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17年12月28日由文化部辦公廳公示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2018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公布單位:文化部辦公廳
  • 公布時間:017年12月28日
  • 公布批次:第五批
認定標準,目的意義,認定程式,認定結果,申報通知,公式公告,公示附屬檔案,

認定標準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國務院新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代表性項目;二是前三批中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三是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已去世的項目。

目的意義

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目的是保護重要知識和技藝的傳承骨幹,鼓勵其發揮示範作用,積極開展傳習活動,帶動傳承人群提高傳承實踐水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後,文化和旅遊部將與有關省(區、市)文化廳(局)一起,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進一步加大對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支持力度,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履行傳承義務情況考評和動態管理機制,營造良好傳承環境,推動傳承實踐活躍開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在當代社會煥發新活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認定程式

在這次評審工作中,文化和旅遊部建立了專家組初評、評審委員會審議和社會公示等工作制度,確保評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在評審專家組確定推薦名單後,評審委員會將推薦名單向社會進行了為期20天的公示,並嚴謹細緻地核實了公示反饋意見,最終形成了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名單。

認定結果

2018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

申報通知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文化部現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以下簡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從事該項遺產25年以上),在該領域或區域內被公認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二)在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具有核心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三)已入選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四)遵紀守法,愛國敬業,德藝雙馨。
二、申報範圍
(一)新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
(二)前三批中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
(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去世或喪失傳承能力的項目。
本次申報工作重點關注以上三個方面的項目。此外,部分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雖然已經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如確因傳承工作的需要,可適當增補,但要從嚴掌握。
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代表性傳承人和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不直接從事傳承工作的人員暫不申報。
三、申報名額
各省(區、市)在以上三個重點關注範圍內,每一項目申報數量不超過1人;其他需要增補的項目,每省(區、市)申報數量不超過5人。
四、申報材料
(一)申請報告: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或中央直屬單位向文化部推薦本省(區、市)或本單位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正式報告,附推薦清單(格式見附屬檔案1)。
(二)申報表:包括申報人的基本情況,個人簡歷,傳承譜系及授徒傳藝情況,申請及授權書,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意見,省級專家評審委員會意見及專家名單等(見附屬檔案2)。
(三)申報片(具體要求見附屬檔案3)。
(四)已正式公布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檔案(含名單)。
申報材料應突出申報者的精湛技藝。各項內容應如實填寫,文化部公示時,將公示推薦入選者的基本信息、個人簡歷和專家組評審意見。如發現隱瞞事實、偽造材料等情況,則取消入選資格。
五、申報程式
(一)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收到申報材料後,組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通過審核名單和推薦意見。推薦意見應從技藝特點和水平、代表性和影響力、師承和授徒情況三方面對申報人進行針對性評價。推薦意見不合格的不進入評審程式。
中央各部門直屬單位的代表性傳承人經其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可以將申報材料通過網上系統直接報送文化部。
(二)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或中央直屬單位,自2015年11月1日起可登錄申報系統(申報系統入口另行通知),按要求上傳相關材料,並於12月15日前將系統生成的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表、申報片等申報材料電子版(統一拷貝至隨身碟或移動硬碟)以及省級文化行政部門申請報告(含推薦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已正式公布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檔案(含名單)紙件郵寄至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評審結束後,將另行通知寄送入選者申報材料,用於存檔和宣傳。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靠傳承人得以世代相傳,加強傳承人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關鍵。因此,各級文化行政部門一定要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申報人所在單位、項目保護單位、專家學者以及各行業協會的作用,廣泛聽取意見,認真組織申報、審核、評選,可視情況增加面試等環節,確保申報人的代表性。
(二)做好信息公開,履行告知義務。在申報工作中,對於代表性傳承人所享有的權利、承擔的責任應詳細告知申請人。同時,對上報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基本信息在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官方網站或主要紙質媒體進行公示。
(三)嚴格審核,保證材料質量。各省(區、市)文化廳(局)要認真審核申報材料,確保真實、準確。此次評審,取消以往材料審核後返回修改的環節。凡不符合申報條件、材料不符合要求、推薦意見未針對技藝水平進行分析評價的,一律不進入評審程式。
(四)各地申報材料電子版請於2015年12月15日24:00前通過網上申報系統報送我部,網上申報系統將準時關閉,凡超過申報時限的,不予受理。統一拷貝的電子版及紙件也同時寄出,以當地郵戳為準。
聯繫單位: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管理處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0號
特此通知。
附屬檔案:1.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清單
2.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表
3.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片製作要求
文化部辦公廳
2015年10月21日

