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主戰坦克

第二代主戰坦克

第二代主戰坦克是二戰後比第一代主戰坦克更為先進的坦克。其裝甲,火炮威力,火控系統都上了一個台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二代主戰坦克
  • 特點:火炮威力火控系統都上了一個台階
  • 簡介:更為先進的坦克
  • 代表:中國ztz80
  • 新技術:“三防”系統
中國ztz80,承上啟下,新技術,美國M60A3,發展過程,性能特點,作戰運用,

中國ztz80

為提高陸軍主戰裝備的水平,發展具有我國獨立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從1978年開始,北方某大型坦克製造廠便開始研製國產新型主戰坦克。此舉受到國家兵器工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軍方的高度重視,新一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計畫也於1 98 1年正式列入國家計畫,產品代號為WZl22。坦克製造廠充分利用研製59、69、79式等坦克時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成熟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順利完成了國產二代主戰坦克研製工作。
1988年2月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規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該坦克設計定型,並命名為ZTZ80式主戰坦克。新型坦克與69式坦克相比,在總體性能、火力、火控和機動性上有較大的提高,防護性和使用維修性能也有所改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已接近或趕上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世界先進水平。它的研製成功,
標誌著國產坦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並成為我國坦克研發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承上啟下

從總體布置上看,ZTZ80式主戰坦克仍採用傳統的總體布置形式和常規炮塔式結構,外形低矮,炮塔圓滑,車體外部簡潔流暢,與79式坦克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其炮塔防盾上方有l具外置式的雷射測距儀,火炮的熱護套用小螺釘固定(79式坦克為醒目的大螺釘),顯得光滑和乾淨利落。
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安裝有供駕駛員駕駛車輛用的操縱裝置、觀察裝置、檢測儀表、指示裝置及駕駛椅;車體前部中間為蓄電池,前部右側為前組柴油箱和彈架油箱。戰鬥室位於坦克的中部,裝有加溫鍋、液壓助力油箱、中組柴油箱、自動滅火瓶、排水泵及中組彈架等部件,其上是炮塔。
炮塔為裝甲鋼整體鑄件,安裝有武器系統(包括主要武器、輔助武器、彈藥、火控系統)、通信設備及滅火抑爆系統。炮塔內有3名乘員,車長位於炮塔左部可360度迴轉的指揮塔內,炮長位於車長前下方,裝填手位於炮塔右部。主炮為l門83式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三種彈藥,並可使用北約標準的105毫米炮彈。輔助武器為l挺7.62毫米並列機槍,裝填手視窗上安裝有l挺12.7毫米高射機槍。火控系統主要包括光點注入式炮長瞄準鏡、雷射測距機及雙向複合控制穩定器等;夜視夜瞄裝置為微光式。火控系統能自動完成雷射測距、解算、裝表和賦予火炮射角,人工精瞄後就可射擊,提高了首發命中率,縮短了反應時間,並實現了靜止對運動目標的射擊。
動力傳動室位於車體後部,主要裝有發動機、傳動箱、主離合器、變速箱、行星轉向機、制動器、側減速器以及冷卻系統等部件。動力裝置為l台12150ZL型水冷V型12缸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標定功率為730馬力,較之79式坦克,動力有較大幅度提高。車尾安裝了2個備用油桶,以增大行程。
該車有較好的裝甲防護能力。車體由鋼裝甲板焊接而成,炮塔為裝甲鋼鑄造件,外形低矮,流線型好,正面裝甲防護力較強,炮塔四周安裝的柵欄式禁止增大了防破甲彈的能力。“三防”裝置採用的是門窗自動關閉和個人防毒面具相結合的特種防護裝置(79式坦克為集體超壓“三防”裝置,在車內不需要配戴防毒面具)。動力傳動部分裝有自動滅火裝置,戰鬥室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能在lO毫秒內自動探測侵入車內的
高能射流,並輸出信號,在60毫秒內實現抑制高能射流引起二次效應,可實現二次滅火一次抑爆(79式坦克為四次滅火兩次抑爆)。炮塔兩側各裝有4個76毫米的煙幕彈發射器。車內裝有1部A一220A型電台和l套A-221A型車內通話器,電台最大通信距離可達16千米以上。

