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是由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的水利工程類賽事。於2017年7月20日在大連理工大學開始進行。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有84所水利院校的學生參賽,共提交作品212份(2份棄賽)。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評出競賽作品特等獎24項,一等獎38項,二等獎106項,優勝獎42項;43名指導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21所高校獲得“優秀組織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 時間:2017年7月20日
  • 地點:大連理工大學
  • 主辦單位: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 承辦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獲獎數量:特等獎24項、一等獎38項、二等獎106項、優勝獎42項
賽事背景,舉辦進程,賽事主題,舉辦單位,參賽要求,參賽資格,作品要求,獎勵機制,評選情況,評選單位,評選規則,獲獎作品,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優勝獎,賽事報導,

賽事背景

在2017年以前,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廣大水利專業師生積極參與,社會反響強烈,得到了水利部領導和有關司局領導的肯定與支持。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激勵廣大水利類專業本科學生踴躍參加創新實踐訓練,通過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我國水利事業建設和發展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決定舉辦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舉辦進程

2017年1月16日,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宣布舉辦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2017年7月20日,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決賽開賽。
2017年7月21日,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賽事主題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的主題為“水+”,利用多種技術圍繞“水+生活”、“水+生態”、“水+能源”、“水+節約”等進行實物作品的創新設計與製作,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節水優先、綠色生態、人水和諧及新技術的套用。作品須與大賽的主題和內容相符。

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承辦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參賽要求

參賽資格

全國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學生均可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通過學校推薦參賽。每個參賽隊(或每件作品)的學生人數不得超過5人,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到現場參賽學生人數不超過3人,指導老師1人)。鼓勵參賽學校在組織校級預賽的基礎上,推薦優秀作品參加本次大賽。

作品要求

申報標準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參賽者需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自行擬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圖紙,同時,由學生自行加工,完成實物作品的製作,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參賽學校可為參賽隊聘請指導教師,但作品的選題、設計、分析和製作等項工作都應由學生自行組織與完成。所有作品必須為參賽學生的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同時,已獲得國家級獎項的作品不得參賽。實物作品體積不超過2立方米,最長方向尺寸不超過2米。
報送流程
各院校按大賽主題和內容的要求進行準備,完成實物作品的設計與製作,在獲得學校推薦後,由所在學校教務處統一向大賽秘書處提交材料:
1、作品報名表;
2、完整的設計說明書與圖紙(包括紙質和電子文檔);
3、作品的實物模型或實物樣機;
4、介紹作品功能的視頻錄像(3分鐘以內)。

獎勵機制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設立優秀作品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和優秀組織獎三類獎項。其中優秀作品獎設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若干項。各獎項可以空缺。

評選情況

評選單位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由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聘請專家組成,評選工作由大連理工大學負責。

評選規則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需秉行“公平、公正、公開、科學、規範”的原則,通過設計資料審閱、現場答辯和實物演示等程式,從參賽作品的選題、方案設計、結構設計和製作等方面,對作品的合理性、創新性、實用性、先進技術的套用以及參賽隊員答辯與作品現場演示情況等進行評審,確定優秀作品獎的歸屬。

