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8日至12日,“為了研究和整理民族形式體育運動,以便於逐步地提倡和推廣,使之成為廣大民眾所愛好的體育項目”,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天津市第二人民體育場舉辦了“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該次運動會後被追認為第一屆民運會。在這次大會期間,賀龍闡述了精闢獨到的“八字方針”,為未來武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屆民運會
- 舉辦地點:天津市
- 賽事類型:綜合性運動會
- 主辦機構:國家民委 國家體委
- 舉辦時間:1953年
大會競賽項目、表演項目及特約表演項目,競賽項目,表演項目,特約表演,武術展示拳種與器械,劍術,刀術,棍術,槍術,鞭術,對練與集體器械項目,其他,賀龍的指示——八字方針,
大會競賽項目、表演項目及特約表演項目
大會設競賽項目、表演項目和特約表演三大類,其具體要求為:
競賽項目
競賽項目共包括國內流行的嫌凳檔束摔角(跤)、國際流行的拳擊、舉重(槓鈴和石鎖兩種)、步射(弓箭射準)和擊劍(短兵)五個項目。
表演項目
大會規定“凡各民族在勞動生活鬥爭中創造出來的武術、民間體育、騎術等項目,且具有民族風格和體育價值的,都可報名參加表演”。為保證大會的順利進行,大會對拒己旬表演項目的時間進行了規定。其中武術表演不得超過5分鐘,民間體育表演不得超過10分鐘。
特約表演
這次大會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普遍重視,據統計共有來自華北區、東北區、西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包括西藏)、內蒙古自治區、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火車頭體育協會等九個單位的41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表演和競賽大會。
本次表演及競賽大會的表演評判長為徐致一(溫敬銘、田雨、郭廷智分別擔任武術、民間體育和騎術評判組的組長)、競賽裁判長為張文廣(赫壽岩、張登魁、朱國福、曾維祺、唐豪分別擔任步射、摔跤、拳擊、舉重和短兵裁判組的組長),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武術展示拳種與器械
武術是該次大會的主要表演內容,共有來自西北區、東北區、華東區、華北區、西南區、中南區、火車頭體協7個單位的143名運動員參加了武術表演。從當時的秩序冊來看,共有醉八仙、八仙拳、醉拳、醉步拳、黑虎拳、燕行拳、八極拳、八卦掌、八卦拳、梅花拳、五禽拳、大紅拳、二路紅拳、少林紅拳、少林五角步、花拳、雪花拳、鴛鴦拳、龍錘、線錘、形意拳、炮錘、翻拳、二趟翻拳、翻子拳、劈掛拳、通臂拳、三路飛腳、奇勢拳、奇拳、六合拳、炮拳、炮錘、華拳、華拳式、練步拳、大練步拳、二掌母子、連環腿、綿拳、開路拳、四平拳、臂腿連拳、太極拳、二趟太極拳、五行太極拳、查拳、太祖拳、霸王錘、羅漢拳、燕青拳、武鬆脫拷、三皇炮拳、韋陀拳、弭祖拳、二郎拳、少林拳、太山拳、螳螂拳、鴨行拳、猴形拳、白猿拳、白虎拳、豹拳、青龍出海拳、行者單拳、指武拳、鐵九拳、朵背少鋼拳、小護掩、大字拳、單拳、岔拳、八門心子等七十餘種不同名目的單蘭妹頌估練徒手套路以及醉漢擒猴、八仙斗白猿、猴拳對打、擒拿對打、太極推手、對拳、團體拳等對練和集體拳項目;武術器械項目更是名目繁多,主要如下:
劍術
龍鳳雙劍、青龍雙劍、雙劍、飛鳳雙劍、梅花雙劍、武當劍、龍形劍、蟠龍劍、龍鳳劍、龍鳳單劍、行龍劍、七星劍、紫雲劍、蟠子劍、八仙劍、提袍劍、棹林劍、太極劍、玄武劍、玄門劍、峨嵋劍、子云劍、昆吾劍、七門十三劍、六合劍、純陽劍、奇形劍、天罡劍、單劍、判劍、子午劍、自然劍。
刀術
