想,以拍攝製作大學生校園影片與數字動畫為主,同時攝製各類宣傳片、專題片、紀錄片、晚會節目以及其它創意性原創影像作品的大學生學習與交流型的創作平台。
V.S是一個非專業性的商業數字影像製作機構,雖然他們還不能夠達到高水平的數字影像攝製能力。但可以努力的向目標前進,秉承“進取,創意、創新、超越”的創作品質,朝著專業化數字影像製作方向前進,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不斷進步。從而在當代大學生影像製作團隊中豎起一道美麗的風景。並結合自身所學習的專業能力,努力的去爭取將數字動畫與當代數字電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拍攝與製作出精彩炫麗並具有創意的高水平原創影像。
VS起步
2009年的9月,09級的大學新生開始進入自己的大學生涯,開始自己不一樣的人生旅程。特別是在CG領域的新人們,也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道路。2009年10月,西安理工大學第18屆視覺創意設計大賽隆重舉行,由藝術與設計學院09級動畫班徐雲、華潔、周文津、萬欣、邵耿華、劉育娜等人參與攝製的《光輝歲月》獲得了本次視覺創意設計大賽的三等獎。這部《光輝歲月》也是西安理工大學首部由學生獨立策劃、拍攝與製作的校史紀實片。在拍攝這部作品的前期,學校對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從校長辦公室到學校檔案館、從學校學生處到藝術與設計學院辦公室、再從學校關工委到各退休老教師。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至此之後,大家都很高興,對後續的創作更為期待。於是,徐雲(工作室總負責人)便提出,是否可以成立一個工作室呢?周文津同學(工作室創始協助人之一)贊同了徐雲同學所提出的想法。至此,徐雲便著手策劃和準備成立工作室。在工作室未成立之前,徐雲同學便通過動畫班的幾位好友,對影像攝製開始研究,通過各種途徑來進行補充學習。並通過校園的現有資源,開始實踐拍攝和後期製作。經過將近2個多月的磨合,工作室將於2010年1月1日這日成立。由於他們沒有固定的場所,同學們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這樣工作室不能成為一個固定的社團組織。所以,他們就將其定性為一個集散型的創作團隊。人員可以及時補充,及時更換,保留核心人員和主要創作人員。當創作時,以工作室的名義組織拍攝。
工作室馬上可以成立,但是也得有個名字。徐雲和幾位同學都認為,因為現在的校園學生影像機構的名字都以中文、中英文或純英文進行命名,名字炫酷和耀眼,彰顯個性與活力,且具有深意。但是他們則認為,這些已經展現了大眾化趨勢,而他們為什麼不能就以影像本質來彰顯這個組織所成立的意義呢。顧直接引用“Video Studio”。簡稱V.S,即影像工作室,雖然沒能表現個性,但是其遵循了影像人的屬性,他們就是這么個團隊——V.S。
按照預期,工作室於2010年1月1日成立,命名為V.S數字影音工作室。數日之後,並同時開設優酷-西理工V.S影音和工作室官方網站-V.S數字影音網,由動畫班徐雲同學擔任總負責人、總會長,周文津同學擔任副會長。
處女作
在工作室成立當日,並同時宣布徐雲同學醞釀已久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嘗試拍攝一部小短片。很快大一學年即將結束,引來2010年的第一個寒假。徐雲同學在老家浙江青田,集結高中同學,此時的資金、人員、技術、演員額為有限。以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開始了工作室的第一部處女之作-《身邊的幸福》。這部小短片講述的是一名大學生在外打工實踐,過年沒有回家,感覺到身邊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孤單。而此時,在他身邊的同學們在這個時候給予了他很大的一個surprise,這就是身邊的幸福。這部短片是徐雲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一次嘗試,也是工作室的第一次嘗試,所以定義為實驗短片。故事很簡單,性質很單純,但是意義卻是很大。
2010年4月,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短片大賽在北京拉開帷幕,參加此次大賽的總共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台灣國立藝術大學等80多所在校生的1836部作品參與。經過評審的認真審定,最終入圍了351部,《身邊的幸福》也入圍了本次大賽。
開始嘗試