獲獎作品

特等獎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評出特等獎24項。
序號
作品名稱
學校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
一種面向於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能源空調及灌溉系統
河北工程大學
武家琦、趙有、王帥、關玉、劉美晨
劉亞敏、王金貴
2
一種基於綠色環保住宅設計理念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
大連理工大學
楊廣進、谷洋、張寶順、李泰然、楊頌陽
劉亞坤
3
農村新型太陽能水處理簡易裝置
寧夏大學
董亞萍、顧小清、楊釗華、趙自陽、王霞
李王成、譚軍利
4
適應於野外無能源環境下的集約式淋浴裝置
華中科技大學
於春嬌、李楊倩、陶貴生、石焱、王彧蓉
徐學軍
5
聯合排沙渠道
安徽理工大學
楊濤、潘瑩、李小娟、戴翔、林聰
肖柏青、王校剛
6
智慧型水力自控管網恆溫調節器
揚州大學
韓峰、胡振東、戴傑、張薈、張琦
奚斌、周濟人
7
雙螺旋水沙分離裝置
四川大學
楊林、蒙盛、李欲賢、吳亞君
姚強、周宏偉
8
水中垃圾桶
中國農業大學
王淑萍、郭蘇潁、胡乾、劉寒青、屈冬平
丁濤、唐學林
9
智慧型水下檢測監控機器魚
河海大學
沈心哲、吳振宇、黃梓莘、迮裕雯
婁保東、李佳
10
跨越水源地橋樑應急排水系統
合肥工業大學
王子琬、趙文儀、劉嘉楓、孔維民、葉飛
方詩聖、王艷巧
11
魚類生物力學特性測試裝置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歐昌雪、楊絮、劉英博、劉子川、郭善嵩
張羽、王鵬濤
12
多級疊弧式變水力坡度魚道
安徽理工大學
梁智龍、鄭雅欣、孫曉宇、鄭李傑、吳昊昊
戎貴文
13
一種新型可控擋水鋼面板壩
天津大學
劉赫崴、簡寧、江瑾昊、朱曉丹、張靜宇
馬斌
14
水動力自淨式攔污柵
三峽大學
舒章康、吳迪、唐應玲、葉興、徐明洋
劉冀、王繼保
15
減速坎聯動的儲-曝氣增氧裝置
武漢大學
李陽、張哲晨、呂呈新、張建珂、劉偉博
艾學山、劉全
16
基於PU-OWC波力發電式新型防波堤
哈爾濱工程大學
徐詩翔、趙旺、周瑤、任建宇、王克廣
李明偉、李剛
17
一種新型低溫蒸餾脫鹽裝置
西安理工大學
陳新宇、張凱、馬鈺明、楊紫琛
權全、張建豐
18
水蛇狀漂浮式波浪能收集裝置
西安理工大學
毛玉銅、孫遠、黎曉青、魏志文、張歡
楊振東、荊海曉
19
基於波浪能與太陽能協同的淡水製取裝置
華中科技大學
孫宏博、方仕晨、儲佳佳、趙祥瑞、董偉傑
周建中、黎育紅
20
一種新型陶瓷貼片式地下滴灌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邱明健、姚春萍、范書鳴、伍妮、桂詩喆
吳普特、張林
21
槳板浮船模組化潮/河流能發電裝置
武漢大學
董柏良、田穎琳、呂思遠、黃澤浩、張亞坤
程永光、蘇凱
22
滲透破壞式沖淤技術沉沙池
四川大學
曾俊、胡德茂、陳世宏、熊箐
王東
23
一種海上築堤自動充砂模擬裝置
天津大學
劉永朋、董志明、蘇哲、丁昊、王慧琪
戚藍、李祺
24
基於火箭鑽地錨的潰口堵復新技術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劉源、胡秋月、王躍、顏誌慶、劉同
陳建、薛海
參考資料:

一等獎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評出一等獎38項。
序號
作品名稱
學校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
基於電浮原理的油水分離裝置
內蒙古農業大學
張振超、楊洵、李紅芳、劉瑞、白露
賈德彬、趙勝男
2
一種家用燃氣熱水器智慧型節水裝置
瀋陽農業大學
蘇通宇、劉暢、遲靜怡、楊鈺晨、孔晨陽
孫仕軍、何鳳宇
3
一種新型溫差淺水增氧裝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史佳鑫、周軒成、楊濤、韓福寧
孫即超、陳鴻漢
4
基於城市地下空間出入口的移動式防洪牆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陳鼎新、宋寧、劉寬、徐東坡、尹純陽
丁澤霖、汪順生
5
養殖場畜牧飲用水自動供應裝置設計
新疆農業大學
麥麥提吐遜•麥麥提、阿肯裏白•木賽、古麗尼沙•艾海提、王建省、古麗蓋娜•托合提麥麥提
吾買爾•吐爾遜
6
砂基堤防管涌實驗模擬及檢測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
江克證、周麗婷、劉紫蕊、盧俊傑、譚振遠
黎育紅
7
除霾調濕智慧型窗
中國農業大學
戴林潼、汪斯雅、付雪、余舜堯
袁林娟、王一
8
太陽能熱水器智慧型節水系統
昆明理工大學
宋秀娟、張雲娟、王堂勛
王銘明
9
新型微泡水洗霧霾降低PM2.5裝置
湖南農業大學
童迪、鈕斌、蔣沐池、周綠婷、肖濁
潘景副、肖衛華
10
雙氣缸腳踏式抽水器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盛梓銘、吳宗錚、謝潼、江才雲旦
張秋波、李丁
11
攜帶型河道底泥取樣器
鄭州大學
范佳慧、王奕博、張向陽、潘爽、胡安玉
竇明、張賀祥
12
“透明的圍欄”—氣幕式圍油欄圍油性能的研究與套用設計
浙江海洋大學
彭華超、魏上程、董俊言、楊宗儒、王路
盧金樹、韓志
13
親魚型水輪機
三峽大學
程一鑫、桑高亞、宗煜、陳雅楠、秦洲
王煜、戴凌全
14
半無纜式近海環境監測水下機器人
哈爾濱工程大學
陳文越、楊宇、楊智樂、郭率、柳堯雲
李明偉、劉延波
15
城市堤語——與城市綠道相結合的城市河涌雨水淨化裝置
中山大學
蔡澍瑤、張竹、廖伊彤、汪子涵
唐國平、王勁
16
灌溉渠道水力帷幕防治硝酸鹽污染控制裝置
長安大學
周懷、匡賢選、李軼崢、杜建雯、閔思賢
李軍媛、賀屹
17
太陽能水質監測物聯網
揚州大學
吳宸暉、孫通、范家棟、劉金濤、韓峰
楊小令、王建軍
18
水氣混合式移動噴霧降霾裝置
西華大學
薛洋、張晨瀅、嚴德廣、肖英、黃紅豪
鄧萬權、劉曉輝
19
基於船閘的過魚裝置
中國農業大學
江雅賽、楊鳳茹、劉彥鑠、劉夢涵、古玉
王素芬、賀向麗
20
水力擾動式水庫清淤排沙系統
山東科技大學
田錚、李瑩瑩、劉鑫、宋玉強、謝松濤
陳艷、趙宏明
21
複雜環境下無人機精準採樣及水質監測系統開發
南昌工程學院
孟令超、符福輝、黃桐軒、廖志明、劉欣
彭友文、陳柏全
22
滴灌用臥式自吸網式過濾器
石河子大學
葛宇川、趙姝婕、司紅亮、吳楠、賈旺
劉貞姬、宗全利
23
一種利用海洋波浪能穩壓發電的裝置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郄雨康、范一飛、何帥、鄒屹東、駱慧曉
段楠、張煒
24
南方小型家用光—水聯合發電蓄能系統
南昌大學
金純、劉晗玥、劉賢、邵玉龍
程穎新、徐富剛
25
彈簧氣囊式對沖調壓井設計
三峽大學
劉道樺、劉緒都、李雙雙、裴少乾、鄭宇航
劉依松、張 萍
26
家庭式除濕器集水綜合利用系統
中山大學
曾徐頎、吳澤慧、謝仲欽
劉祖發
27
一種用於人工降雨的智慧氣球
青海大學
魏鸛舉、王棟、楊洋、王一童、楊勁男
顧聲龍、袁曉偉
28
泥沙斜管沉澱分離裝置設計
內蒙古農業大學
孫明揚、張曉宇、王行梁、李春輝、齊翔宇
王利明、戴志強
29
電磁閘門式水力自動波涌灌溉及發電裝置
山東農業大學
劉洪辰、鄒瑞晗、李康、徐達、張敏訥
王春堂
30
單向雙箱節水沖廁裝置
長春工程學院
楊學晨、楊峰、孫紅旭、白潔、左炳志
楊天禮、朱未
31
“蒸汽水”綜合利用系統
大連海洋大學
張倩楠、安德明、米春鵬、孫紅欣、張慶
朱永英、張殿光
32
一種矩形灌溉區域噴頭裝置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張學輝、黃盛財、張夢昭、陳靜、職敬儒
潘歡迎、馬傳明
33
基於無人機的河湖排污遙感智慧型監測系統
華南農業大學
陳盛原、林秋盛、付澤琦、譚智、呂愉雪
周浩瀾、韋未
34
基於無人機技術的山區河流表面流速測量系統
南昌大學
魏慶陽、蔡志堅、程璽龍、郎欣宇、王亞琛
姚池、楊建華
35
一種用於有壓管道內的旋葉式複合型消能裝置
太原理工大學
黃亞、王星、付睿豪、李闊、劉佳偉
張雪蘭、李飛
36
一種往復式電絮凝接觸過濾一體化淨水裝置
長沙理工大學
黃梓良、胡凱、朱浩、李林倩、肖典
余志
37
水下構築物裂縫快速修補裝置
鄭州大學
尹昭、張力元、高航舵、吳文秀、常懷珉
石明生、方宏遠
38
新型地中蒸滲儀
安徽理工大學
仇帥、許春蕾、李毅、劉東平、許成成
陳要平
參考資料:

二等獎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評出二等獎106項。
序號
作品名稱
學校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
基於“海綿城市”理念的可調節地表徑流的生態節能小區系統
長沙理工大學
馬明英、何蓓、王澤磊、胡強強、蘇安妮
陳杰、黃文衛
2
城市下水道溢水報警反饋裝置
中國礦業大學
姜振、張優、趙浩楠、郭志良、李榮躍
宋曉猛
3
一種家用小型無動力污水預處理裝置
山東農業大學
王琪、邵振魯
姜瑞雪、李曉晨
4
大型浮式結構雙模式連線系統概念設計
上海海事大學
金言、劉煜峰、沈曉敏、王璟、朱宇璇
張傑
5
實用健身型家庭廢水再利用的集成設計
河南理工大學
晁岳德、馬增、齊子萱、張二陽、程家鵬
趙彥琦、楊英
6
防渦消渦自救式泳衣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錢爭、吳浩、陳智超、蘇航、朱星宇
段永剛、李東風
7
一種免換水的新型節水魚缸
河北農業大學
趙子騰、劉闊、王躍雄、陳岩、司馬剛
劉宏權、柴春嶺
8
一種套用於太陽能熱水器的自動溫控裝置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蔡建濤、田鵬偉、孫小雙、朱誼、鄭燦
李純良、栗玉楠
9
面流衝浪
銅仁學院
陳江林、張遠、楊蘭
萬雲嬌、石碧海
10
基於水黽原理的海上多功能平台
河北農業大學
馮玥、王鐵英、陳闊、郭輝、姚亞麗
蘇偉、王剛
11
新型水控可調節升降座椅
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張磊、董政、劉麗迎、劉思揚、曹晨
冉彥立、于洋
12
綠色建築多功能水循環溫度調節器
福州大學
沈川煜、普勇檉、朱茂源、李洪濤、朱弈銘
王立輝、徐普
13
智慧型攔污雨水系統
廣西大學
鄭傑、吳昌傑、鄧紅、何飛龍、謝明媚
莫崇勛、孫桂凱
14
超音波水霧空氣淨化-加濕一體機
西安理工大學
季業彤、唐港、胡瑤、田英、張若岩
張巧玲、楊振東
15
智慧型家居漏水監測系統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趙海峰、何慶龍、王寧、張萬舉
殷飛、胡宇祥
16
自動澆花機器人
東北農業大學
徐銘、孫景鵬、王洋、王博涵
付強、李天霄
17
智慧型水下噴泉魚缸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馬宇榮、伍超、郭凡銘、劉曉華
胡德勇
18
適用於稻田淹灌的自適應灌溉排水裝置
武漢大學
王麗君、趙子龍、夏偉鵬、楊佳欽、陳寧玥
郭志偉
19
多功能路面積水收集與利用綜合系統
瀋陽農業大學
鞠忻倪、王俊傑、楚智婷、程龍
郭成久
20
毛細除濕器
廣西大學
郭業濤、佟昕宇、黃鈺連、潘新澤、王楚珺
甘富萬、肖良
21
基於物聯網的消防栓漏水監測及自動報警定位系統
南昌工程學院
羅賢峰、周成狀、黃淵群、張冰倩、余瑋平
曾晨軍、劉鈴娟
22
家庭污水回收與清潔一體化系統
大連海洋大學
李長星、王福平、張輝、苗世玉、張錦程
於林平、王晶
23
多能源驅動的生態農村水資源利用系統
吉林大學
李東凡、陳昊、王敬威、何柱錕
李峰平、張皎
24
仿生式太陽能空氣冷凝集水裝置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張程貽、佟春澎、鄭隆鑫、程彥君、劉炳成
