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

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

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是由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北大中文系承辦的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2017年11月18日,在北京大學燕園李兆基人文學院開幕,來自海內外專家學者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
  • 屬性:會議
  • 地點:北京大學燕園
  • 會議時間:2017年11月18日
開幕儀式,發言題目,

開幕儀式

2017年11月18日,由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北大中文系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在燕園李兆基人文學院開幕,參加會議的共有海內外專家學者120餘人,匯集了中國古代文學、古漢語以及古代文獻學等方面的眾多專家。
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
第一屆中國古典學國際會議
開幕式由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副主任杜曉勤教授主持,中文系系主任陳曉明、台灣大學教授徐富昌、東京大學大西克也等致辭。大會發言部分,在北大中文系教授葛曉音先生主持下,來自牛津大學的羅伯特·恰德教授從拉丁語教育以及中國文言文等角度探討了關於英國古典學“classics”與中國古典學之間的異同,表達了對於中國古典學這一概念的濃厚興趣;而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康達維教授作為致力於翻譯《昭明文學》的翻譯學家,認為翻譯本身就是一種高水平的學術活動,並且列舉了一些文本翻譯過程中的謬誤,強調對於翻譯來說深層次的文本解讀、訓詁考據以及版本研究的重要性。

發言題目

部分發言人及發言題目
羅伯特:何謂“古典學”——研究古代中國和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異同;
康達維:英譯中國中古文學的疑難與困惑;
何莫邪:古漢語詞義的層次分析方法論;
黃德寬:《詩·召南·騶虞》與上古虞衡制度;
陳鴻森:《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解;
王邦維:鄭樵《通志·七音略》中的“胡僧”;
寧鎮疆:由早期“官人”術說到清華簡《芮良夫毖》相關文句的解讀問題;
劉樂賢:讀北大漢簡《儒家說叢》第一章;
李浩:新見中古墓誌及其學術價值 ;
胡可先:新出土“大曆十才子”耿湋墓誌及其學術價值;
沈培:說古書中跟“波”“播”相關的幾個問題;
胡敕瑞:一段話中的兩個疑誤;
陳侃理:司馬遷與《過秦篇》;
顧歆藝:《千字文》在書寫史上的典範意義;
王立軍:漢字構形與古代天人觀的重構;
朱慶之:“等”字音義形的歷史語言學考察——從《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的釋文說起;
趙彤:說“無”與“毋”及相關的古音問題;
姚振武:每一種語序都蘊含著自己的反面 ——試論上古漢語語序的綜合性;
杜曉勤:漢魏六朝詩歌韻腳字校考;
劉子瑜:唐詩中字音的借讀;
宋亞云:也談“人閒桂花落” ;
張渭毅:《集韻》編撰的起訖年代考辨;
錢志熙:陶淵明“神辨自然”生命哲學再探討;
張新科:再論《史記》文學經典的形成;
汪春泓:《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箋疏——兼論《史記》“實錄”與“尚奇”之矛盾;
陳偉強:陸機《陵霄賦》的遊戲性質與經典性評議;
靜永健:華陽公主的流風遺韻——兼談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永貞期青年才子群像;
查屏球:從科場明星“白舍人”到中隱官場的“香山居士” ——唐宋轉型背景下白居易形象的轉換;
陳才智:在形影神與身心意之間——蘇軾對陶淵明、白居易的承與變;
金昌慶:比較文學視角下的韓中古典詩歌文學研究:以王維詩為中心;
李集雅:“修己治人”在“大學”和“中庸”中的內涵 以及利瑪竇的理解和想法;
稻畑耕一郎:傅增湘與古玉研究 ——《尊古齋古玉圖錄序》考;
常森:儒墨道心性學說中的“故”以及相關論說 ——從一句話進入的思想史;
吳國武:《曲禮》新探;
沙志利:章太炎《左傳》學研究的啟示;
王豐先:來知德《周易集注》的經典化;
陸胤:經訓、文辭與國族共同體 ——清季新學制的古典教育規劃及其思想淵源;
楊煦生:中國古典學的定位難題與可能使命——從跨文化角度出發的初步考察;
趙敏俐:關於中國早期典冊類文獻產生時間的推測;
顧永新:經學文獻與經學文獻學芻議;
程蘇東:舊邦新命——再論晚周時期“四教”之學的危機與新變;
李暢然:戴震《中庸補註》初探——以校勘和注釋分章為突破口;
程章燦:捶石入紙:拓本生產與流通中的拓工——以晚清繆荃孫及其拓工為中心;
張劍:《黔詩紀略後編》版本及成書過程述略;
許紅霞:如如居士顏丙生平與著作版本考述;
趙 昱:《水雲村吟稿箋注》文獻價值試論——以劉塤詩輯補為中心;
顏世鉉:說幾則古文獻中與從“曷”聲之字相關的釋讀;
郭永秉:元封二年銅燭豆銘文研究;
趙平安:從子儀篇的一處斷句談到廣義對讀;
徐富昌:從《北大簡·蒼頡篇》“六畜逐字”論簡牘文字訛混問題;
陳偉武:釋“霝君子”——兼論出土文獻中字詞的神我之別;
董珊:先秦漢語中表示“匹配”“對合”義的幾個詞族;
王輝:銀雀山漢簡殘字叢考;
李宗焜:丁若士《形聲類篇》王念孫籤條手稿再議;
大西克也:說“雨”和“雪” ──氣象詞語在古漢語中的語法表現;
徐正考:東漢鏡銘句段研究;
盧烈紅:《漢語大詞典》釋義獻疑三則;
石鋟:漢語模態助詞“的”來源與演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