新技術

說起80式主戰坦克,值得稱道的是它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的設計理念。由於105毫米炮、擾動式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三防”系統等新技術,本刊已經陸續在國產兵器欄目中介紹過了,本文重點介紹在80式主戰坦克上套用的鮮為人知的新技術與新設計,以饗廣大軍事發燒友。
一是炮彈與油箱合一的彈架油箱,既增加了儲油量又節省了車內空間 59式和69式坦克的前組油箱與前彈藥架是分開設定的,也就是前組油箱在前,炮彈架在後,燃油與炮彈分開放置。為加大坦克燃油的攜行量,80式坦克採用了前組燃油箱與炮彈架合一的設計方案,也就是在油箱上開有若干個孔,用於放置炮彈。彈油合一的彈架油箱,有點像家中取暖和做飯用的蜂窩煤。這樣,原來獨立的彈架留出的不少空間被充分利用起來儲存燃油,增加了坦克的攜油量,加大了坦克的行駛距離。可能會有讀者問,彈油一起不是很危險嗎?其實,59坦克
的前組油箱與彈架也是緊貼在一起的,危險也不小。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取決於坦克的整體防護水平,特別是滅火抑爆系統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二是煙幕彈發射器,是80式坦克對付反坦克飛彈的“護身符” 80式坦克的炮塔兩側x各裝有4個76毫米的煙幕彈發射器,可單發、雙發、4發和8發齊射,最大拋射距離可達50米,煙幕彈的最大炸高不超過5米,8發齊射時能形成弧度為120度、正面總寬度為120~150米的煙幕,煙幕持續時間可達2分鐘。煙幕彈雖然歷史悠久,但搬上坦克作為坦克的防護手段之一,卻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的事。上期介紹“紅箭”8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時提到,大部分反坦克飛彈採用的是目視瞄準的方式,也就是射手在飛彈發射後,必須始終瞄準目標,否則飛彈就會脫靶。坦克的煙幕彈正是利用了反坦克飛彈的這一特點,在發現飛彈襲來時,及時發射煙幕彈,在坦克前方形成一道煙牆,遮擋住飛彈射手的視線,從而擺脫飛彈的跟蹤和攻擊。筆者在組織某項試驗時,親自體驗了煙幕彈的遮蔽效果一隻見煙幕彈從發射器中向前方飛出並凌空爆炸,二三秒鐘後,煙牆如同一道寬寬的瀑布直瀉而下,瞬間將坦克遮得嚴嚴實實,從正面根本看不到坦克了。據以色列軍方試驗的結論,只要有相當於兩倍坦克體積的煙,就能有效遮蔽坦克。而筆者所看到的國產煙幕彈所形成的煙牆,遠遠超過了這個指標,因此,是完全能夠有效對抗目視瞄準的反坦克飛彈的。現在,坦克煙幕彈倍受各國青睞,發展迅速,國產坦克煙幕彈也毫不遜色。據了解,國產某型多功能煙幕彈,不僅能夠有效對抗可見光和近紅外,而且還可以有效對抗遠紅外、雷射、微波等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另外,80式坦克的煙幕彈發射器不僅可以發射煙幕彈,還可用它發射新型照明彈和發煙彈,真是一器多用。
也許會有細心的讀者問,坦克的煙幕彈遮蔽坦克的時間有限,打早了煙幕散了,飛彈可能照樣揍你;打晚了煙牆難以生成。這個問題需要從技術和戰術兩個方面來解決。從技術說,坦克要通過各種探測設備及時感知敵方飛彈對坦克形成的威脅,及時做出反應。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在坦克上安裝雷射報警系統,當被敵方照射時,坦克會立即感知,並自動控制煙幕彈的發射時機、方向以及數量。如果對方是目視瞄準和跟蹤的反坦克飛彈,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技術手段能夠感知,基本方法是通過乘員的觀察(友鄰車通報等)判斷飛彈來襲方向,人工控制煙幕彈進行對抗,同時,坦克作“Z”字形機動進行規避。用古老但十分有效的煙幕彈對抗反坦克飛彈,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美國M60A3