馬傳明、潘歡迎
25
智慧型化水力式清淤水族箱
四川大學
羅婕純一、吳菲、吳詩潤、汪興宇
李克鋒
26
室內自來水管道自動監控及漏水時的自動關閉裝置
寧夏大學
董啟興、王康、呂夢薇、洪琪、趙晏
閆新房、白俊英
27
基於初雨水質棄流及無動力淨化的自動集雨洗車裝置
大連理工大學
徐紹航、孫凱、趙卓瑤
陳小強
28
新型消能多連拱板式生態魚道
河北工程大學
陳欣、葉錦明、趙可全、張朋飛、趙嘉興
王海峰、王書吉
29
一種用於城市景觀河道的太陽能深控型水平推流裝置
天津大學
梁健羽、王浩百、史博文、鄧霏、雷坤
張晨
30
管道消能用改進型深筒式消力井裝置
石河子大學
張珂、趙毅、尹玉聰、高斌、謝淑華
金瑾、王大偉
31
振盪浮子式海洋深層水提升裝置
中國海洋大學
鄭子涵、尤曉昳、陳蘭坤、林權、林楊冉
武雅潔、尹則高
32
一種新型水域懸浮固體污染物清理裝置的模型設計
江蘇科技大學
謝利春、余世龍、徐天航、陳金鑫、單一凡
王金海
33
往復式活塞增氧系統
湖南農業大學
付宇航、宋志陽、汪豪、吳晨藝、陳家立
張文萍
34
雨水收集過濾補充地下水系統
蘭州交通大學
萬冰清、翟近堯、文衛軍、陳啟希、齊喜玲
陶虎、林夢凱
35
滴灌系統的除鹽鹼裝置
塔里木大學
台金鵬、李濤、李進濤、梅振振
李林、姚寶林
36
高效處理晚期垃圾滲濾液的三級SBR脫氮裝置
北京工業大學
姬慶慶、張曼、閆清萱、姜穎、魏琦
彭永臻、潘嵩
37
海水入侵的電法監測系統
中國礦業大學
龐遙、郝晉榮、樊鑫明、廖昱翔、於智光
許進鵬
38
可調節式背管過魚裝置
山東農業大學
王越、楊佳慧、周光平、亓波
劉仲秋
39
用於快速監測船舶壓載水處理效果的微流控晶片裝置
上海海事大學
桂晨曦、林聰泳、鄭一鳴
原媛
40
一種新型防浪廢輪胎護坡結構的設計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羅倩憶、張雄傑、陳宗亮、王嘉威、戚高晟
秦鵬、謝鋒
41
基於無人機技術的定深取水樣裝置
同濟大學
陳大成、韓知倫、楊菁菁、馮旭
劉曙光、婁廈
42
新型水位降深監測儀
桂林理工大學
黃正榴、楊雲瑋、黃健、張海陽
單慧媚、程亞平
43
快徑流山區公路生態排水循環裝置
福州大學
黃凱霖、肖賢彪、邱浩揚、翁鍇亮、李濤
蘇燕、許文達
44
鄱陽湖無壩生態水利樞紐概念設計方案
南昌大學
劉斌、章露、蔣境、王宇、韋鵬昌
魏博文、黎良輝
45
煤礦酸性礦井水的原位三聯處理系統設計
太原理工大學
郭美美、賈士驍、趙艷艷、煙曉婷、張睿康
賈亞敏、許月華
46
基於主動誘導的新型生態魚道
鄭州大學
黃垣森、郭蔓、黃屯楠、周澤雄、於航
劉文立、王秀林
47
生態河道迷宮堰親水設施
雲南農業大學
張必師、羅雲紅、李增、阮合春、余遠浩
邱 勇
48
城市路面雨水分流及綠化帶智慧型灌溉系統
南昌工程學院
代僑、劉文鵬、徐凱、汝少鵬、李泓興
王莢文、曾翠平
49
一種基於低影響開發的雨水收集植草溝的設計與套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張大任、劉文斐、方智超、李娜、肖帥鵬
李宗利、李宇
50
新型除渣脫砂裝置
西藏農牧學院
郝凱越、李遠威、溫鑫瑞、嘎珍、馬天雨
宗永臣、郝守寧
51
用於研究下凹式綠地雨水徑流控制效應的試驗裝置
華南理工大學
廖向華、鄭嘉璇、藍天立
黃國如
52
黃土丘陵區集雨與節水灌溉自控系統
蘭州交通大學
周益族、尚星航、姜春芳、吳江、王爍
石喜、董玉雲
53
Eco-Wall––一種用於建築雨水和灰水綜合利用的系統
