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代工業化國家
- 別名:第四世代工業化國
第四代工業化國家,又稱“第四世代工業化國”。二次大戰後獲得政治獨立而潛心實現工業化的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 (地區)、東協國家、印度、墨西哥和巴西等拉美國家、以及南斯拉夫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大阪市立大學金泳鎬教授在日本...
“工業4.0” 研究項目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並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德國聯邦政府投入達2億歐元。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並在2013年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
新興工業化國家(英語: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縮寫NIC、NICs)是指經濟發展程度介於已開發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之間,又稱“新興工業化國家”、“半工業化國家”,這一定名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報告書》里提出的。總的說來所謂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具有一定資本主義基礎的開發中國家在較短的歷史...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是指那些經濟成長較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工業化程度上已經接近已開發國家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第一批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主要是亞洲“四小龍”(近年來IMF甚至將它們列為先進經濟體)。80年代之後,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等國也逐漸發展成為新興化...
《工業化後期的中國工業經濟》是2018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群慧。內容簡介 中國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近代以來眾多仁人志士終生奮鬥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經濟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推進了快速的工業化進程,整體已步人工業化後期,但中國經濟也步入經濟...
後工業化城市,就是指之後變成工業化的城市。工業化以後社會的城市。按照工業化發展程度,人類社會可分為前工業化、工業化和後工業化 3個時期。已開發國家的後工業化時期一般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特點是城市的中樞管理職能更加強化,城市消費者的要求更加多樣化,電腦技術和數據通訊網路所構成的物質機制使城市的經濟狀態和...
第三章 限制國家職能的規模範圍 3.1 一項關鍵性的劇變 3.2 公共公司的框架 3.3 私有化的目標 3.4 重組福利體制 3.5 結束語 第四章 重新構建國家基礎 4.1 前蘇聯體制的崩潰 4.2 改革進程的特點 4.3 官辦資本主義 4.4 貧困及保障網 4.5 結束語 第三部分 更大範圍內的對比 第五章 工業化經濟體...
農村工業化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農村發展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工業化。農村工業化是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過程,就是從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工業經濟發展,由城市從事工業、農村從事農業的二元經濟轉變為一元經濟的過程,也是人口城市化的過程。農業勞動力向工業流動,農村勞動力...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3.能夠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黨工業化理論的新發展。這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出發,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競爭而提出的適時方針。按國家計委有關負責人的解釋,新型工業...
工業現代化是使工業建立在當代世界最新科學技術基礎之上,使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和生產技術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中國“四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它的內容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的。在人類發展史上,工業現代化大致已經歷了蒸汽時代的現代化,電氣時代的現代化和原子能...
因為現代社會信息豐富而且千變萬化,由於政府工作效率缺乏,機構龐雜而錯過好時機。第二、政府的企業由於依賴性強,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企業,只是生產者,因而無法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致使企業運作效率低下,工業化國家曾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部分地實行國有化,如鐵路等行業的國有化,但由於這些企業無法和私營企業競爭,...
在本書中,各領域的專家已經對“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做出了闡釋,我認為這些探討和研究對於中國製造業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歐盟希望增加製造業在經濟成長中所占的比例。在2020年前,該比例從目前歐盟國家平均值的16%增加到20%;英國希望通過“再工業化”的新手段和新政策,增加商業投資和交易量;美國則正在計畫...
四、危機、調整與改革 五、結語 第二章 墨西哥:早期現代化、革命、新興工業化國家 一、墨西哥現代化的地理和歷史背景 二、波菲里奧與現代化的啟動 三、墨西哥革命與制度創新 四、“墨西哥奇蹟”與“分享發展”戰略 五、債務危機與薩利納斯改革 六、結語 第三章 秘魯:初級產品出口、軍人改革與社會整合 一、秘魯...
第五個現代化被外媒稱繼1964年“四個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正式確定為中國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新四化”之後,習近平2013年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設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解讀 看...
世界工業化過程有先後順序。英國是第一個開始工業化的國家,隨後步入工業化軌道的國家成為追趕者;從經濟發展速度分析,追趕者往往超過早期工業化國家。德國追趕英國、工業化速度超過英國。美國追趕英、德,工業化速度超過英、德。日本是晚近的追趕者,速度又超過美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後發效應的又一實例。促成原因 ...
迄今為止,除了東亞的日本之外,所有的已開發國家均來自於西歐及其衍生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部分拉美和東南亞發展中經濟體增長較快,表現出實現工業化、趕超已開發國家的潛力,被稱為新興工業化國家。但進入20世紀70、80年代之後,除亞洲“四小龍”之外,這些經濟體紛紛落入“中等...
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開發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開發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已開發國家是第二世界。”發展 這個定義在漢語文獻里(特別是中國大陸地區)流行很廣。很多開發中國家也已經工業化了,第四世界的說法開始出現,用來代指那些不屬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缺乏工業化基礎的國家。
其變化趨勢是: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已開發國家比較突出。已開發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
(一)“新國際分工”是跨國公司生產體系向第三世界國家的擴展 弗洛布爾將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國際分工與此前舊的國際分工進行了比較。作者通過對德國紡織與服裝業的全球區位演變的分析論述道,此前形成的極少數工業化國家從事工業生產,其他絕大多數欠已開發國家則為前者提供原材料,並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國際分工格局正在...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
霍夫曼比例是霍夫曼(W.G. Hoffmann)在1931年提出的解釋了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結構演變的規律。簡介 霍夫曼比例(H')=消費資料工業淨產值/資本資料工業淨產值。工業化進程中,這一比率不斷下降。這也就是霍夫曼定律。根據霍夫曼比例的變化,工業化分為4階段:(a)H'=(6-4),消費品在製造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