《身邊的幸福》拍完之後,有了一點點小經驗了,原來拍電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是一部小小的短片。經過此次之後,工作室人員因為大家都在忙碌,只能繼續保持集散狀態。這個時候,新生也已經入校,就在一次學院學生會的納新過程中,徐雲同學結實了攝影好友-趙岳峰。徐雲和他同為攝影愛好者,而他的專業也恰好是攝影。於是,兩人之間的聯繫開始密切,交流也開始增多。時不時的談談各自對電影的看法,談談對攝影的新想法。因此,在學校的晚會、大賽和活動中時常合作出現。因此就成為了不聲不響而雙方默許的搭檔了,他們開始合作,以個人VCR、晚會錄製的形式開始新的拍攝嘗試。在2010年的5月,他們也被邀請參與了2010年“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文藝演出直播活動官方記者團。
出活多了,他們這個在校園默默無聞的小團隊,開始漸漸的被部分學生和老師所關注。以至於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和迎新晚會,都得到了校團委老師的邀請,並參與攝製。而因為這樣在一次晚會拍攝中,結識了幾位新搭檔-費玖強和柯書曉等人。他們都樂意的加入了工作室。
時間過的很快,又一年的視覺創意設計大賽又開始了。因藝術與設計學院原學生會主席-曹鎏的提議,可以用動態影像的形式紀錄下本次視覺大賽的精彩畫面,也可當做是留念。這時候,他們有了新想法,何不嘗試一下新聞的拍攝,以及用新聞的後期模式進行包裝。
就因視覺大賽,工作室又開始集結人員,因這次,大家又學到了不少東西。包括拍攝新聞題材的元素時需要前期策劃,需要一個拍攝腳本,還要有旁白、主持人稿等等,包括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例如話筒前的台標等等都開始琢磨研究。當然,他們不是定期的新聞節目,只是一個記錄型的新聞專題,所以他們也給這次視覺大賽的新聞專題起了一個專題名,叫《視覺播報》。
前期拍攝的工作準備好了,大賽舉行當天他們便開始投入拍攝。這次嘗試算是比較成功。他們對整部專題的把握恰到好處。片頭、記者主持、內容簡要、現場採訪(採訪了參賽學生、參觀的同學、老師以及來賓、學院學生會主席、學院院長以及關工委老師)、深入報導和片尾,這是一次完整的新聞專題報導和後期包裝的嘗試。
視覺大賽過後,工作室人員開始漸漸增加,他們又開始了新的嘗試,那便是多機位現場晚會的拍攝。這時候,費玖強、柯書曉、趙岳峰等人分工合作,當然還包括了幾位工作室的新朋友-高瑞峰、劉宏、賀浩軒和趙晨光、黃夢、管路曦等人了。這次拍攝的嘗試與後期製作也很圓滿。因為設備簡陋,不能像電視台那樣的晚會現場直播模式進行。他們的晚會畫面,只能是通過後期剪輯,實現畫面鏡頭的切換。但是,他們還是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一部紀錄型的《愛與夢想同行》的晚會多機位錄製也成功出品了。
《第5感》編劇兼主演於家睿,與徐雲同屆,其為攝影系,也是校園街舞協會的社長。在工作室的起步以來,當然也少不了這位人物的出現和開始合作。大一時期兩人並不熟悉,到了大二,兩人的交流也開始增多,在一次VCR的拍攝中兩人的關係逐漸深化。兩人也合作為一同學拍攝了“2011·APEC未來之聲”個人形象宣傳片,使這位同學進入了全國200強。
經過不斷的實踐,工作室以徐雲主導的各類創作開始進行,包括廣告片的嘗試-雀巢咖啡《生日的等候》和定格動畫的拍攝-《瘋狂的蘿蔔》。雖然這時候的他們很難突破另一個水平,創意仍然不足,但是他們仍然繼續堅持,嘗試各種新鮮的類別作品。
新想法、新模式、新類型,他們都繼續嘗試著。此時的工作室也開始更名為: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官方網站也同時更名為:V.S數字製作影音網。
第5感的創作
創作前期
早在2010年暑期,理工大·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負責人徐雲(下文簡稱-工作室徐雲)就聯繫了於家睿(下文簡稱-於社長),說看能否合作拍一部以歌舞為題材,以街舞為主元素的歌舞影片。經過交流,於社長很快就答應了,因此,於家睿便利用2010年的暑期,進行了原著劇本故事的創作。他是一位攝影的愛好者,愛紀實,到處的跑,到處的採風。他們利用QQ和移動信息的渠道進行溝通。經過一個假期的磨合,到最後出劇本的時候,《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劇本便創作出來了。原著《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主題明確,故事乾脆、利索、節奏統一,很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歌舞青春形象。為了能夠豐富《嘻哈的日子》,工作室徐雲跟於社長經過長時間的協調磨合,將影片的“短劇”創作性質擴大成“微電影”創作。於2010年8月就成立了《第5感》(即<嘻哈的日子>)臨時劇組為創作團隊,以工作室為攝製團隊。並制定向西安理工大學團委進行申報的材料和審批草案,以及初步計畫拍攝時間表和整個細節工作的安排。
集資困難
