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1951年3月下旬,聯合國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地區。為扭轉被動局面。3月1日毛澤東主席就提出構想:我們計畫在我第二番部隊到達後,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兩個半月內,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消滅美軍及李承晚軍建制部隊數萬人,然後向南漢江以南推進,最為有利。
本次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敵人幾個師,挫敗其登入計畫,奪回戰場主動權。
戰役部署
中方
1951年2月中旬至4月初,中共中央軍委調動戰略預備隊第3兵團、第19兵團及第47軍相繼入朝,朝鮮人民軍也進行了整頓擴編。4月間,中朝兩軍在朝兵力已達到130萬人,其中志願軍15個軍共95萬餘人,其中作戰部隊77萬餘人,人民軍34萬餘人。志願軍各種火炮增至3000多門,其中野、山、榴、反坦克炮千餘門,火力比前一階段大有增強。
美方
當時“聯合國軍”在朝的地面作戰部隊總數為34萬人。
1951年4月11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因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有分歧而被撤銷一切職務,由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繼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戰爭經過
第一階段
1951年4月19日,美第25、第24師先頭團進至鐵原附近。鑒於鐵原正面之敵態勢已經突出,中朝兩軍決定於4月22日黃昏向敵發起反擊。
1951年4月21日,進攻之敵被我軍遏制在開城、長湍、高浪浦里、三串里、芝浦里、文惠里、華川、楊口、元通里、桿城一線。
1951年4月22日晝間,西線敵人繼續向鐵原、金化方向進攻,其它方向之敵仍處於守勢。
1951年4月22日傍晚,中朝軍隊14個軍沿著200多公里寬的戰線同時開始進攻,部隊採取多鉗合擊的方式向前穿插。東西兩線的中朝軍隊達成突破後,乘勝向後撤之敵猛攻,在為時7天的第一階段攻勢中,全線推進了70至80公里。
攻勢結束
第一階段攻勢結束後,鑒於美軍大都集中到西線,東線由南韓軍的6個師防守。中朝軍隊決定將主力東移,爭取先消滅東線的南韓軍。
5月16日晚,中朝軍隊共13個軍,其中志願軍9個軍、人民軍4個軍團發起第二階段進攻。西線的第19兵團佯攻漢城,以吸引美軍主力。中線的第3兵團實行中央突破,切斷了敵東西線聯絡。擔任主攻的第9兵團和人民軍3個軍團在東線開始分割包圍南韓軍。由於採用了傍晚突破,夜間向縱深穿插,天明實現合圍的方式,加上攻擊部隊十分勇敢,脆弱的南韓軍迅速崩潰。
中朝兩軍於5月18日切斷了南韓軍4個師的後路,被圍的南韓軍丟棄重裝備分散逃入深山。中朝軍隊雖然繳獲了敵4個師的裝備,卻由於東線山高林密,一時搜剿不易,只殲敵1.7萬人。
至5月21日,中朝軍隊在東線推進了50至60公里,由於糧彈接濟不上,不得不停下等待補充,美軍和南韓軍各1個師以摩托化行軍,迅速堵塞了缺口。中朝軍隊決定春季攻勢到此結束,將主力移至三八線以北休整。
休整北撤
5月22日,中朝軍隊開始北撤。此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以美軍7個師為主力連同南韓軍、英軍共13個師,開始全線反撲。美軍在反撲時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特遣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沿公路向志願軍縱深穿插,搶占橋樑和渡口。美軍突破前沿後,三天內即向縱深推進50至60公里。24日,志願軍第12軍軍部和下屬的2個師、第27軍主力和第60軍所屬的第180師被截斷在三八線以南,志願軍司令部所在地一時也受到嚴重威脅。
面對意外出現的嚴重局面,被截斷的志願軍指戰員大都表現出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突圍堅決的部隊獲得了成功。在突發情況面前,也有些部隊因處置不當損失較大。從27日以後,中朝軍隊展開8個軍實行阻擊,中朝軍隊決定在後方準備建立三道防線,並從國內調第20兵團入朝。敵軍因在進攻中損失很重,又畏懼中朝軍隊反擊而不敢過遠深入,於6月10日全線轉入防禦,至此第五次戰役結束。
