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仲裁周

第十一屆中國仲裁周於2023年9月2日至9月8日拉開帷幕。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匯集仲裁領域相關專家、學者與業界人士,圍繞“發揮仲裁優勢 助力雙碳目標 護航出口歐盟”主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理解與認識。

會議內容,會議論壇,活動進程,

會議內容

圓桌對話環節還圍繞“仲裁解決涉碳爭議的優勢與挑戰”展開研討,參與人士回應了歐盟CBAM法案、仲裁在數據處理爭議解決中具有的優勢、中國對歐出口企業如何應對歐盟CBAM以及貿易管制措施等熱點問題。天達共和碳合規團隊梁巍顧問總結指出,企業要開展多邊或雙邊對話,加強碳排放核算領域的國際交流,充分研究國際不同的碳排放、碳足跡的核算技術標準,加強和歐盟進口商的投資和交流,必要時藉助WTO爭端機制進行維權,積極參與碳排放的國際標準制定,推動中歐在碳核算市場、綠證、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等方面接軌。

會議論壇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在北京專場論壇上指出,我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歐盟碳關稅政策將對企業對歐盟的貿易出口產生顯著和深遠影響,因此提前了解碳邊境調節機制,預估合規風險和成本遞增風險,確保對歐盟出口交易活動的合規性,並防止可能發生的制裁,不僅有助於企業、行業經濟利益的保護,也是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大事。
近幾年碳減排轉讓交易、碳資產評估服務等涉碳契約爭議案件正在逐年增長,重視合作仲裁條款的談判和訂立,提升國際仲裁的風險管理和定位水平,成為當前企業、行業應對外貿法律風險和挑戰的重要任務課題。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未來將繼續發揮平台優勢,為對歐貿易和所有對外貿易投資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丁認為,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及早研判並介入爭議的解決,有助於我國雙碳目標儘早實現。全球走向低碳、零碳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我國是世界上碳排放總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碳排放領域作出貢獻體現我國作為大國的擔當。在仲裁和調解這樣多元爭議解決的方式里可以實現各專業背景下人才的聚合。她呼籲各產業專業人士加入涉碳爭議解決中來,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各自發揮作用。
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輝軍指出,對於解決歐盟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以及國際碳交易權過程中的涉碳交易糾紛,仲裁方式具有保密性、專業性、高效性、靈活性,以及國際性等特點,是企業最好的選擇。中國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國家,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行動最早,規則比較健全,所以與歐盟會有很多談判的空間。我國與歐盟關於氣候變化的合作緊密,但在未來還需要更多的交流與溝通。
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碳合規團隊負責人趙舒傑律師指出,歐盟即將實施的CBAM法案從本質上是綠色貿易壁壘,將影響我國廣大對歐出口外貿企業。為應對歐盟CBAM,建議外貿企業建立碳合規風險識別、預警、評估和應對機制,加強CBAM責任、數據出境、信息披露等合規風險意識,並在外貿協定中增設相關法律專業條款,並由此形成包含立法動態關注、信息披露管理、數據出境管理、契約簽訂等“六步走”的法律合規解決方案體系,為護航出口歐盟做好法律保障。
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法律合規部部長羅森指出,任何爭端解決機制的終極目標都是消除爭端。從這個角度理解,如何去認識規則、了解規則,同時在認識規則過程中採取一系列風險防範機制,把風險消除在萌芽,才是重中之重。

活動進程

2023年9月,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歐洲仲裁中心、中國貿促會駐歐盟(比利時)代表處、工銀歐洲布魯塞爾分行、比中經貿委共同主辦的2023年中國仲裁周比利時專場活動在比利時成功舉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