春秋刀、春秋大刀、春秋十八手大刀、大刀、四門大刀、紅毛挑刀、八卦撒手刀、荷葉刀、步下刀、梅花刀、新形刀、八卦刀、八卦單刀、太極刀、拔步單刀、步伐刀、二龍刀員蜜獄、六合刀、如燕刀、單刀、六合單刀、八根才刀、八面金刀、通臂刀、八方刀、滾趟單刀、滾趟雙刀、八卦雙刀、八仙雙刀、少林雙刀、連環雙刀、六合雙刀、梅花雙刀、反手雙刀、萬勝雙刀、九龍刀、峨嵋刀、花刀、四門單刀、廿四式單刀、
棍術
子午棍、黃金棍、天七棍、八仙棍、單棍、五手棍、醉打三門棍、行者棒、猿猴棍、燕青棍、醉棍、八虎棍、少林棍、六合棍、三節棍、羅漢棍、
槍術
六合槍、梅花槍、鎖口槍、葵花槍、哪咤槍、五虎斷門槍、雙槍、鎖喉槍、子龍槍、花槍、十八式槍、少林槍、高家槍、斷門槍。
鞭術
大聖鞭、陸戰鞭、單鞭、虎頭鞭、太師鞭、七節鞭和懂、九節鞭、連環鞭、定堂鞭、刀里夾鞭。
對練與集體器械項目
對打鞭桿、三節棍進槍、三合劍對刺、刺劍、對刺、對刺劍、單刀進槍、雙刀進槍、雙手帶進槍、空手奪槍、空手奪刀、空手奪三節棍、大刀群槍、拐子進槍、團體單刀。
其他
護手雙鉤、護手鉤、殿章雙鉤、行鉤、雙鉤、雙拐、判官筆、峨嵋刺、流星錘、六合戟、小子棍、鴻雁鏟、日月方便鏟、方便鏟、燕翅钂、大鐵鍬。
上述器械套路總計有140多種,當時中國武術內容之豐富可見一斑。
在武術評判組組長溫敬銘、副組長郭挹珊以及評判員陳盛甫、范鐵生、李雨三、鄭懷賢、劉寶君、孫文寶、郭運昌、高瑞周、樊瑞峰、李劍秋、李天驥、周樹林和姜容樵等十五人的通力協作下,這次表演及競賽大會的武術套路表演採用“有場無線”、集體評議的斷提背方式進行評判,展現了建國初期傳統武術的最高水平。
表演及競賽大會的開幕式在天津市第二人民體育場舉行,主席台中央高懸毛澤東同志的巨幅畫像和兩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兩側鑲嵌著我國古代騎士騎射的圖案。主席台對面高聳著兩塊巨大的標語牌,上面分別寫著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的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普及人民體育運動,為生產和國防服務”。會場中心設有一巨大的表演台,兩側設有拳擊台和摔跤台。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講話致辭。
正是在這次大會上,西南區選手藍素貞表演的“綿拳”和“自然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武林女傑”、“大力神霸州李”李茂春的長女李文貞演練的太極十三劍和飛虎拳,則榮獲了特別獎。
賀龍的指示——八字方針
為宣傳好這次盛會,徐源去拜訪了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的賀龍同志,請他指導宣傳報導的思想。
訪談期間,賀龍首先回憶了自己青少年時期在湘西生活的情景:那時在桑植,掛招牌收徒弟的拳師,就不下十幾個。他們當中,有的確實有本事,但多數隻不過虛有其名。他認為“民間流傳的武術套路是很多的,不僅漢族有,各少數民族都有,這是要花費力氣去發掘的。譬如一座寶山,大家都說它有寶,但到底有什麼寶?有多少?不探明白是無從了解底細的。因此,要探明情況,發掘出來。這是頭一件要作的事”。發掘不是目的,“被挖掘出來的東西,是真寶還是假寶,又得花費大力氣去淘洗、整理。要剔除其違犯科學的東西,打開人們的眼界,還復它固有的健康的形體”。“同叫一個名的套路,由於傳人的體會、側重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手、眼、身、步、法’。如何使它符合科學原理,使人們更易於掌握,收到增強體質的效驗。這是很重要的第二件事。”在此基礎上,還得花費更大的力氣來總結、提高。賀龍主張發揚各流派之長,反對“到此為止”的因循守舊思想。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要適應發展變化的需要,就得注意隨時提高自己。做學問是這樣,學拳習藝也是這樣。至於提高,不外兩個方法:一是從現有的基礎上開拓新境界;一是博採他人的擅長。只有經過刻苦認真的揣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習前人之所習,也才能在自己的手裡發揚廣大,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效。這是第三件事。”