戰爭結果
第五次戰役歷時50天,中朝軍隊共殲敵8.2萬人,中朝方面有較大的作戰損失。此役,中國軍隊亦付出相當代價,戰鬥減員達8. 5萬人(傷、亡、失蹤)。敵我傷亡對比1:1. 038。
戰爭評價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取得了勝利。經50天奮戰,斃傷俘敵8.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6.7萬餘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以側後登入配合正面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企圖,擺脫了第四次戰役時的被動局面,鍛鍊了新入朝的部隊。經過這次較量,"聯合國軍"對中朝人民軍隊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計,不得不轉入
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這次戰役由於發起時間提前,準備比較倉促,戰役殲敵目標企圖過大,進攻縱深過遠,志願軍傷亡較大(7.5萬餘人),因而取得的勝利不夠圓滿。
圍殲裝備優勢之敵不宜貪多
敵人裝備優勢較大,火力猛,突擊力強,機動也快,在連續吃了幾次敗仗之後,又比較 小心謹慎,進攻時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防禦時能守則守,守不住即退。在其被包圍時,以 坦克為前導,在空中和地面
火力支援下奪路突圍,其援兵的行動也比較快,往往被其脫逃。這次戰役中第一階段突圍之敵即達十起,少的兩個連,多者一個團,志願軍都沒能將其吃掉。同時,志願軍沒有制空權,行動主要在夜間,完全靠兩條腿走路,一次夜間突擊行程有限, 加之志願軍後勤供應困難,持續作戰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圍殲敵人切不可貪多。 這次戰役由於口張的太大,一次就想殲滅美軍,英軍,韓偽軍幾個師,結果平分了兵力 ,雖然殺傷了相當數量的敵人,但沒有成建制地敵人有生力量。由於敵人沒有傷到元氣,在 志願軍停止進攻時敵人立即發動進攻,特別時志願軍於五月二十三日開始向北轉移時,未能 組織可靠掩護,被敵乘機反撲,使志願軍有的部隊受到較大的損失。
打現代化裝備之敵要敢於大膽穿插
敵人的現代化裝備使其後撤收縮行動相當迅速,如不及時迂迴包圍,就打不成
殲滅戰。為了抓住敵人,除了保持發起進攻的突然性以外,必須大膽直插敵人縱深,並晝夜連續行動。由於有空中威脅,晝間行動往往顧慮較大。實際上,只在夜間行動,不一定能減少傷亡,而且容易喪失戰機;反之,必要時在晝間行動,不僅能殲滅敵人,還可能減少自己的損失。
這次戰役中第64軍不僅未完成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迴的任務,而且在臨津江南岸遭到重 大損失,就是與所屬部隊的一些幹部不敢大膽穿插和不敢晝間作戰有關。而該軍第596團第3 營和第19兵團偵察支隊則連續突破敵人七道阻擊,勝利完成穿插任務,就是因為他們不僅選 小路行進,注意蔭蔽靜肅,而且堅決勇敢,晝夜連續突擊,二十小時即插入敵人縱深六十公 里。第63軍在這次戰役中取得殲敵二萬一千八百餘人的勝利,也是與他們敢於晝間行動,敢於插敵縱深分不開的。
他們在以偷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方法實行攻堅突破之後,使用主力迅猛穿插,晝夜連續突 擊,以分割包圍敵人,在追擊中利用複雜地形,植被和氣象條件蔭蔽自己,使空中之敵不易 發現,並儘可能粘住地面之敵,使敵人飛機,大炮因分不清敵我而失去作用。可見,只要敢於穿插,晝間行動是完全可能的,也只有晝夜連續行動,才能充分發揮中國軍隊近戰夜戰的能力。
現代作戰必須加強後勤保障工作
敵人以大量飛機封鎖破壞志願軍後勤運輸線,加以作戰地區幾經戰火無糧可籌,給志願 軍補給帶來很大困難,特別是戰役後期部隊攜帶的糧彈都以用盡,不得不在缺少彈藥和忍飢 挨餓的情況下堅持作戰,使部隊遭到了不小的損失。
這次戰役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仗打得艱苦,傷員較多,由於事前準備不足,沒能 將傷員及時後送,部隊轉移時又很倉卒,許多傷員沒撤下來,這是一個很沉痛的教訓。事實 說明,現代戰爭後勤保障是極端重要的,特別在異國作戰,缺乏民工支前,後勤保障的組織 更要細緻周密,才能適應作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