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第一大國,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的挑戰,因此我國能源發展必須向綠色低碳轉型。以可再生能源、分散式能源、儲能、智慧型電網、新能源汽車發展為主要支柱的第三次革命浪潮為我國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機遇。 本書系統深入的探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支柱的技術和經濟發展現狀、瓶頸和前景,以及我國實現能源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的主要途徑。 本書適合對於未來經濟發展有所關注的讀者,也希望能給各級決策層作為參考,給普通大眾作為普及讀物。
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機器替代手工勞動的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替代蒸汽動力等其他能源的革命,則人類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前夜。正如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傑里米·里夫金寫作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所說,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以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為主體替代傳統能源,形成可持續能源體系。
同樣中國也處在能源革命的交叉路口。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以增加能源供應保障經濟成長作為能源戰略的基本出發點,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能源大幅增長保障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這種能源發展模式帶來了諸多的挑戰。根據世界已開發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的經歷,未來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我國能源消費仍將增長,我國未來能源發展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與此同時,全球能源需求快速增長,溫室氣體排放大幅度增長,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威脅和挑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對策是減少人為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費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各國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
在這樣國際和國內能源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未來能源將如何發展,這是我們近來經常思考的問題,能源系統的轉型往往需要經歷幾十年的時間,必須要有前瞻性的思考。作者兩人長期從事能源研究,有機會參加國內和國際的一些能源研討會,參與對一些能源熱點問題的調研,也閱讀和參考了有關的文獻資料。滕飛同志是我國參加全球氣候變化政府間談判政府代表團的成員,有更多的機會深入了解世界能源發展的趨勢。我們將我們對於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的了解,對中國未來能源發展的思考寫成了本書,本書不是學術研究專著,而是研究我國能源技術發展前景的著作。本書探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支柱的技術和經濟發展現狀、瓶頸和前景,以及我國實現能源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的主要途徑,以提供給關注我國能源發展的各級決策層、專家學者以及廣大讀者作為參考。
本書的內容涉及到能源領域的方方面面,由於我們專業知識所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包涵。
吳宗鑫
於清華園
2015年9月
圖書目錄
緒論
參考文獻
第1章中國能源的現狀
1.1能源系統和相關的驅動因素
1.2中國能源的現狀
參考文獻
第2章已開發國家能源發展的趨勢
2.1已開發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均經歷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
2.2已開發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期能源消費仍在繼續增長
2.3已開發國家製造業在終端能源消費零增長下實現持續的發展
2.4客運交通是終端能源消費中增長最快的部門
2.5貨運交通終端能源消費的增長
2.6服務業的終端能源消費
2.7居民家庭的終端能源消費
2.8世界未來能源發展情景
2.8.1情景研究的主要假設
2.8.2全球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
2.8.3未來能源需求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3章中國能源必須向綠色低碳轉型
3.1中國能源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
3.2已開發國家能源消費演變對我國的啟示
3.3經濟轉型是實現能源向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
3.3.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3.3.2激勵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
3.3.3探索城市化的集約型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第4章可再生能源將引領未來綠色低碳能源的發展
4.1可再生能源為人類提供充足、清潔的能源
4.1.1水能資源
4.1.2風能資源
4.1.3我國太陽能資源
4.1.4生物質能
