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漢譯經僧。又稱竺朔佛。生卒年 不詳。天竺人。秉性明敏,博學多能。桓帝(一說靈帝)時,攜帶道行經之梵本到達洛陽,熹平元年(172) 譯出一卷,或謂譯於光和二年(179),
惜今已失傳;雖譯筆凝滯,然
棄文存質,深得經意。未久,於洛陽與
支婁迦讖合譯
般舟三昧經二卷,由孟福、張蓮之筆 受。後不知所終。近人有謂
支婁迦讖譯之十卷本道行經應為竺佛朔與支婁迦讖所共譯。(梁高僧傳卷一、開元釋教錄卷一、歷代三寶紀卷二、卷四)p3485 FROM:【佛光大辭典】
竺佛朔譯佛經
靈帝熹平元年(172),天竺(今印度)沙門竺佛攜梵文佛經至洛陽,與人合作,譯《
道行經》為漢文,至中平六年(183),又譯成《般若三眛經》。
據梁慧皎《高僧傳》卷一記載: 天竺沙門竺佛朔,亦漢靈之時,齏道行經,來適洛陽,即轉梵為漢,
惜今已失傳;雖譯筆凝滯,然棄文存質,深得經意。 竺佛朔從天竺攜帶《般若道行經》梵本來到洛陽,在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把它譯成漢文。據梁僧祐《出三藏記集*道行經後記》說: 光和二年十月八日,河南洛陽孟元士口授天竺菩薩竺朔佛。時傳言者月支菩薩支讖,時侍者南陽張少安、南海子碧,勸助者
孫和、周提立。 由此可知,《般若道行經》是由竺佛朔宣讀梵文,
支婁迦讖譯為漢語,孟元士筆錄成文的。此書為一卷本。
《般舟三昧經》,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天竺菩薩竺朔佛於洛陽出。……時傳言者月支菩薩支讖,授與河南洛陽孟福字元上、隨侍菩薩張蓮字少安筆受.。 梁慧皎《高僧傳*
支婁迦讖傳》也說: 朔又以光和二年,於洛陽出《般舟三昧》,讖為傳言,河南洛陽孟福、張蓮筆受。 從這兩則記載中說明竺佛朔所譯的《般舟三昧經》也是與
支婁迦讖合作翻譯的,由竺佛朔宣讀原文梵文,支婁迦讖譯為漢語,孟福、張蓮筆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