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座墳》是2019年9月由當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榮德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座墳
- 作者:榮德俊
- 出版社:當代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 ISBN:9789888619443
《第四座墳》是2019年9月由當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榮德俊。
《第四座墳》是2019年9月由當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榮德俊。內容簡介《第四座墳》是一部近30萬字的長篇的小說,作者用第一人稱"我",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回響號召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參加祖國的邊疆建設,在秋、冬...
漢梁王墓群,又叫芒碭山漢墓群,位於國家5A級永城芒碭山景區是漢朝梁國劉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共包括13座墓葬,總占地面積約550萬平方米。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群...
1961年3月4日,封氏墓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封氏墓群曾被河北省衡水市民眾挖掘,其中墓室塌陷者均未深挖,就進行了回填,從墓室沒有塌陷的4座墓中和另外1墓巷道...
姚廣孝墓塔,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
七座墳 七座墳是四川省地名,當地村民為了方便溝通,根據地理實物取名。地名含義 因當地過去有七個墳埋在這裡,故名。歷史沿革 自得名後,名字沿用至今,實體現已消失。
根據沙坪公園管理處的數據,墓園裡有113座墓碑,共掩埋有531人,其中約404人死於“文革”中的武鬥。當地人稱它為“紅衛兵墓”,據稱, 這是一個全國僅有的保存完整的“文革”墓群。納入保護單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圍繞這個墓園的...
呂合鎮太乙村東有粗石塊圍砌3層而成的單圓台向天墳2座,圓台高1.05米,直徑1.12米,中間所填土只比圍口高出3-4厘米。研究表明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劉堯漢教授等學者調查研究認為,這些火葬墓乃彝族向天墳,是兼有彝族十月...
1960—1971年已先後發掘了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絢爛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古代瑰麗奇絕的藝術畫廊,《馬球圖》、《客使圖》、《觀鳥捕蟬圖》、...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4日,茂陵陪葬墓 霍去病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長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杜陵被中華人民...
特別重要的是從兩座墓中發現了兩百餘枚玉片,個別玉片的四角小孔里還有殘留的銀絲。可知死者穿著銀縷玉衣下葬,身份相當高。有學者參照《水經注》的記載,認為這兩個墓是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墓。出土文物 瓦當 在長陵邑、陵園和陪葬區...
20世紀60年代,褚英墓園東北側的一處陵園被毀(墓主不詳),碑石不存。文革期間,東京陵內墓園大部分被毀,僅存三座墓園。1996年,遼陽市人民政府對東京陵陵道進行重修。1997年,東京陵陵道重修工程竣工。建築格局 結構 東京陵現僅存...
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三個鎮的山上村、八里莊、蓬萊前、劉家集木、東六曲、西六曲、大孫戈莊、戴家莊等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大小墓葬約400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少數屬東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漢景帝十二子膠東王...
2023年2月,成吉思汗陵被評為“第七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推介項目。風俗 密葬傳統 據《黑韃事略》所言:“(蒙古人)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鐵木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闊逾三十里,邏騎以為衛”。...
唐陵的特點是“依山為陵”,不像秦漢陵墓那樣採取人工夯築的封土高墳,而開“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中,僅獻陵、莊陵、端陵位於平原,余均利用天然山丘,建築在山嶺頂峰之下,居高臨下,形成“南面為立,北面為朝”的形勢。昭陵 ...
四墓相間,第一、二墓相隔130米;第二、三墓間距105米;第三、四墓之距160米,總長541米。陪葬墓 四王冢和二王冢周圍,考古勘探分布著有封的大墓30座,探出無封大墓74座,小型墓葬300餘座;大型墓葬的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