重慶交通大學
陳晨、鄢運強、孫竹龍、陳鑫、郭夕洋
陳垚
54
一種中水回用的智慧型節水系統
西華大學
蔣壯、溫欣雨、黃鳳銀、胡乙勝、宋學林
劉曉慶
55
一種新型水錶防凍裝置
蘭州交通大學
徐真、陳強強、章鑫、韓志雄、黃晨光
何文社、孫文
56
多功能治藻機
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周旭東、李凌昊、姚海坤、趙啟榮、李昕彤
葛文生
57
綠色智慧型鏈斗式水面清理先鋒
浙江海洋大學
梁鑫挺、鄭清榕、朱露霆、蔣高楓、王佳美
倪雲林
58
低佛氏數下新型輔助消能工——消能孔設計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鄒濯臣、孔維瑞、李雯悅、張帥旗、馮木生
周建芬、謝鋒
59
基於水源段水域安全的橋樑排水系統的最佳化構建
福州大學
江羽、陳秀吉、程藝真、蔣怡萍、李宏偉
劉德明、王立輝
60
新型旋轉式升船機
山東交通學院
徐偉、岳含露、唐帥帥、完金龍
劉偉、王日升
61
自動定深水質採樣器
大連理工大學
都里昆·吐爾汗、司文、李翔、李堯、常曉宇
劉建衛
62
一種新型波光互補遠程智慧型遙測遙控航標燈
河北工程大學
陳爽、李春壘、郭學磊、蘭超、石文濤
李臨生、王金貴
63
基於壓電效應的渦激振動低速水流發電裝置
長沙理工大學
吉立、孫萌、董喜錄、楊導源
李小超、趙利平
64
振盪水翼潮流能發電裝置
中國海洋大學
宋立群、王曉亮、孫昊、范順濤、劉強
劉臻
65
履帶式混能海水淡水裝置
浙江海洋大學
劉進行、鄭成、楊鋆、陳生鴻
高華喜、陳維
66
太陽能微動力廢水處理槽
西昌學院
羅藝升、艾雨露、胡利萍、徐熊
苟文詩、餘明東
67
潮流能發電機組模型的研製
長春工程學院
陳曦、孫文婷、蘇騰、趙占聰
張蕭、李宗偉
68
水車供電景觀大壩
銅仁學院
何念、鄧娟、丁晶
萬雲嬌、楊恩其
69
波浪/風能動力疊加雙轉子發電裝置
合肥工業大學
許文瑜、林偉琪、周昌健、劉釗、王為正
魏松、狄正烈
70
水力驅動滾筒式過濾裝置
新疆農業大學
丁曉強,李齊,馬鵬乾,鄭凱
陶洪飛,洪明
71
高層雨水綜合利用系統
大連理工大學
張偉平,郭雷,王翰鼎,陳嘉鑫
艾叢芳、張志強
72
一種可變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中國海洋大學
吳禹辰、匡志欽、於明琛、張博、范磊
於通順
73
複合式海水淡化發電裝置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呂幸洲、張建達、岳賢棟、王子陽、李釗宇
李思敏、楊晶
74
溢流壩上的機械槓桿式壓力發電系統
蘭州理工大學
王兆庚、馮金海、李家樂、王豪
趙文舉、馬保榮
75
U型二維度波浪能發電裝置
哈爾濱工程大學
謝超、陳文越、梁晨、王天昊、劉洋
馬勇、劉延波
76
與港口防波堤相結合的潮汐能發電裝置
大連海洋大學
孫濤、張毓桐、劉嘉鋒、金延儒、房巧璦
桂勁松
77
一種新型太陽能—地下水源熱泵(SGWHPS)系統設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高林、曾圓夢、張東歡、唐波、祁震
馬傳明、潘歡迎
78
基於排雨管道的雨能利用系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楊昊晟、於佳鑫、李炳輝、楊坤
陳濤、王少坤
79
海上自動回位浮式燈塔
江蘇科技大學
葛定生、孫小童、徐娓超、黃輝龍、許紹拯
