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經歷了一年時間的跌宕起伏,中國汽車行業終於在2022年年底,迎來築底回升的良好勢頭。下半年以來,在車購稅等政策利好的助推下,國內車市連續多個月漲勢喜人,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滲透率持續飆升,行業平穩向上的勢能日益聚積。
2022年國家層面提出的諸多新戰略新思想,必將轟轟烈烈地影響汽車行業的發展脈絡。從產品、品牌,到技術、製造,再到銷售、服務,擴展至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更新穎的生態仍在萌芽,更精細的競爭領地即將浮出水面。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從新舊動能轉換中找尋立足點,考驗著每一個汽車行業玩家。展望明年,新能源的混戰、供應鏈的穩固、跨界模式的深入……機遇就隱藏在變化當中,時代呼喚勇敢者。
活動內容
作為連續舉辦十六年的汽車行業盛會,本屆年會將繼續匯集行業各界精英共聚一堂,分享對於汽車行業發展的見解與展望,暢談行業新形勢,把脈市場新機遇。
正如《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文釗在開場致辭中所提到的:“回顧2022年的中國經濟,中國汽車產業依舊是最‘靠得住’的產業。汽車產業是中國經濟動能轉換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電動化和智慧型化為勇於創新紮實肯乾的企業帶來了無限的機遇。”
文釗表示,電動化和智慧型化仍然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強動力,為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和整個產業鏈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而氫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會給汽車產業帶來新的想像空間。這仍然是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充滿活力的新世界。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將帶給我們更多優勝劣汰的故事,我們相信,那些堅守綠色發展理念,掌握核心技術,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品牌仍將扮演行業領跑者的角色。
會議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做了關於中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精彩演講。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南南學院研究辦公室主任查道炯先生做了“跨國供應鏈管理:國際政治學視角”的分享。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分享了“汽車金融發展態勢與金融科技創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分享了“智慧型網聯汽車中國方案的思考”。幾位專家學者知無不言,從不同的巨觀視角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嵐圖汽車CEO盧放,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振山,合創汽車董事、聯席總裁楊穎,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德賽西威執行副總裁楊勇等多位來自整車廠、供應鏈的企業高管們,從企業管理經營的實踐出發,與公眾分享了他們對於產業及市場機遇的前瞻判斷和真知灼見。
“韌性”,成為本屆中國汽車年會上多位與會嘉賓共同提到的一個詞語,這傳達出他們對於中國經濟及汽車產業發展的信心。多位嘉賓也認為,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23年裡,中國汽車產業將不斷蓄積能量,朝著全新的境界進發。
從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近年來在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型化,以及雙碳戰略指引下,我國汽車工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步伐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我國汽車工業為推動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的過程中,我國汽車工業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迫切需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圍繞智慧型網聯新生態,雙碳戰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夯實產業基礎,迎接汽車百年變局新局面的到來。
針對跨國供應鏈問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南南學院研究辦公室主任查道炯先生,從國際政治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跨國供應鏈具有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現在的國際分工格局下,產業鏈趨向於同盟化,原有的全球化合作邏輯受到衝擊。在此背景下,要求中國跨國汽車企業需要更加關注所有管轄區的法律法規。在應對國際環境的變化時,有三個基本方法,一是儲備,儲備能源、糧食、礦產資源以及重要零部件;二是替代,發展自有核心技術,對抗惡意競爭;三是牽制,建立多邊合作機制,進入全產品鏈發展模式,建立自身預警機制。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對汽車金融領域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想法。汽車金融的資產規模在逐年上漲,汽車金融大體上可以分為零售貸款和經銷商貸款,一個面向C端,一個面向B端,這是本質的區別。從整個的汽車金融的貸款不良率、撥備率,以及覆蓋率來看,行業整體形勢發展向好,發債主體收益率比較可觀。金融附著於產業發展,產業的變化必然會導致金融模式的變化。汽車領域產業端的數位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會促使中國汽車金融向新的方向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基於這兩個方向形成了兩個系統性的工程。第一個發展方向是電動化,電動化的系統性就體現在汽車越來越與新能源結合在一起。第二個方向是智慧型化,基於智慧型化發展需要把汽車、道路和城市結合起來。推進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重在頂層謀劃,貴在推進落地。目前,我國需要實現技術標準的協同,進行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能源網、通訊網、算力網、定位網、感知網建設。這樣,中國汽車產業在進入智慧型化發展的時候,才可以持續地,或者進一步地實現領先。
