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竹馬(蔣塘馬燈舞),始於明朝嘉靖年間,緣於蔣塘義軍首領虞順祭祀抗遼英烈楊家將時的禮儀,傳承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時間。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蔣塘馬燈舞的表演分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以十員神將和十匹神馬不斷變化陣型,表現楊家將率眾浴血奮戰、抗擊敵軍、取得勝利;下半場十匹神馬、十位神將逐次排列出“天、下、太、平”陣圖,表現共慶勝利,祝福萬民安居樂業。
劇情內容
蔣塘馬燈舞,以“跳大場”為主要表演內容,同時又以十匹馬登山競賽的形式占卜,祈求風調雨順、眾生平安。
服裝特徵
蔣塘馬燈舞,用竹篾仿馬扎制,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十位神將身披戰袍、頭戴木雕儺面具,其餘人等身著黃衣黃裳。
角色分工
蔣塘馬燈舞,十匹馬是神馬,配有神將、馬童、護衛者、執事人、旗鼓銃手等相應角色。
頭馬為楊文廣;二馬是巴焦女將軍;三馬為俄皇萬歲;四馬交通大將軍;五馬觀音大士;六馬虞氏一品夫人;七馬黃道士;八馬魏化大將軍;九馬黑魁大將軍;十馬祠山大帝張渤。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蔣塘馬燈舞是一種集民間舞蹈、民族服飾、民間美術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蔣塘馬燈具有謳歌民族英雄的鮮明主題,在弘揚英雄精神、傳承傳統藝術的過程中,不僅淨化了村風民風,而且對於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文化建設等都具積極的促進意義和作用。
傳承人物
任球生,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馬(蔣塘馬燈舞),申報地區為江蘇省溧陽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麻溧陽市文化館獲得“竹馬(蔣塘馬燈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992年蔣塘竹馬燈協會成立,由殷橋鄉宣傳委員任首任會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溧陽市公共文化體育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蔣塘馬燈舞,定於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馬祭祀,除了春節,農曆十月初一是蔣塘馬燈的重大慶典活動,人們亦會跳起竹馬燈,以此緬懷英雄,表達良好的祝願。
1992年蔣塘竹馬燈協會成立,由殷橋鄉宣傳委員任首任會長。 |
文化軼事
歷史傳說
傳說蔣塘竹馬燈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該村貧民虞順揭竿為旗,組成了數百民眾的反朝廷義軍,後遭遇官兵圍剿。虞順被捕後充軍到中俄邊境,白天討飯,夜宿破廟。有一天,虞順看到當地人用紙糊的馬跑跳騰躍,說是祭祀滿門英烈抗遼楊家將,於是他默默祝禱:真神馬,救救我,到江南,定以神馬祭楊家。半夜,果然有一匹馬走進破廟對虞順說,你騎我背上,緊閉雙眼。虞順上馬後,只覺耳邊呼呼生風,不知過了幾個時辰,聽見有雞啼鳴,虞順不覺張開雙眼,頓時就落在一塊村基上。天亮了,虞順看看四周,原來是社渚田角村的靜堂庵,於是他向西熟門熟路來到了蔣塘,焚香化紙,削竹扎馬,築廟祭拜,跳將起來。
傳說蔣塘竹馬燈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該村貧民虞順揭竿為旗,組成了數百民眾的反朝廷義軍,後遭遇官兵圍剿。虞順被捕後充軍到中俄邊境,白天討飯,夜宿破廟。有一天,虞順看到當地人用紙糊的馬跑跳騰躍,說是祭祀滿門英烈抗遼楊家將,於是他默默祝禱:真神馬,救救我,到江南,定以神馬祭楊家。半夜,果然有一匹馬走進破廟對虞順說,你騎我背上,緊閉雙眼。虞順上馬後,只覺耳邊呼呼生風,不知過了幾個時辰,聽見有雞啼鳴,虞順不覺張開雙眼,頓時就落在一塊村基上。天亮了,虞順看看四周,原來是社渚田角村的靜堂庵,於是他向西熟門熟路來到了蔣塘,焚香化紙,削竹扎馬,築廟祭拜,跳將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