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隻眼看幸福》介紹了幸福伸手可及;幸福小在高處,無須仰望;幸福是一種心情,不假外求;幸福,把有苦有樂的生活過出甜蜜。第三隻眼,幫助智慧的你揭開幸福假面,探尋幸福真相。《第3隻眼看幸福》是一本價值極高的女性讀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3隻眼看幸福
- 作者:施怡彤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1日
- 頁數:19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04743453, 9787504743459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第3隻眼看幸福》是施怡彤編寫的,由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第3隻眼看幸福》介紹了女性的幸福,是一本通俗的讀物。《第3隻眼看幸福》告訴我們給你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幸福一直守候在我們身邊,等著別人給予,不如自己主動去尋找,幸福不幸福,就看你自己
作者簡介
施怡彤,美國加州管理學院套用心理學碩士,北京大學首批企業心理導師,企業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專家,國際培訓認證協會知名講師,業界公認“行業資深培訓導師級”專家,企業EAP(員工心理援助計畫)項目專業導師。
專業經驗:
先後服務並培訓過知名外企、大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及高級職業經理人。
常年致力於研究心理健康、生存狀態、工作與生活壓力等心理學與商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在九柱性格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總結出一套套用於家庭、事業領域的九柱性格套用課程,受到專業人士的推崇,更受到廣大職場人的熱烈歡迎。
師從國際著名NLP大師、國際資深心靈導師,多次赴印度研修心理學及心靈成長的深度課程,也受邀於多家知名廣播、電視台和報刊進行專題訪問。
國內知名商業心理學“名企資源”論壇首席導師,2009—2010年成功在廣州、上海、北京、深圳、寧波、福州、杭州、合肥、長春、哈爾濱等地舉辦了全國性分站式“國際商業心理學實戰課程”巡展活動,掀起各界對心理學商業套用的高度關注和學習潮流。
曾接受過《環球時報》《女友》《嶺南商道》《中國高爾夫旅遊》《南方都市報》《新快報》《南都周刊》等多家高端資訊類報刊的專訪,發表過多篇關於國際商業心理學套用的專題文章。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關於幸福的N個謬論
金錢是幸福之源嗎
讓人羨慕,就是幸福生活嗎
擁有愛情,就能擁有幸福嗎
婚姻至上,等於幸福人生嗎
他人的認可,才是幸福動力嗎
和別人一樣了,就幸福了嗎
換個選擇,就一定幸福了嗎
第二章 發現幸福的第三隻眼
對眼看自己——發現另一個幸福的自己
錢眼看財富——放棄金錢選擇財富
複眼看他人——讀人千面看清自己
眨眼看婚姻——放棄答案就沒有命題
低眼看未來——幸福從眼下到未來
發現幸福,需要“另眼”相看
第三章“對眼”看自己
錄像帶里的人生模式
重塑幸福的典型偶像
幸福需要追求快樂有意義的目標
人性里的樂觀周期
追求完美的安全感囚徒
泛成功學者的幸福論
第四章“錢眼”看財富
財富與幸福的曲線模型
“炫耀性消費”能帶來幸福感嗎
想像中的發財能讓你快樂
不用“享樂主義”透支未來
賺錢的幸福也分等級
讓理財和快樂攜手並行
第五章“複眼”看他人
偏見讓你更猙獰
爭強好勝的進化論
情感體驗與人以群分
同情里的道德情操論
有底線的交往更快樂
第六章“眨眼”看情感
眨眼的要訣就是“一會睜,一會閉”
空杯子裡裝幸福
吸引異性的“多面”法則
婚前婚後的“睜閉眼”策略
把“辛苦負擔”變成“幸福責任”
幸福婚姻就是“退而結網”
第七章“低眼”看未來
列出你的願望清單
揪出身邊的歲月神偷
每個選擇都是一場博弈
學會習慣“失敗”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種瓜得瓜,還是無心插柳
後記 另眼看中國式職場幸福:員工與幸福約會
後記
另眼看中國式職場幸福:員工與幸福約會
本書所談的“幸福”,是一個雜糅了哲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等多個學科知識的積累。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對幸福的定義和看法,可真正把“幸福”作為一門學科,並且採用通俗而嚴謹的方式去研究的是“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學體系當中最年輕的“小弟”。1998年,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以歷史上的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為這門年輕的學科奠定了結構體系和實證研究方向。從此,幸福這個話題多了更多客觀科學的色彩。
近期,大家會發現“幸福”這個詞在各種媒體中的重複率非常高。伴隨著曝光率和關注度的增加,一股探索幸福、詮釋幸福、追求幸福的熱潮悄然興起。而在影響人們獲得幸福感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這種因工作產生的幸福感叫做。職業幸福感”。
我在培訓教學中常常用這個獨創的公式來描述職業幸福感:
職業幸福感=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持續快樂體驗
職業無法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難言幸福;職業無法發揮個人優勢潛力,難言幸福;職業無法提升內心的安全感,難言幸福;職業無法給予工作愉悅,更難言幸福。
過往一年,我給多家企業(包括國企、外資、民營企業)主持過不下100期與企業幸福感相關的課程和調研項目,發現這些企業的員工職業幸福感普遍不高,即便是一些我們認為有著一份“幸福工作”的人,實際上他們內心並不幸福。這種案例在職場中屢見不鮮。那么究竟有多少人在工作中是感受到幸福的呢?曾有一份權威的人力資源機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工作幸福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僅有9.79%的被調查者幸福地工作著,也就是說,10個人當中只有1個人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中國職場幸福感比例如此之低,讓人不禁疑問和感慨:員工的職場幸福到底被誰偷走了?