本部影片的拍攝意義非凡,對於徐雲和於家睿,還有工作室來說,更是具有深意。這在西安理工大學的影像藝術上是空前的。此次創作計畫在向校方提出申請前,《第5感》臨時創作團隊就提出了一項原則,“主辦在校,執行在我,自我掌握”,最大的申請困難在於安全責任與資金費用和活動最後的結果,以及最後的影響效益問題,可惜後來未得到準確批覆。因此,臨時創作團隊決定資金自己承擔,工作室徐雲便很快進行外聯式尋找資金支持。因為這個團隊比較年輕,對於學校團委部門來說,這樣的拍攝活動,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他們的專業實踐也被認為是普通校園活動。在向學校團委正式提出申請無果的情況下,學校團委的個別老師以個人名義給予場地上的協調支持。既然沒得到校方的準確回應,那么資金也無法向校方申請,在徐雲集資困難的時刻,他的家人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支持。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資金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總共有兩家公司對本部影片的創作進行投資,一方是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MONA'S貿易有限公司,另一方為廣東(東莞)石排鼎發五金製品包裝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名義上是公司,影片的投資方,但實際為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的親友團無償資助方。當然,這不是商業活動,這兩家公司是徐雲同學的親朋好友。因為創作需要和彼此的信任,他們給予了工作室最大的幫助。因此,本部影片由西安理工大學·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全權負責拍攝和後期製作,為影片執行單位,西安理工大學街舞協會承擔舞美編導單位,由工作室總負責人徐雲擔任《第5感》導演,於家睿擔任電影編劇和主演。
創作低谷
他們的創作,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第二階段為2010-2011年第二學期。在第一階段的創作里,也算創作的第一次“失敗”吧,但是整個創作過程中,還是很順利的。因為這次拍攝,集結了大一到大四的同學,很多演員還是其他兄弟院校的,也包括有的已經工作了的朋友。所以他們還有一大拍攝上的困難就是時間的協調上。那么他們只能是利用周末的時間來拍攝,周末很多同學也有各自的活動,他們又只能利用周末的某一天下午或晚上的時間段,來分場次的進行拍攝。在所有準備工作準備差不多的時候,當他們已經集結準備於2010年10月17日拍攝的時候,一場“突發事件”卻來了,使的他們陸續“撤退”擇日再次開機。因這次的“突發事件”連續3周不能進行集結拍攝。就這樣,一直拖到了2010年10月31日才得於開機拍攝。
由於時間上的問題,這個學期沒能完成拍攝,而演員們也都是第一次進行表演,也都不是專業演員。在第一階段的期末,後期進行剪輯了一部分,發現演員演戲彆扭,對白很假,使的剪輯後的片段和沒剪輯的片段都有很多是不可用的。使的大家感覺這個學期他們都在試驗,而不是實拍且深感失敗。
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影片指導雪中送炭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給團隊和作品提供了新想法、新活力和新方向。他就是理工大電影協會創始人之一-劉銘郅。他當時已經大四,準備著畢業設計、準備著公務員考試和評估是否考研。但總會時不時的忙裡抽空擠時間從西安理工大學金花校區親自跑來曲江校區。並與《第5感》導演組相互溝通交流,對第一階段的拍攝模式、創作思路和演員入戲給予了指導和評價。相對而言,雖然進度慢,質量一般般,劇本較弱,但是他們整體上是在進步的,畢竟是第一次,又是如此龐大的團隊與拍攝規模。影片指導不但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和指導。對於本片的出品給予了極大的信心,希望他們繼續往前走,哪怕失敗了也沒關係。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能輕易的放棄。電影人還需要的是堅持,以挫折和失敗為動力,繼續向目標前進。
創作準備
經過長達3個月的前期準備工作,《第5感》在2010年10月底開始正式拍攝,但是由於影片劇本問題,和拍攝上、時間、人員協調和安排等問題上的原因,正式拍攝時間由2011年3月13日才正式開機拍攝。也就是說,本部影片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準備下才進行實拍。從剛開始的小劇本、少人員、少成本和少故事的創作,一躍成為劇本擴大、人員增加、成本提高和故事豐富的創作,成為了一部比微電影還長的長篇電影。在活動申報投向校團委無果時,還好還有團委個別老師的個人幫助,隨即則成立“2011西安理工大學校園歌舞影片《嘻哈》劇組”即《第5感》劇組。很快,這個劇組逐漸的開始龐大起來,人員不斷增加,參與、幫助和支持劇組的人員也不斷的在增加。在一次晚會拍攝的過程中,費玖強同學加盟了工作室。他的加入,使得《第5感》在拍攝技術設備上全面升級。也給故事增加了不少的點子。在本部影片當中擔任了副導演和攝影的任務。