發展過程

M60A3是美軍M60系列中發展較晚的一種主戰坦克,是美陸軍目前裝備的主戰坦克之一,屬第二代坦克。1979年5月開始裝備駐歐洲第一裝甲師,目前美軍共裝備5400餘輛,其中1686輛是新生產的,3714輛是由M60A1改裝而成,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作戰。摧毀對方工事、兵器、殲滅有生力量。台灣於90年代初期向美國採購,與M48H搭配使用,是台陸軍主戰坦克。

性能特點

①安裝了較先進的擾動式雷射測距火控系統,大大提高了射擊性能。其彈道計算機使坦克炮在2000米距離上對靜止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由M60A1的30%提高到90% 。熱成像瞄準鏡使坦克能在更大距離上識別和瞄準目標,並能穿透煙幕和地面偽裝,具有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②在炮塔及車體正面安裝了反應式裝甲,並採取了多種防護措施,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
③安裝了改進的發動機和被動觀瞄儀,坦克的可靠性較好。
④火炮威力較大。105 毫米線膛炮炮管安裝有熱護套以防受熱變形,配用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和黃磷發煙彈。發射脫殼彈時初速為 1478 米 / 秒,發射屬翼穩定式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 1600 米 / 秒。最大有效射程 2500 米,直射距離 1600 米,射速每分種 6 - 9 發。在 1000 米距離上,使用穿甲彈可擊穿100~150毫米鋼甲,使用破甲彈破甲厚度為 300 毫米。
⑤機動速度與美軍現代新型主戰坦克相比相差較大。
基本數據:
乘員 4 人
戰鬥全重 52617 千克
車長 9.436 米
車體長 6.946 米
車寬 3.631 米
車高 3.270 米 ( 至炮塔 )
公路最大時速/行程 48.28千米/480千米
涉水 1.2 米 (2.4 米 , 有準備 )
爬坡 30度
通過垂直障礙 0.91 米
越壕 2.59 米
主要武器 105 毫米線膛
輔助武器 7.62 毫米並列,12.7 毫米高機
彈藥 105毫米彈63發;7.62毫米槍彈5950發;12.7毫米槍彈900發
裝甲厚度 車體前上 110毫米/25度
車體前下 110毫米/35度
車體側面 80毫米/90度
炮塔正面 110毫米
炮塔側面 64毫米
火炮防盾 178毫米

作戰運用

M60 系列主戰坦克是世界上最早裝備部隊的主戰坦克,也是西方現裝備最多的主戰坦克, M60A1 、 A2 、 A3 也是世界上較先進的主戰坦克,由於技術水平同處一代、 其A3 與 A1 、 A2 型相比較,雖有一定改進,性能無質的突破。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 M60A1 型坦克在與蘇制 T-54 、T-55 的對抗中,由於其火炮性能較好,在坦克戰中處於上風。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的 M60 坦克由於戰術使用和技術缺陷, 190 裝甲旅在與埃及軍隊第 2 師的對抗中,120 輛坦克全軍覆沒。當時,埃軍大量使用了AT-3“薩格爾”式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筒,並以多件反坦克武器對付一輛 M60, 僅用 20 分鐘,就將 190 裝甲旅全殲。戰後通過對 M60 坦克的分析發現,該系列坦克存在兩個致命缺陷:一是炮塔靠液壓系統工作,這一系統的某些部位裝甲防護不夠完善,命中彈丸的衝擊力易將液壓管打漏,加之燃點較低,極易起火爆炸;二是坦克油、彈存貯部位間距較小,命中受易引起連鎖反應,造成車毀人亡。
海灣戰爭中,美海軍部隊裝備的 M60A3 坦克投入了戰鬥,由於地面作戰階段伊軍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坦克作戰,尚無法檢驗其真實水平,加之與 M1 系列坦克相比較,在數量、作用上均居於次要地位,因此,海灣戰爭中M60A3 的表現不足以代表其真實戰鬥力。
識別特徵:
①採用傳統形狀炮塔,與蘇式坦克相比,兩側不是角度一致的弧形, 而是以一定角度內陷,防彈外形較好。
②採用 105 毫米線膛炮,抽氣筒位於炮管三分之一處,形狀為規則的柱形。
③6對負重輪尺寸較小,有托帶輪,距履帶上沿距離較大,間隙較為明顯。無裙板防護。
④頂置機槍有小型炮塔 , 射手較安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