賀龍自幼喜愛武術,對武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武術運動的發展,他概括的“發掘、整理、提高、推廣”八個字,精闢獨到,對武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會後,組織了武術優秀項目赴京表演團到北京給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武術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評。1953年12月2日,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在北京青年宮主辦了“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優秀運動員表演晚會”。晚會共包括李春燕的地躺刀、周克欽的定唐鞭、蔡雲和蔡信和的矛盾對打、藍素貞的自然劍、田永福和王金生的空手奪刀、張萬成的荷葉單刀、趙錦才的三節棍、李文貞的飛虎拳和太極十三劍二路、邵善康的醉拳和九節鞭、馬春喜的峨眉劍、蔡鴻祥和蔡龍雲的對拳、邱桂香的提袍劍、李恩貴的鴨形拳、高瑞周的太極拳、沈少三的花樣石鎖、宋保生和沈少三的摔角(跤)、藍素貞的綿拳、金蓮芳和佟佩雲的拐進劍、成傳銳的奇形劍、鄭懷賢的飛叉、鄭懷賢和王樹田的空手奪槍、王菊蓉的青龍雙劍、張文廣和溫敬銘的對擒拿、李天驥和張繼修的太極對劍、蕭(肖)應鵬的猴形拳等52個節目。
刀術
春秋刀、春秋大刀、春秋十八手大刀、大刀、四門大刀、紅毛挑刀、八卦撒手刀、荷葉刀、步下刀、梅花刀、新形刀、八卦刀、八卦單刀、太極刀、拔步單刀、步伐刀、二龍刀、六合刀、如燕刀、單刀、六合單刀、八根才刀、八面金刀、通臂刀、八方刀、滾趟單刀、滾趟雙刀、八卦雙刀、八仙雙刀、少林雙刀、連環雙刀、六合雙刀、梅花雙刀、反手雙刀、萬勝雙刀、九龍刀、峨嵋刀、花刀、四門單刀、廿四式單刀、
棍術
子午棍、黃金棍、天七棍、八仙棍、單棍、五手棍、醉打三門棍、行者棒、猿猴棍、燕青棍、醉棍、八虎棍、少林棍、六合棍、三節棍、羅漢棍、
槍術
六合槍、梅花槍、鎖口槍、葵花槍、哪咤槍、五虎斷門槍、雙槍、鎖喉槍、子龍槍、花槍、十八式槍、少林槍、高家槍、斷門槍。
鞭術
大聖鞭、陸戰鞭、單鞭、虎頭鞭、太師鞭、七節鞭、九節鞭、連環鞭、定堂鞭、刀里夾鞭。
對練與集體器械項目
對打鞭桿、三節棍進槍、三合劍對刺、刺劍、對刺、對刺劍、單刀進槍、雙刀進槍、雙手帶進槍、空手奪槍、空手奪刀、空手奪三節棍、大刀群槍、拐子進槍、團體單刀。
其他
護手雙鉤、護手鉤、殿章雙鉤、行鉤、雙鉤、雙拐、判官筆、峨嵋刺、流星錘、六合戟、小子棍、鴻雁鏟、日月方便鏟、方便鏟、燕翅钂、大鐵鍬。
上述器械套路總計有140多種,當時中國武術內容之豐富可見一斑。
在武術評判組組長溫敬銘、副組長郭挹珊以及評判員陳盛甫、范鐵生、李雨三、鄭懷賢、劉寶君、孫文寶、郭運昌、高瑞周、樊瑞峰、李劍秋、李天驥、周樹林和姜容樵等十五人的通力協作下,這次表演及競賽大會的武術套路表演採用“有場無線”、集體評議的方式進行評判,展現了建國初期傳統武術的最高水平。
表演及競賽大會的開幕式在天津市第二人民體育場舉行,主席台中央高懸毛澤東同志的巨幅畫像和兩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兩側鑲嵌著我國古代騎士騎射的圖案。主席台對面高聳著兩塊巨大的標語牌,上面分別寫著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的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普及人民體育運動,為生產和國防服務”。會場中心設有一巨大的表演台,兩側設有拳擊台和摔跤台。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講話致辭。