創作實踐
《第5感》改編至《嘻哈的日子》,其實就是延用並深入刻畫。因為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在拍攝期間先保留了《嘻哈的日子》片名,等整個劇本更細緻化,拍攝大致接近尾聲的時候再另行更名。經過原著作者於社長的支持和許可,由工作室徐雲和於社長共同擔任本部影片的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由徐雲負責故事的豐富和細節的改編,由於家睿來進行校對、直接參與演出。其實《第5感》故事內容不是死板不變的,在每次的拍攝過程中,由主創人員和演員現場發揮,都有更改的,包括劇本拍攝用的分鏡頭劇本,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細緻的細節更改和調整。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使主創人員們在實際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和嘗試著專業劇組的“生活”。
大事記
2011年3月13日
2011年3月13日下午,西安理工大學青春勵志歌舞影片《嘻哈的日子》(後更名為<第5感>)劇組。演員,工作人員於曲江校區教九樓附近的石砌長廊旁的草坪上開拍,作為本學期的首次開拍。導演組要求本片在取景及音效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演員的演技更是如此。綠色的草坪上,主演李功達一遍遍地從‘夢’中‘驚醒’,老實人的出現,“擔心”的噓寒問暖,當然也不忘把小道訊息告訴李功達。下午颳起大風,衣衫單薄的工作人員還是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力求給大家展現影片最精彩的一面。
晚上七點半,劇組趕至下一個拍攝場地——理工大曲江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二樓拍攝。燈光打開,音樂響起,一個個舞動的身姿在舞台上用肢體語言詮釋著舞蹈的意義。沒有人山人海的觀眾,也沒有排山倒海的掌聲,他們依舊不停歇的舞動著,也許這便是對夢想的執著。《第5感》,講述了當代年輕人的奮鬥史,讓您在綠色的校園中尋覓到青春的激情、執著,以及奮進。
2011年4月24日
2011年4月24日,《第5感》劇組在理工大逸夫科技館前進行本部作品的第一次大場景的拍攝。從去年的10月到今年的4月下旬,半年許久,終於可以開機拍攝本場科技樓前的戲份。由於場地面積較大,民眾演員人數較多,劇組本次在科技館下面得石柱上都拉了一圈的警戒線,但仍有不少同學圍觀。
本次拍攝主要講述的是校園L.G.D街舞社眾舞者在科技樓前空地上通過表演街舞來納新。李功達聽聞,便前來觀摩。並因此開始了對街舞的執著。這既是他面對面與街舞的首次接觸,也是他下定決心學習街舞的起點。途中碰見了之前產生過誤會的舞者-貝克,李功達也因此發生了初為門外漢的尷尬,但這並不影響他對街舞的熱情。
凡事都是從不懂到懂,《第5感》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生對一項才藝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告訴我們如何學會堅持。今天劇組拍攝時間將近10小時,演員們頂著烈日在鏡頭前表演,力求影片最終以最完美的效果與廣大大學生和網友觀眾們見面,展現別樣的大學生歌舞影像。
2011年5月29日
2011年5月29日下午,劇組在理工大藝術樓二樓學生工作辦公室進行輔導員戲份的拍攝。每位大學生剛進入校園,對大學生活抱有期待、嚮往和追求,但是這些期待、嚮往和追求難免對個人的時間安排和自我控制能力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有好也有壞,但也是我們大學四年生活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此次戲份中,李功達也不外乎這些,因某種原因而被輔導員“傳票”。在劇中,男主角的另外一種性格也能讓觀眾們會覺的“很有意思”。據悉,本次輔導員的角色是由我校自動化學院07級的輔導員王鋒老師扮演。緩而不躁的神態、諄諄善誘的言語、淡然不變的行為。王鋒老師將自己最完美的佳境帶入了劇組,相信螢幕上的他,會帶給學生另一種嶄新的形象。
