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南辰跑馬燈舞),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馬(南辰跑馬燈舞)
- 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淵源
南辰“馬燈舞”源於明代。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盛傳、曾在1983年參加連雲港市民間舞大賽獲二等獎。每年初一到正月底“馬燈舞”做為當地老百姓一項重大節日娛樂項目,廣場上或體育場上都能看到。“馬燈舞”它反映了本土本地的民風、民情、歷史生活具有區域性和古樸性。如小場裡的挑花挑就展現當地婦女的一種純樸。給人以親切、鄉土懷古思念的心理感受。“馬燈舞”它表現一種民族抗擊保家立國、不甘於屈服的民族精神,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親和力和民族的團結力的體現。大場的交戰雙方,燈如流星,馬如流水,卒如草上飛,布陣和破陣,進攻和抵抗,勝利和逃跑,一個個的場面氣勢,鼓舞人心,心潮澎湃。 具有本土特色的“馬燈舞”分大場和小場兩種形式演出,大場騎馬都都是男扮女裝。相傳金兵陣陣土崩瓦解,節節潰散敗退、最後金兵這支馬隊的主帥悲衰地對騎在馬上的隨軍夫人說:“眾家姐妹,不要啼哭,此處離我們的老家(指金國)已經不遠了!”這位北國韃子,馬隊主帥的話泄露了這位侵略者在焦頭爛額的困境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不得不回老家的心情。 尤其小場是歡慶後方百姓勝利的場面,舊時的丑角老媒婆(男扮女裝)活潑輕快的花鞭舞、大姑娘小媳婦頭插花朵,披紅掛綠,跑旱船、挑花挑、坐竹椅,兩個美麗的少女手持竹網、追遂著扑打蝴蝶,紅工嘴,大紅喜等包含多種人物形象,內容及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