4.2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快速發展
4.2.1風力發電機組
4.2.2太陽能利用技術
4.3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4.3.1水電發展現狀
4.3.2風電發展現狀
4.3.3光伏發電發展現狀
4.3.4生物質能
4.4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引領我國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
4.4.1水電發展展望
4.4.2推進風電穩步有序發展,在可再生髮電中發揮重要作用
4.4.3推進我國光伏發電發展
4.4.4推動生物質能利用
參考文獻
第5章儲能將與能源變革相伴隨發展
5.1儲能技術
5.2機械儲能
5.3電化學儲能
5.3.1鉛酸蓄電池
5.3.2鋰離子電池
5.3.3液流電池
5.3.4蓄電池的充放電管理
5.4化學儲能技術
5.4.1電解制氫技術
5.4.2電解制氫的能量效率
5.5儲能的經濟性評價
5.5.1電網儲能技術的經濟性
5.5.2化學儲能的經濟性評價
5.6大容量儲能技術路線
5.6.1德國P2G制天然氣的儲能技術路線
5.6.2P2G技術路線與其他大容量儲能技術路線效率的比較
5.6.3P2G技術路線的經濟性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清潔能源汽車
6.1新能源汽車發展受到各國的高度關注
6.1.1交通運輸能源消費持續增長,占終端能源消費的首位
6.1.2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6.2混合動力汽車
6.2.1混合動力汽車提高了燃油經濟性
6.2.2混合動力汽車的組合系統
6.2.3豐田汽車公司Prius轎車
6.2.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6.3純電動汽車
6.3.1電動汽車具有顯著的節能環保優點
6.3.2蓄電池的性能是電動汽車套用發展的主要技術障礙
6.3.3充電時間長是制約純電動汽車廣泛使用的重要制約因素
6.3.4增程型電動汽車
6.4氫燃料電池汽車
6.4.1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基本構成和性能要求
6.4.2車用燃料電池技術
6.4.3車載儲氫裝置
6.4.4加氫站
6.4.5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6.4.6氫燃料基礎設施建設
6.5新能源車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第7章可再生能源占主導的電力系統與智慧型電網
7.1可再生能源占主導的電力系統
7.1.1未來我國電力系統可能以可再生能源占主導
7.1.2可再生能源占主導電力系統的技術挑戰
7.2智慧型電網的功能
7.3兼容集中式大型電源和分散式發電系統
7.3.1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系統和微電網
7.3.2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系統
7.4風電功率預測
7.4.1風電功率預測方法
7.4.2風電功率預測的關鍵因素
7.4.3風電功率預測的套用
7.5電力供應側出力的調節
7.6需求側回響
7.6.1需求側回響的功能
7.6.2參與需求側回響的潛在負荷
7.7先進計量基礎設施
7.7.1先進計量基礎設施的主要功能
7.7.2智慧型電錶
7.8配電管理
7.8.1配電管理系統是配電管理的核心
7.8.2配電管理的要求
參考文獻
第8章核能的安全利用
8.1世界和中國核電發展現狀
8.2核電的安全性
8.2.1核反應堆
8.2.2縱深防禦的安全理念
8.2.3國際上三次重大的核電站事故
8.2.4核電廠的安全目標
8.2.5中國核電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8.3先進型核反應堆技術發展
8.3.1用戶要求檔案(URD)的提出
8.3.2第四代核電技術
8.4我國在建和擬建的幾種先進反應堆堆型
8.4.1AP1000先進壓水堆
8.4.2歐洲先進壓水堆EPR
8.4.3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
8.4.4模組式高溫氣冷堆
8.5核電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
8.5.1核電的經濟性
8.5.2鈾資源的安全保障問題
8.5.3乏燃料管理和核廢物的處置
參考文獻
第9章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
9.1清潔高效燃煤發電
9.1.1提高燃煤發電效率
9.1.2降低污染物排放
9.2碳捕集與封存
9.2.1碳捕集與封存的主要環節
9.2.2CO2的利用
9.2.3電廠中進行CO2捕集的經濟性分析
9.2.4積極推進CO2捕集技術的發展
9.3煤化工向低碳轉型
9.3.1煤化工能源轉換效率低、碳排放強度高
9.3.2煤化工向低碳轉型的途徑
9.4煉鋼技術向低碳轉型
9.5天然氣是向清潔、低碳能源過渡的橋樑
9.5.1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9.5.2我國具有較好的天然氣資源基礎
9.5.3利用國外天然氣資源較有利時機
9.5.4天然氣在發電領域的利用
9.5.5燃氣分散式能源系統
9.5.6燃氣機組在電力調節中的作用
9.5.7天然氣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利用
9.5.8大力發展天然氣需要妥善解決的幾個問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我國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情景分析
10.1模型介紹
10.2我國節能減排政策回顧
10.2.1最佳化產業結構
10.2.2節約能源
10.2.3發展低碳能源
10.2.4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
10.2.5增加碳匯
10.3主要社會經濟參數
10.4情景設定
10.4.1深度減排情景
10.4.2強化末端控制情景
10.4.3協同控制情景
10.5參考情景的主要結果分析
10.5.1終端能源需求
10.5.2電力生產及構成
10.5.3一次能源消費
10.5.4二氧化碳排放
10.6深度減排情景的主要結果分析
10.6.1一次能源消費
10.6.2電力生產結構
10.6.3二氧化碳排放
10.7四種情景下的大氣污染物減排效果對比
10.8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