公式公告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告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45號)的有關規定,文化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並成立了評審委員會和評審專家組。
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各評審組專家對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有關部門及港澳地區推薦的申報人進行了評審,經評審委員會審議,提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共1113人)。其中對尚未認定過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本次推薦827人,對已認定過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本次推薦286人。
現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20日。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進行實名反映(以郵戳或郵件日期為準)。我們將把有關意見轉請相關評審專家組研究。
受理單位: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0號
特此公告。
附屬檔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公示期已結束)
文化部辦公廳
2017年12月28日

公示附屬檔案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共1113名)
序號
姓名
性別
民族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田錦鋒

苗族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
2
吳通賢

苗族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3
陳秋強

漢族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上虞市
4
趙東升

滿族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5
張東海

漢族
Ⅰ-13
寶卷(靖江寶卷)
江蘇省靖江市
6
芮時龍

漢族
Ⅰ-13
寶卷(吳地寶卷)
江蘇省蘇州市
7
代興位

漢族
Ⅰ-13
寶卷(河西寶卷)
甘肅省張掖市
8
吳文

漢族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9
吾肉孜·卡地爾(奧諾佐·卡德爾)

柯爾克孜族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10
說了白西·死卡卡(喬力波什·依斯哈克)

柯爾克孜族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11
金巴扎木蘇

蒙古族
Ⅰ-27
格薩(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
12
巴旦(阿旺巴旦)

藏族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13
格日尖參

藏族
Ⅰ-27
格薩(斯)爾
青海省
14
才智

藏族
Ⅰ-27
格薩(斯)爾
青海省
15
陳時雲

漢族
Ⅰ-50
木蘭傳說
河南省虞城縣
16
葉蔚璋

漢族
Ⅰ-50
木蘭傳說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
17
吳傳來

漢族
Ⅰ-54
徐文長故事
浙江省紹興市
18
劉為芬

土家族
Ⅰ-56
都鎮灣故事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9
李臘拽

德昂族
Ⅰ-65
達古達楞格萊標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0
馬建昌

哈尼族
Ⅰ-66
哈尼哈吧
雲南省元陽縣
21
尼瑪

蒙古族
Ⅰ-70
汗青格勒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2
李會堂

苗族
Ⅰ-76
苗族賈理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3
查月華

漢族
Ⅰ-79
桐城歌
安徽省桐城市
24
解放

漢族
Ⅰ-84
笑話(萬榮笑話)
山西省萬榮縣
25
侯自鵬

苗族
Ⅰ-93
盤瓠傳說
湖南省瀘溪縣
26
張嘉國

漢族
Ⅰ-97
布袋和尚傳說
浙江省奉化市
27
楊乃浚

漢族
Ⅰ-100
王羲之傳說
浙江省紹興市
28
林東

珞巴族
Ⅰ-107
珞巴族始祖傳說
西藏自治區米林縣
29
頓珠

藏族
Ⅰ-110
嘉黎民間故事
西藏自治區嘉黎縣
30
許根才

漢族
Ⅰ-111
海洋動物故事
浙江省洞頭縣
31
嚴水花

土家族
Ⅰ-112
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永順縣
32
德力格爾(色·德力格爾)

