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雕漁船
- 收藏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
- 尺寸:通高20、長43厘米
- 年代:明
簡介,金陵派,嘉定派,
簡介
整隻漁船運用透雕、淺深浮雕等各種技法,勾勒出一幅漁家打魚歸來時的寧靜祥和的畫面,線條流暢,
雕刻手法精熟,不失為一件明末嘉定派的精品之作。

此漁船線條流暢。雕刻手法精熟悉,並對有稜角處進行了精心打磨,不失為明末嘉定派的精品之作。 明代自正德、嘉靖之後,幾乎每個時期都湧現出一些傑出的竹刻藝術家。當時,刻竹之鄉主要在江蘇,尤以金陵和嘉定兩地最為繁榮,根據雕刻技法和風格特徵,當時就有濮派、朱派之議,因此劃分成金陵和嘉定兩派。
金陵派
創始人是濮仲謙,他刻竹的特點是:通常以淺浮雕為主,偶爾刻一些高浮雕作品,不過他最喜歡用的還是盤根錯節的竹根或佳竹,根據原材料的自然形狀和特徵,而創作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太平府志》說他“有巧思,以鏤刻名世,一切犀玉竹皿器,經其手即古雅可愛。”清宋荔堂更是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作詩讚曰:“白門濮生亦其正,大璞不斫開新硎。虬髯削盡見龍蛇,輪囷蟠屈鴟夷形。匠心奇創古無有,區區菏鍤羞劉伶。”(見《竹罌草堂歌》)意思是說他的竹刻作品異於常者,只需略施斧鑿即現鬼斧神工。在他之後的李文甫、潘老桐、方潔、陳源等,均為明末到清中葉的金陵派竹刻藝術家的代表。
嘉定派
創始人是朱鶴,號松鄰,擅長摹印和雕鏤,工韻語及圖繪。他以南宗畫為正法,糅以北宗筆法,創造了深刻法。他認為竹刻如不進行透雕、深雕,就不成其為雕刻,所以他的作品多以透雕、深雕、高浮雕為主。又因其工韻語及圖繪,所以常常以筆法行刀法進行雕刻,並能在一寸見方的竹木隨意刻畫山水人物、樓閣鳥獸等紋飾,故他的作品風格高雅古樸,為世人所重。朱鶴之子朱纓,號小松,繼承父業,善刻竹木,刻工之精細酷肖其父。朱稚征,朱纓之子,號三松,工詩畫,承祖業,刻風簡明精雅,刀法簡古有味,所制器物如人物、秘閣、香筒等,無不傳神自然,生動活潑,他的成就,遠超其父、祖,曾有“小松出而名掩松鄰,三松出而名掩小松”之說。《嘉定縣誌》對朱氏祖孫三代更是讚譽有加,評論他們的竹刻風格為:“花鳥規撫徐熙寫意,人物山水,在馬夏之間,畫道以南宗為正法,刻竹則多崇尚北宗。蓋以刀代筆,惟筒老朴茂,逸趣橫生。”朱氏三代崇尚的透雕、深高浮雕和把繪畫技巧融入雕刻技法,奠定了嘉定派竹刻工藝的基礎。嘉定城也因之成為明末的竹刻中心而被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