正是在這次大會上,西南區選手藍素貞表演的“綿拳”和“自然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武林女傑”、“大力神霸州李”李茂春的長女李文貞演練的太極十三劍和飛虎拳,則榮獲了特別獎。
賀龍的指示——八字方針
為宣傳好這次盛會,徐源去拜訪了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的賀龍同志,請他指導宣傳報導的思想。
訪談期間,賀龍首先回憶了自己青少年時期在湘西生活的情景:那時在桑植,掛招牌收徒弟的拳師,就不下十幾個。他們當中,有的確實有本事,但多數隻不過虛有其名。他認為“民間流傳的武術套路是很多的,不僅漢族有,各少數民族都有,這是要花費力氣去發掘的。譬如一座寶山,大家都說它有寶,但到底有什麼寶?有多少?不探明白是無從了解底細的。因此,要探明情況,發掘出來。這是頭一件要作的事”。發掘不是目的,“被挖掘出來的東西,是真寶還是假寶,又得花費大力氣去淘洗、整理。要剔除其違犯科學的東西,打開人們的眼界,還復它固有的健康的形體”。“同叫一個名的套路,由於傳人的體會、側重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手、眼、身、步、法’。如何使它符合科學原理,使人們更易於掌握,收到增強體質的效驗。這是很重要的第二件事。”在此基礎上,還得花費更大的力氣來總結、提高。賀龍主張發揚各流派之長,反對“到此為止”的因循守舊思想。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要適應發展變化的需要,就得注意隨時提高自己。做學問是這樣,學拳習藝也是這樣。至於提高,不外兩個方法:一是從現有的基礎上開拓新境界;一是博採他人的擅長。只有經過刻苦認真的揣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習前人之所習,也才能在自己的手裡發揚廣大,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效。這是第三件事。”
賀龍自幼喜愛武術,對武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武術運動的發展,他概括的“發掘、整理、提高、推廣”八個字,精闢獨到,對武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會後,組織了武術優秀項目赴京表演團到北京給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武術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評。1953年12月2日,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在北京青年宮主辦了“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優秀運動員表演晚會”。晚會共包括李春燕的地躺刀、周克欽的定唐鞭、蔡雲和蔡信和的矛盾對打、藍素貞的自然劍、田永福和王金生的空手奪刀、張萬成的荷葉單刀、趙錦才的三節棍、李文貞的飛虎拳和太極十三劍二路、邵善康的醉拳和九節鞭、馬春喜的峨眉劍、蔡鴻祥和蔡龍雲的對拳、邱桂香的提袍劍、李恩貴的鴨形拳、高瑞周的太極拳、沈少三的花樣石鎖、宋保生和沈少三的摔角(跤)、藍素貞的綿拳、金蓮芳和佟佩雲的拐進劍、成傳銳的奇形劍、鄭懷賢的飛叉、鄭懷賢和王樹田的空手奪槍、王菊蓉的青龍雙劍、張文廣和溫敬銘的對擒拿、李天驥和張繼修的太極對劍、蕭(肖)應鵬的猴形拳等52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