在本屆年會上,首個央企高端電動品牌嵐圖汽車CEO盧放分享了“聚焦新變數 把握新機遇 打造新實力”的主題演講。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三大新變數:“雙碳”戰略這個因變數,新技術的研發與疊代以及關鍵核心技術這個自變數。在此背景下,嵐圖作為央企東風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是東風踐行“雙碳”戰略的重要實踐,也是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的一次重要起航。從誕生伊始,嵐圖就全力打造用戶型科技企業,並堅持長期主義,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接下來,嵐圖將繼續淬鍊新實力,紮實打造新產品,踐行雙循環新格局,持續滿足用戶“健康、自然、美好”的出行生活方式,做“電動智慧型化”新賽道上的長跑者。
對於新時代的品牌傳播,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振山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針對Z時代客戶人群,企業在品牌傳播中要通過全觸點、沉浸式體驗打造自身價值觀,整合技術優勢,創新品牌故事,並將ESG作為新的公關事業,塑造自疊代、自中心、自驅動的價值傳遞鏈條,從而形成消費者品牌認同。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領域,合創汽車董事、聯席總裁楊穎認為,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由電動化+智慧型化定義的全新發展周期,汽車的內涵和外延變化需要融入用戶實際使用需求。SUV在燃油車時代的高市占率會被終結,以MPV為代表的多功能車型,將以更好的空間舒適感、更多的場景適配性、更優的改裝便利性,吸引更多的家庭增換購。為了適應趨勢變化,合創汽車新產品開發將聚焦MPV。利用車載智慧型網聯生態下的車雲一體化、大數據監控,帶給用戶顛覆性體驗。合創汽車會在未來繼續為用戶帶來更安全、高效、便捷、愉悅、覆蓋全場景的生活和生態。
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在年會上帶來“中國充換電市場2.0:服務為王”主題分享。能鏈智電作為充電服務第一股,今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其核心模式是虛擬電廠的聚合商和新能源的服務商。基於線上線下充電解決方案及非電服務,能鏈智電提供貫穿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覆蓋了新能源的全價值鏈。王陽在年會上提出:“我們的品牌願景是,和所有合作夥伴一起,讓交通能源提效10%,進而可以讓中國的碳排放下降1%,希望可以還孩子們一片藍天。”
對於汽車行業發展的格局和未來機遇,德賽西威執行副總裁楊勇表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電池等技術的高速發展,智慧型電動汽車便成了大家都很關注的全新載體。在此背景下,德賽西威對用戶的出行場景開展了頻度調研和分析,強化我們對用戶的洞察;除此之外,德賽西威還推出了三種合作模式,合作覆蓋硬體生產、硬體方案、軟體算法以及硬軟體協同配合。未來,我們與中國車廠更加緊密合作,為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獲取更多份額貢獻一份力量。
劉海兵先生致辭道“我們相信,在我們雙方的精誠合作下,在學術委員會的前沿引領下,在各位領導、各位朋友的支持下,研究院將大有可為,一定推出對行業、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成果。”
峰會最後,2022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年度榜單揭曉。線上盛典中,多家獲獎企業嘉賓代表分享了寄語與感言。
活動獎項
速騰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年度值得信賴燃油車型獎。
捷豹路虎中國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年度傑出社會責任企業大獎。
梅賽德斯-賓士榮獲“2022年度可持續發展企業”大獎。
猛士科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電動越野車車型獎。
寶馬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年度貢獻企業獎。
法拉第未來全球CEO兼中國區CEO陳雪峰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風雲人物大獎。
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強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行銷人物大獎。
捷豹路虎中國公共關係與傳播執行副總裁王燕女士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公益人物大獎。
嵐圖汽車CEO盧放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創新人物大獎。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年度領軍者大獎。
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振山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創新人物大獎。
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博士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風雲人物大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女士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傑出品牌貢獻者大獎。
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英如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行銷人物大獎。
比亞迪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榮獲2022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年度傑出汽車金融服務獎。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先生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2022中國汽車年度科技領創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