汪宏、金鳳
80
基於無線物聯網的無人值守的太陽能光電水泵系統
揚州大學
張岳、錢睿超、姚智元、儲瑞、羅和成
陳松山、何鐘寧
81
新能源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東華理工大學
郝謙、冀俊超、馮琪、李陽明、王兵
李尋
82
高校公共浴室洗浴廢水及餘熱再次利用設計
鹽城工學院
沈盈、王廷廷、吳雨芷、張佳楠、周韞璐
余亞琴、王慧
83
家庭水資源智慧型循環利用系統
華北電力大學
胡旺、張涵、周正榮、郭昊明、王若晗
梁光勝、李繼清
84
壩前全自動防凍破冰及排污系統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姜澤文、陳晉東、劉錚、譚可、吳玥
姚朗、喬娟
85
可遠程控制自動調溫囊膜結構農業大棚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杜穎、康浩、陳穎珊、劉楊
胡宇祥、殷飛
86
一種人手識別自動感應節水裝置
吉林大學
王釗、李鶴鵬、劉文娜、張新港、葉琳花
田海龍、劉南
87
可升降式滴噴結合灌溉裝置
四川農業大學
劉泉杉、邱潔坤、徐立鑫、李珍、鄒琴
張志亮、鄭彩霞
88
抑制鹽鹼滲透裝置設計
塔里木大學
苗旭、翟英劍、張虎田、汪振坤
李林、李勇
89
一種自動調節的水輪發電機與製冷聯合裝置
西華大學
舒乙宸、郝齊鈞、周小虎、陳志書、劉佳琪
石建偉、董加許
90
“源動力”—景觀用水除藻及藻類能源利用系統
北京工業大學
王晉昊、曾帥、呂曉冰、陳蘭潔
張永祥
91
一種新型垂直軸洋流發電裝置
重慶交通大學
柳亞寧、謝佳明、李欣芮、蔣芳旋、張超
鄭丹、鐘亮
92
一種新型海底潮流能發電裝置
河海大學
吳佳偉、田慧敏、周溶慧、秦爽
周澄、陳思思
93
基於斜式傳送帶的多級斜板式水沙分離裝置
內蒙古農業大學
丁午陽、劉露、劉秀霞、王立波、范智龍
白燕英、郝中保
94
微灌系統多態肥兼容型自動控施設備
甘肅農業大學
李亞斌、杜軍妹、包仁義、李西琪、盧曉雪
張芮、張小艷
95
摺疊式可移動防洪牆
合肥工業大學
丁文慧、趙行玥、孫宇航、萬宜品、衛依欣
張瑞鋼、景月嶺
96
山區河流應急水位流量實時測報系統
廣西大學
吳儀、張華、農海先、諶亞菁、雍燕蘭
楊雲川
97
架空直立式碼頭前沿護舷自動化移動系統
山東交通學院
路晴、莊鵬揚、趙漢霄、孫超、徐麗娜
王日升、劉偉
98
用於海綿城市建設的兼備蓄水功能透水磚
山東科技大學
王雪瑞、曲軍霖、王浩嵐、鄒家祥、李晨月
張升堂、田紅
99
仿生屋頂式空氣取水裝置
四川農業大學
馮思芳、武慧鈴、田夢琦、周俊宇、任文杰
毛熹
100
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混凝土表面質量檢測系統
清華大學
陳爍、李琨彪
安雪暉
101
基於物聯網雲平台的擺桿式明渠自動測流裝置
太原理工大學
侯琳、沈齊超、任江濤、李中石、王習斌
周義仁、劉芳
102
防洪搶險快速築堤膜袋
華南理工大學
鄭純玲、唐喆、李珊珊、陸兆錦、梁曼琳
周小文
103
水肥氣一體化智慧型灌溉系統
湖南農業大學
黃蔚、王強、唐運軍、趙爽、李昀
肖衛華、黃佳彥
104
基於雲技術的庫區航道滑坡涌浪實時監測系統
重慶交通大學
葉茂勝、程飄、徐龍宇、秦旭瑤、劉磊
陳明
105
分層採集水樣裝置
河海大學
胡禮涵、段睿明、顧文杰
高嬌容、劉津銘
106
新型水池調節式節水消能船閘
山東交通學院
馬騰超、張運修、於潔
楊紅霞、趙崢嶸
參考資料:

優勝獎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共評出優勝獎42項。
序號
作品名稱
學校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
落水器
長江大學
孫雨軒、甘子樂
霍思遠、高繡紡
2
甘油_乾旱地區空氣取水系統
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方天成、儲鑫、汪業穩、汪林、查玉婕
班兵
3
攜帶型多功能戶外水袋
長春工程學院
吳振宇、趙環宇、田宇、董佳、宮雲鶴
劉紅波、蔣維卿
4
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步行道透水模組
大連民族大學
田依農、肖廷長、羅柏松、胡康、關成祥
宋宏偉、高凌霞
5
一種混凝土透水路面鋪裝材料及產品
大連民族大學
劉興、胡康、黃江海、孫浩楠、倪曉晨
覃麗坤、李建新
6
一種家庭節水裝置
昆明理工大學
徐敏、楊蓉、楊宏丹、應徵濤、陽運河
付俊峰
7
基於感測器的建築節能和舒適度調節
清華大學
楊煥彬、洪仲坤、周岳鵬、唐玉軍
倪廣恆
8
一種利用陰極保護緩解回灌井腐蝕問題的模型設計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張七一、黃舒雅、汪玉、周威任
張寶剛
9
太陽能生態魚缸
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張舒婷、劉葉、張冰、黃靜陽、安超
張志宇、周宏儒
10
學生公寓小區雨污立體回收再利用系統
山西農業大學
趙韜韜、張升、李佳蓓、孫鑫、李微
魏清順、郭晉平
11
一種智慧型型增氧控水花盆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周芷墨、李周昌、吳運洪、譚歆
湯峰、張友良
12
太陽能污水暗管探查機器人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黎植強、張徑源、胡曉凱、劉鋼、沈忠諭
楊小令、潘往麗
13
一種自曝氣水生態修復集成裝置
長江大學
查濤、田卓、邢鈺梓、曾坤、胡星路
潘紅忠
14
大學校園中的水資源環境規劃與整治
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孔婧、陳閃閃、武媚佳
張誠
15
定流量自平衡水閘
甘肅農業大學
王雅琴、齊豪、馬鵬、魏利鵬、陳瑛
張彥洪、張芮
16
複合效益溫室型人工濕地系統與魚菜系統研發
河北農業大學
趙青、李海麗、姜淇、蘇越、劉雪凡
劉宏權、季準
17
多功能複合型生態護坡結構設計
瀋陽農業大學
李軍輝、曹東悅、申晨陽、高興德
張靜
18
“零”落差虹吸淨水船
安徽農業大學
龐坤、李菁雅、張才能、楊海峰、魯婷婷
朱梅、姚興貴
19
分流航道綜合治理系統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周勇、關峰、魏園傑、向宏榮、戴福倫
喬娟、朱曉明
20
新型複合型組合人工魚礁
廣東海洋大學
鄭燦榮、梁藝騰、藍景威
吳光林、曾春華
21
綠色節能碼頭改造概念模型
江蘇科技大學
謝瀅芳、俞文銳、吳磊磊、楊明啟
周禮軍、詹雲剛
22
室內加濕加氧裝置
寧夏大學
於明田、張媛媛、李仕浩、張翔宇
李宏波、沈暉
23
改性稻殼-超濾膜生物反應器耦合淨化嚴寒村鎮高色高氨氮水源水裝置
東北農業大學
侯欽耀、鄧曉慧、劉丹彤、李佳瑞、王興敏
孫楠、蓋兆梅
24
水力平衡桿槓式雙向快速升船機
東華理工大學
安凱旎、王兵、康欣圓、季瑞卿、溫雨娟
何春鋒
25
新型防波堤波能利用裝置
上海海事大學
曾慧昭、馮文翰、陸修芝、王媛琪、黃天宇
唐鵬
26
攜帶型煤礦突水水源快速識別儀
河南理工大學
程德鋒、唐敦紅、雷麗丹、吳海江、陳天賜
李建林、符勇
27
協同太陽能與風能的新型海水淡化裝置
華北電力大學
任逍迪、辛永琳、朱思穎、田巍
李繼清
28
利用水擊作用儲能以及柔性材料消能的水利裝置
同濟大學
黃浚鳴、陳子默、陳國強、江辰宇
匡翠萍
29
一種用於受採礦破壞含水層的快速修復技術
河南理工大學
金彥榮、雷慶文、朱曉瑞、李曉峰
符勇、李建林
30
多種水體自耗式消能工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王永猛、曾帆、李金京、李星璇、方小脈
張立仁、劉安然
31
工業廢水餘熱多級回收發電裝置
長安大學
徐東輝、王雲龍、杜璨
李軍媛、郭冀峰
32
冷卻塔蒸汽冷凝集水太陽能罩
山東科技大學
李晨月、鄒家祥、周雪蕾、高文麗、王浩嵐
高宗軍、王敏
33
冷卻水節水循環裝置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雷心怡、李健愷、呂昭晗、王家媛
張克儉、王永明
34
節水蓄能裝置
銅仁學院
李治剛、何選林、楊智全
萬雲嬌、張鐘陽
35
反擊式自行走噴灌機研製
天津農學院
張昕頔、王振宇、張佳星、王晨
方潔、楊奎明
36
自動化灌溉增溫設備
甘肅農業大學
雷飛、王發輝、張海、伍娟、萬馨雯
李妙祺、高彥婷
37
基於無動力淋浴水收集器淋浴水回用系統
北京工業大學
周思汝、姜伊凡、鄧媛、郭旺菊
楊宏
38
一種永磁式水振動能量捕獲發電裝置
蘭州理工大學
塗俊、蘇東星、石福媛、王雪萍
趙文舉
39
液氣兩相水力雙向快速低故障升船機
東華理工大學
王兵、安凱旎、張子璇、冀俊超、郝謙
王巧煥
40
單兵野外反滲透濾水背囊系統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張博涵、陳海、黃杰飛、張業明
邊恩圖、胡志平
41
快速便攜高精度流量監測裝置
中國礦業大學
郭小沛、王子旭、汲廣奧、鄭世帥、汪青宜
徐智敏
42
可視化地面沉降教學模型
桂林理工大學
李笑、原敏、唐志豪、黃嘯榮、楊艷艷
李亮、程亞平
參考資料:

賽事報導

中國內外包括但不限於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新聞網、搜狐網、天津大學新聞網等新聞媒體對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時、閉幕後進行了報導。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也在官方網站實時報導賽事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