夜幕降臨,再次重遇神秘人,當晚則轉戰曲江校區教十樓209進行拍攝。本次拍攝繼去年嘗試中的第2次,因為備、人員和時間上的安排問題,神秘人戲份終於在今晚敲定。那么這個神秘人會給李功達起什麼作用呢?“曲折”的學舞之路,在洋溢著激情的青春歲月,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著。“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正是這樣的步伐才能漸進的實現個人的夢想。
2011年6月18日
2011年6月18日,停滯半月之久的《第5感》再次開拍,並進行外景拍攝計畫。於下午2時許,劇組到達西安市育才中學第三擊劍室進行外景拍攝。本次拍攝是由導演組實現與該校有關人員取得聯繫,經允許後於當天率工作人員將軌道、搖臂等一系列拍攝器材搬至目的地,之後進行拍攝。據悉,本次拍攝主要講述女主角丁玲在舞蹈室中跳了一支民族舞《天涯歌女》,本次不只是女主角在劇中首次獻舞,也是唯一一次的獻舞。昏黃的燈光下,纖細的身影隨著旋律一同旋轉,手起手落,櫻紅色的摺扇舞出點點溫馨。這又會帶給男主人公怎么樣的心境和求學心態呢。作為一名“自學”的大學生,是否是報著當代大學生的“一時興起”而因為時間的延長而“忽略”心態。敬請期待新作品-《第5感》。
2011年殺青日
2011年6月24日至6月26日,為《第5感》的殺青時段,經過長達3個月的預備拍攝和3個月的實拍。這其中包含了每個參與影片拍攝的所有人的熱情和汗水。雖然他們的“劇組”不能與名副其實的“劇組”相比。但是作為工科院校,突破了少製作、少人員、少時日和少場面的專業規模。不斷加強鏡頭運用中的畫面構圖和運動方式,加強演員的表演,努力突破非表演專業演員和劇本所帶來的影片在質量上的壓力,繼續提升整個創作團隊的專業素質和攝製水平。因此,這支團隊和創作已經跟上了具有針對性很強的影視製作的專業高校,並得到了贊助商和電影機構的支持。無論從前期策劃、劇本創作,包括分鏡頭的繪製和編寫,到中期的拍攝和後期的製作,都已經達到了專業的基礎水平。
接近影片的拍攝尾聲,劇組的每個人當然都很激動,同時也非常期待《第5感》的“騰空而出”。根據殺青時段的拍攝計畫,6月24日為最後一場的準備階段、舞檯布置、最後分鏡頭的細節繪製。據悉,最後一場的鏡頭次數估計已達到800餘鏡,導演組、場務組和道具組連夜加工,並與6月24日晚對舞台進行布置。其實舞台很簡單,主要是LED燈和舞台大字型的製作和布置。
6月25日上午10時許,劇組在理工大曲江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準時進行拍攝。在本次拍攝的大場景中,導演組特地召集數十名民眾演員,以營造歌舞選拔現場的小氣氛。本次拍攝的過程中,來了不少的支持者。據悉,導演所在的09級動畫專業的同學們,基本全部來到了現場捧場支持,一支持就是3個小時。不僅如此,劇組聯合街舞協會,跆拳道協會、雙節棍協會、動漫社和西安育才中學的音樂特長生們共同演繹了最後一幕。最後一場的拍攝可謂是“困難重重”,在最後一場陷入民眾演員和場地時間問題的時候,副
導演小費講了這么一句話,“無論如何,最後一場已經無法阻止。”這一句話使導演組更佳有了信心,整個劇組的激情也再次燃燒。最後一場戲份比較重,也是攝製組進行第2次分組、分機位和分演員鏡頭來拍攝,有效的提高了拍攝效率。
6月26日下午,進行殺青戲份的拍攝,則是放在最後一場拍攝的第11場和12場。隨之導演的一聲:“OK,結束。”現場隨之來了掌聲,“終於”結束所有戲份的拍攝了,殺青了。當最後一個鏡頭拍完時,大家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大解放”。最後剩下的則是所有穿插使用的主角空鏡頭和場景空鏡頭,以及最後的長達3個月周期的後期製作。
導演組初步估計,《第5感》將在2012年3月份進行首映,並正式與廣大網友和觀眾見面。
成功喜悅
2012年3月16日晚上7點半,由西安理工大學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和自製的歌舞題材輕喜劇電影《第5感》在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圓滿首映。這也是西安理工大學第一次以學生為全面主導,面向全校的大型學生原創電影公映活動。本次學生原創電影首映儀式,也得到了校黨委宣傳部、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西安理工大報》編輯部、西安理工大學電視台和校團委的大力支持,由《第5感》劇組、VS數字影像技術工作室、校L.G.D街舞社和校學生會聯合承辦。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網-陝西頻道、騰訊大秦網/騰訊微博的媒體支持。
這次首映活動的圓滿成功,給整個《第5感》劇組帶來了無比的喜悅和從未有過的成就感。相信他們會繼續前行,繼續追逐他們的夢想,如同影片中所描述的,“小舞台、大夢想”,執著追求,永不放棄和堅持不懈,只有嘗試,只有賦予實際行動,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近,離自己的夢想更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