職場壓力過大,年輕員工難以在職場中感知“幸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空前激烈。相比過去,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早早就開始面對房子、婚姻、家庭、子女、人際等社會現實問題。尤其在一些浮躁氛圍的鼓吹下,價值觀的扭曲更凸顯年輕員工自我不斷提高的期望值與現實差距之間的矛盾,承受著工作競爭和人生理想實現的多重壓力,導致越來越多的工作負面情緒,難以在職場中感知“幸福”。
在幸福的實證研究中,“工作心流”是一個常常被提起的詞。“工作心流”意指,在工作當中,如果有“忘卻時間、忘卻自我、工作具有控制感、及時反饋以及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這幾個方面的要求,那么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幸福感將大大提高。壓力大、焦慮中、易分心這些都是職場常見的問題,而“越專注,越幸福”這是在職場幸福中一個實證的結果。我們希望通過更多的渠道進行傳播,讓員工普遍感受到職場的幸福。
對個人而言,能否在工作中獲得職業幸福感成為其是否決定長期為企業服務的重要因素;而對企業而言,提升員工職業幸福感可以讓員工開心快樂的工作,進而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員工幸福感提高后,滿意度提高46%,職業倦怠下降12.5%,組織忠誠度達到32%,同時也可以使企業效益提升2.5%。可見,員工的職業幸福感越強,工作就會越高效。
那么,如何給我們的組織填充幸福元素呢?不少企業已嘗試過從改善外在環境因素著手,如改善辦公環境、完善員工激勵制度、創建良好的員工發展平台等。雖有收效,然其效果難以持續和長久。現在,我在和一些行業領先的企業嘗試在改善外在條件的同時關注員工的心理層面,例如,給員工導入企業幸福感的訓練,提高員工的積極情感和投入水平,從員工身上發展正向的能量,以提升員工的幸福感知能力,與企業共同成長。在工作中感到幸福是什麼意思?Gretchen和Christine(2012)在研究個人和組織可持續性績效的影響因素時想到了一個更合適的詞:生機勃勃(thriving)。生機勃勃包含兩大要素:活力,即充滿能量與生氣的感覺;學習,即獲得知識和技能。生機勃勃的員工隊伍是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快樂,工作卓有成效,而且會參與打造企業和自己的未來。
《哈佛商業評論》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使員工生機勃勃:①賦予自主決策權;②分享信息;③儘量減少無禮行為;④提供績效反饋。幫助員工成長並在工作中保持幹勁本身就是一種富有魄力的行為,而且這也能夠不斷提升公司的績效。
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探索如何提升員工職場幸福的道路上,本人願與廣大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共同期待中國職場心理幸福時代的到來,讓我們在尋找幸福的路上一起幸福著!
另,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感謝鄧明、趙麗麗、段淑紅、王景等人的幫助。
作 者
2012年6月寫於廣州
序言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既然它這么重要,為什麼從國小到大學,按16年算,每年上學200天,每天6節課,共上了19200節課,這中間沒有一節課告訴我們如何得到幸福?你不覺得這不對勁嗎甲幸福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種習得的能力,包括夢想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這是楊瀾的一段經典語錄。
2010年,楊瀾擔綱主持的《天下女人》欄目組織了一場大型女性關愛活動,命名為“尋找幸福力”。
什麼是幸福力?
再回頭看一下楊瀾的那句話就明了了,幸福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你要自己幸福,你怎么創造、怎么尋找、怎么感知幸福?這種創造、尋找和感知的能力就是幸福力。
著名心理學家、情商專家張怡筠博士對幸福力的解釋是:幸福力就是一種力量,一種技能,而非本能,它是可以在後天經過學習擁有的。
所以,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自己通過努力去獲得的。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幸福是命運,是上帝給的;以為幸福是承諾,是愛人給的;以為幸福是付出關愛,是父母給的;以為幸福是被重視被需要,是朋友給的……
所以,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幸福,因為覺得他人做得不好,沒有給我們幸福。我們把不幸福的原因歸於別人身上。
越是依賴別人給予,越是沒有安全感,越開始模糊不清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別人什麼都給,又什麼都不能給,於是在患得患失和抱怨中,只剩下了不幸福。
幸福哪裡去了?
幸福來過嗎?
幸福還會再來嗎?
凱文·布朗在《開啟幸福力》一書中提到:“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l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一切。”
在幸福里,幸福的主體應該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別等著別人給你幸福,就像愛情,如果不是你自己心中有了愛,就算追求者給你再多的愛,你也無法體會愛情的甜蜜。你能感知甜蜜愛情里的幸福是因為自己心中萌生了愛。
同樣的道理,如果不是你自己心生幸福,上帝、父母、朋友、愛人給你再多的幸福,你也無法感知,結果你還是沒有幸福。
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也有獲取幸福的能力,只是當我們的視線忙碌於生活的種種壓力和煩惱時,我們已經無暇看清悄然而至的幸福正在身旁,就在我們急於走向幸福終點的時候,其實幸福就在路旁,只是你需要看到它。
開啟尋找幸福的第三隻眼,找到屬於你的幸福,感知你的幸福。沒有任何一本書、一個人或者任何東西可以給你幸福。即使本書有作者的萬千肺腑言,有他人的酸甜苦辣事,它能給你的也不是幸福,它只想給你讓你擁有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幸福,就看你的了。
作者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