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生與死

《第三帝國的生與死》是一部由[美] 彼得·弗里切所著書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帝國的生與死
  • 作者:[美] 彼得·弗里切
  • 原作品:Life and Death in the Third Reich
  • 譯者:扈喜林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 頁數:397 頁
  • 定價:79.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0178808
  • 出品方:甲骨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所獲榮譽,

內容簡介

1933年1月30日,當聽到希特勒掌權和民眾的歡呼聲時,埃里希·埃伯邁耶在日記中悲痛地寫道:“我們是失敗者,絕對的失敗者。”得知1935年出台的《紐倫堡法令》剝奪了猶太人的公民權後,他憤怒地說:“仇恨被播種了100萬次。”然而,1938年3月,他卻為德奧合併喜極而泣:“如果僅僅因為成果是希特勒取得的便加以拒絕,這種想法是愚蠢的。”
以上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市民在20世紀30年代心態上發生的極大變化。在《第三帝國的生與死》中,彼得·弗里切用冷靜且客觀的筆調,為納粹的意識形態如何一步步在德國占據主導地位進行畫像和分析。納粹的基本訴求的核心是民族共同體,它呼籲所有日耳曼人糾正《凡爾賽和約》的錯誤,努力讓國家變得強大、充滿活力,消除體制中的“不健康”因素。德國要生存,其他人(特別是猶太人)必須死。弗里切披露的日記和信件揭示了德國人的恐懼、欲望和疑慮,也展示了納粹概念如何滲透普通德國民眾的日常生活。這部作品充滿力量和啟發性,從全新層面探討了德國人如何努力適應新的種族身份、相信戰爭的必要性及接受無條件破壞——簡而言之,如何一步步成為納粹分子。

作者簡介

彼得·弗里切(Peter Fritzsche),1986年於伯克利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歷史教授。弗里切曾獲坎迪爾歷史獎、古根海姆獎,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兩次對其傑出研究成果授予獎勵。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20世紀歐洲史及技術史,著有《德國人如何成為納粹》《弗里德里希·尼采和上帝之死》《解讀1900年的柏林》《柏林漫遊》等知名作品。
2008年坎迪爾歷史獎獲獎作者;1999-2000年度古根海姆獎獲獎作者;1995-1996, 2001-2002 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獎勵作者。

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民族復興
“希特勒萬歲!”
德國人有多支持納粹?
民族共同體
消費德國
納粹的視聽空間
第二章種族修飾
雅利安證書
生物學與民族革命
雅利安思維
集體營
“沒有價值的生命”
對德國猶太人的攻擊
第三章毀滅一切的帝國
寫信
帝國項目
德意志帝國的擴張
“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遷走德國猶太人
反猶大屠殺
第四章洞察
火車站
猶太證人
德國證人
作惡者和受害者
期盼戰爭結束
解讀災難
注釋
索引

所獲榮譽

2023年1月,入選社科文獻2022年度十大好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