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萬榮笑話)

笑話(萬榮笑話)

笑話(萬榮笑話),山西省萬榮縣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萬榮笑話是以山西萬榮縣為文化生成背景,所形成的一種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語言藝術形式,是山西土生土長的文化“土特產”;它生動有趣,機智幽默;它來源於人們生活中的諧趣言行,它是萬榮及河東地區民眾的口頭創作傑作,並廣泛地流傳於山西及全國各地。

2008年6月7日,萬榮笑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Ⅰ-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笑話(萬榮笑話)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山西省萬榮縣
  • 遺產編號:Ⅰ-84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現形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保護單位,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萬榮笑話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榮河縣謝村的“72掙故事”。當時,謝村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大村子,村內文化人多,且村民性善詼諧幽默,愛講笑話。因笑話中反映的主人公有一股倔勁、犟勁、執拗勁,認死理,不服人,爭強好勝,故當時叫“謝村掙”。這些笑話經過口頭傳播,不斷加枝添葉,加工拔高,使其更趨完善,成為人們喜愛的“保留節目”。
萬榮笑話前身“72掙“保留下來的段子主要有:《立碑為證》《騎上驢尋驢》《他是我小子》《曬兒子》《我把你背出去》《剪布袋》《你爺就不是正經種》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本縣一些文化人,又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創作了《路線是個銅》《無姜就沒味了》《反正是成立啦》《老校長賣羊》等等。這些笑話在內容上更貼近現實,在形式上既保留了原來“掙”的特點,又有其風趣幽默的一面,人們把它叫做“新72掙故事”。1998年,萬榮人馬力等三同志編輯的《萬榮72zeng笑話》出版發行,其中收錄了216則笑話,它是首次成書出版的“萬榮笑話"代表作。
笑話(萬榮笑話)
萬榮笑話博覽園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人們繼承了過去“72掙故事”的精神靈魂,編創、繁衍、升華出如《印名片》《中共萬榮涼粉攤》等許多膾炙人口、喜聞樂見的萬榮笑話。1998年~2001 年,由山西日報資深記者管喻同志編著的1~5卷、累計7本的《萬榮新笑話》,其中收錄了720則笑話。2004年,由萬榮縣政協出版的《萬榮笑話庫》收錄了笑話幾千則。它是笑話內容最多、發行量最大的“萬榮新笑話”的代表作。

文化特徵

基於深厚文化積澱基礎上的方榮笑話,具有以下幾方面基本特點:
一、源於生活中人們的精神娛樂需求
萬榮笑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屬於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因此並不要求生活中確有其事,其內容往往是人們根據一定的生活趣聞而編的,因此,從創作動力上看,是以一種調侃的方式來滿足精神娛樂需求的藝術形式。
二、均為口頭創作、口耳相傳
萬榮笑話的發源地在萬榮縣的謝村。但通過口頭傳播,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以萬榮為核心創作圈,並逐步擴大傳播於範圍的趨勢。可以說萬榮人是聽著自身的笑話成長起來的。
三、來源於廣大民眾的集體創作
萬榮縣歷史上廣泛流傳於萬泉、榮河一帶的榮河七十二爭故事,為今日的萬榮笑話開了先河。人們就是以榮河七十二爭故事的“爭氣"特色為藍本,生髮、創編、繁衍、升華出今天更加膾炙人口、更加讓人喜聞樂見的萬榮笑話。可以說,是民眾從自身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的藝術文化元素,用於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藝術形式,它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經過無數人加工的創造的,並經過無數人傳播而成的。因此萬榮笑話是廣大人民民眾的集體智慧﹑集體勞動的創造,它具備廣泛性和民眾性的特徵。
四、萬榮笑話是萬榮地域文化的體現
萬榮笑話繼承了榮河七十二爭故事的精神靈魂,它主要產生於萬榮縣和運城地區,是運城地區和萬榮縣的文化特產。雖然實際上它的產生地的範圍還要廣大得多。經過南來北往的人們的頻繁的交流溝通,經過繪聲繪色的演講傳播,思想和文學的火花互相碰撞,智慧和藝術的靈光互相映照,使得中國各地一些相近於萬榮笑話的故事也揉了進來,但萬榮笑話在語言風格、語言形式等則是萬榮地域文化的獨特體現。
五、具有很強的喻理性、幽默性
其故事中埋藏著深刻的的哲理,一般來說是“正理反說”,從反面講述一條道理。萬榮笑話其故事內容多是以講“爭氣”為主。
六、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同一個故事,三年或一年之後再聽,也就有所改變了;同一個故事,在甲地聽的和在乙地聽的也不盡相同。這種變化反映了萬榮笑話,具有廣泛吸納各種文化元素使自身從內容上得到更新。

表現形式

萬榮笑話是經一人講、百人傳、千人編、萬人聽的一種廣大幹部民眾的集體創作、集體智慧,是一種民眾共同創編的幽默故事。20世紀90年代之前,萬榮笑話主要是在民間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存在。90年代中期萬榮笑話開始成書,使這一民間傳誦的口頭文學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傳統文化的積澱與現代表演形式的融合下,萬榮笑話走出了“說學逗唱”的新模式,繼續傳承著它“認死理、犟到底、逗死你”的精髓。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萬榮笑話好笑,且富有哲理,它是民眾生活智慧的集中展示,不僅較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對於研究山西地域文化心理也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傳承狀況

近年來,由於老藝人相繼謝世,加之現代傳媒的影響,萬榮笑話已瀕臨失傳和消亡,亟待保護。

傳承人物

解放,男,漢族,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笑話(萬榮笑話)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世紀90年代,在縣委.縣政府“文化興縣戰略決策”的指導下,開始系統開發原有的“萬榮笑話”。通過全國各種報刊、電視台報導,製作專題節目、訪談節目等,加速笑話系列產品的廣泛傳播,使萬榮笑話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央領導到運城視察,曾專門請人講另榮笑話;來萬榮的客人離開萬榮時都要帶上秀榮笑話禮品;萬榮人外出開會辦事也常常要講萬榮笑話。如今,萬榮笑話成為人們交際辦事中的一種親和劑,成為人們相互饋贈的時尚禮品。
笑話(萬榮笑話)
萬榮笑話博覽園
近年來,萬榮笑話從圖書資料向音像製品、實物場所等形象化、立體化和多媒體形式發展,先後製作出版了萬榮笑話圖書、光碟、磁帶撲克、掛曆、手帕、名片、漫畫連環畫、電視系列劇、眉戶現代戲等系列產品,萬榮笑話已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保護單位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笑話(萬榮笑話)項目保護單位萬榮縣笑話研究會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萬榮縣笑話發展協會。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6年,萬榮笑話被命名為運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2009年5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經過數次考察,命名萬榮縣為“中國笑話之鄉”。
衍生作品
2007年,萬榮笑話博覽園開工建設。翌年,對外開放。
2008年,以萬榮笑話為主題元素的《吹吹打打牛三牛》電影在萬榮開拍。
2010年,以萬榮笑話為主題元素的36集電視連續劇《快樂的萬家村》又再次拍攝。
2011年6月,《河東文化叢書·萬榮卷》之《萬榮笑話揭秘》刊出發行,當年8月8日,萬榮笑話協會成立。同年9月8日,萬榮笑話研究會也正式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