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提琴協奏曲,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於1959年,題獻給樂曲首演者蘇聯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四樂章。其簡潔的動機、精簡的織體和持續音型的動力,預示了其後期器樂作品的音樂語彙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 創作時間:1959年
- 譜曲:蕭士塔高維奇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於1959年,題獻給樂曲首演者蘇聯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四樂章。其簡潔的動機、精簡的織體和持續音型的動力,預示了其後期器樂作品的音樂語彙特徵。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於1959年,題獻給樂曲首演者蘇聯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四樂章。其簡潔的動機、精簡的織體和持續音型的動力,預示了其後期器樂作品的音樂語彙特徵。...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作品。本曲在貴族文庫與圖書館中埋沒了將近二百年之久,直到1961年,捷克音樂學者蒲爾克特才在布拉格國立圖書館發現了海頓時期的手抄分譜,之後由科隆的海頓研究所學術主任費達透過譜紙的水印判斷...
《聖-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是2003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一桑。作者簡介 聖-桑(1835-1921)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和鋼琴演奏家、指揮家。他出生於法國巴 黎的農民家庭,幼年即表現出驚人的音樂才能,美國音樂歷史學家...
《聖-桑a小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是2011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桑。內容介紹 《聖·桑a小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Op.33》內容簡介:奧伊倫堡的“總譜+CD”系列收錄了選自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作品中的樂隊經典作品。每一卷均包括印製...
主要作品:歌劇《俄荻普斯》、《俄荻普斯之死》,《打擊樂協奏曲》、《MongDong》、《第一交響樂》、《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弦樂交響樂》和大量的現代室內樂作品,他還為《青春祭》、《孩子王》、《盜馬賊》、《野人》、《邊走...
維瓦爾蒂的大協奏曲有許多不同的主奏部組合,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樂器,其中很多和科列里一樣選擇兩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作為主奏部。雖然發端於義大利,但巴洛克音樂的最高峰屬於德國人巴赫(John Sebastian Bach)和亨德爾(George Frid...
交響化協奏曲 繼承和發展了貝多芬協奏曲的特點,使協奏曲具有交響曲般的氣勢和深刻的思想性,如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民族風格協奏曲 採用民族音調和發展手法創作的協奏曲,如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格里格的鋼琴協奏...
協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鍵琴六部。這一首被音樂研究家認為是六首樂曲中最早的一首,它實際是一首為兩把獨奏中提琴用的協奏曲。全曲共3個樂章:1、快板,三段體,在古大提琴與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卡農,其它主題...
2009年在指揮大師湯沐海先生的指導下演奏了《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大提琴協奏曲1st mov》,在浙江交響樂團成立慶典音樂會上公演,並在杭州、南京和天津等地巡演。 2010年,與澳籍華裔指揮劉新禹合作了《拉羅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作為樂團...
這些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術挑戰,尤其是原來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組曲。有人或許會稱第一組曲是青春的。它的長度最短,而且是大調,其後每一組曲在結構的複雜程度上是遞增的,連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組曲——我認為它是獨奏大...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於1894年11月至1895年6月。題獻給捷克大提琴家、“波希米亞四重奏團”創始人亨納斯·威漢教授。作品動筆於他居住美國時期,完成於回到捷克之後,其中既有對祖國和故鄉的思念之情,又有返回祖國後...
格拉祖諾夫是19、20世紀之交俄羅斯古典音樂的傑出代表者之一,他的創作以光輝燦爛、富於魅力和嫻熟的技巧見長,代表作:《第五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交響詩《斯捷潘·拉辛》。他的第一交響曲於1882年演出。此後,寫了兩首弦樂四重奏...
1965年,由杜普蕾擔任大提琴,巴畢羅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op.85)。這張錄音對杜普蕾非常重要,因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
2012年7月,作為出類拔萃的青年獨奏家,在著名的德國漢堡交響樂團(The Hamburger Symphoniker)的協奏下,圓滿成功地上演了高難度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大提琴協奏曲》。2012年12月,在上海音樂學院小音樂廳成功舉辦獨奏音樂會,得到專業...
德沃夏克在美國兩年半時間的生活應該說是愉快的,在那裡他盡享一個成功者受到的種種禮遇,但是他總被思鄉情緒包圍,他在美國寫的另一部成功之作《大提琴協奏曲》里也浸透著這種情緒。所以,儘管人們想方設法一再挽留,德沃夏克還是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