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人類學

符號人類學(Symbolic anthropology)符號人類學萌生於19世紀末,發達於20世紀,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和列維—史特勞斯結構人類學的重要影響,代表人物有D.施奈德(D.Schneider),特納(Tumer),D.斯波伯、薩林斯(Sahlins)和C.基爾茨(C.Geertz)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號人類學
  • 外文名:Symbolic anthropology
  • 萌生時間:19世紀末
  • 發達時間:20世紀
簡介,新重點,

簡介

人類學家在社會活動和社會環境中觀察和解釋符號(Symbol)及其意義,並通過對符號的研究來認知人類文化。他們將符號行為的心理動機、意義、現實各種指號關係中的認知和解釋過程等作為研究方向。符號人類學家普遍把注意力集中在意義和傳通(communication)上。並且受到現代控制論的重要影響。

新重點

現代符號研究的新重點在於符號現象及儀式中的遊戲和創造力, 它們被看做是人類擴展和重新組織其意識的活動。近二十餘年以來、國際文比人類學界又有許多新的理論產生。如解釋人類學、人類學中的後現代主義思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