蒙古族
Ⅰ-114
祝讚詞
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
33
那次克·布娃

蒙古族
Ⅰ-114
祝讚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34
吳克從

漢族
Ⅰ-115
黑暗傳
湖北省保康縣
35
陳切松

漢族
Ⅰ-115
黑暗傳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36
包廣林

蒙古族
Ⅰ-116
陶克陶胡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37
阿合買提江·玉素甫

維吾爾族
Ⅰ-123
恰克恰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
38
李智海

漢族
Ⅰ-130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徽省懷寧縣
39
胡智

漢族
Ⅰ-131
老子傳說
安徽省渦陽縣
40
胡孝華

漢族
Ⅰ-133
胡嶧陽傳說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41
熊遠桂

漢族
Ⅰ-137
三國傳說
湖北省
42
劉大斌

漢族
Ⅰ-139
尹吉甫傳說
湖北省房縣
43
杜志榜

漢族
Ⅰ-149
廣陽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南岸區
44
趙庚妹

瑤族
Ⅰ-151
盤王大歌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45
沙馬史體

彝族
Ⅰ-152
瑪牧
四川省喜德縣
46
索德元

土族
Ⅰ-154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47
曾祥泰

漢族
Ⅰ-155
常山喝彩歌謠
浙江省常山縣
48
達瓦桑布

蒙古族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49
都古爾蘇榮

蒙古族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巴爾虎長調)
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左旗
50
道·烏圖那生

蒙古族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51
陶小妹

漢族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52
李家蓮

漢族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53
尚生武

土家族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54
阿稱恆(啊車恆)

傈僳族
Ⅱ-17
傈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55
蘇平

撒拉族
Ⅱ-20
花兒(松鳴岩花兒會)
甘肅省和政縣
56
於朝陽

回族
Ⅱ-20
花兒(張家川花兒)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57
李桂英

漢族
Ⅱ-20
花兒(七里寺花兒會)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58
王德勤

漢族
Ⅱ-20
花兒(寧夏回族山花兒)
寧夏回族自治區
59
馬漢東

回族
Ⅱ-20
花兒(寧夏回族山花兒)
寧夏回族自治區
60
王秀芳

漢族
Ⅱ-20
花兒(新疆花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61
龍景平

苗族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62
曹光裕

漢族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63
張中祥

漢族
Ⅱ-27
薅草鑼鼓(金湖秧歌)
江蘇省金湖縣
64
方由根

漢族
Ⅱ-27
薅草鑼鼓(武寧打鼓歌)
江西省武寧縣
65
冷浩然

侗族
Ⅱ-27
薅草鑼鼓(宣恩薅草鑼鼓)
湖北省宣恩縣
66
賈福英

侗族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從江縣
67
楊月艷

侗族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黎平縣
68
蘇乙拉圖(蘇義拉圖)

蒙古族
Ⅱ-30
多聲部民歌(潮爾道-阿巴嘎潮爾)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
69
方少保

苗族
Ⅱ-30
多聲部民歌(苗族多聲部民歌)
貴州省台江縣
70
林晨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71
王鵬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
北京市大興區
72
朱晞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
江蘇省常熟市
73
馬維衡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廣陵琴派)
江蘇省揚州市
74
桂世民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金陵琴派)
江蘇省南京市
75
高培芬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諸城派)
山東省諸城市
76
劉昌壽(蔡昌壽)

漢族
Ⅱ-34
古琴藝術
香港特別行政區
77
陶特格

蒙古族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
78
包傑

蒙古族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79
劉省心(劉福壽)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晉北鼓吹)
山西省忻州市
80
崔青雲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長子縣
81
劉曉弘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臨縣大嗩吶)
山西省臨縣
82
唐海峰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丹東鼓樂)
遼寧省丹東市
83
楊成偉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楊小班鼓吹樂棚)
黑龍江省肇州縣
84
李樹鵬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徐州鼓吹樂)
江蘇省徐州市
85
蔣法傑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碭山嗩吶)
安徽省宿州市
86
劉秋林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長汀公嫲吹)
福建省長汀縣
87
丁慶華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鄒城平派鼓吹樂)
山東省鄒城市
88
王述銀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沮水嗚音)
湖北省保康縣
89
劉國福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嗚音喇叭)
湖北省南漳縣
90
陳德望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遠安嗚音)
湖北省遠安縣
91
劉道榮

漢族
Ⅱ-37
嗩吶藝術(永城吹打)
重慶市綦江區
92
張連悌

漢族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93
何漢沛

漢族
Ⅱ-44
十番音樂(佛山十番)
廣東省佛山市
94
陳建斌

漢族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巨野縣
95
李從海

漢族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96
何克寧

漢族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
97
劉英翹

漢族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台山市
98
楊文明

土家族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99
任連義

漢族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撫寧縣
100
史軍平

漢族
Ⅱ-59
冀中笙管樂(雄縣古樂)
河北省雄縣
(更多內容請點擊參考連結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