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罐

竹罐,泛指用竹子加工而成用來裝物品的器皿,其廣泛的運用於生活當中,常見的有“竹筒酒”“竹筒飯”“竹筒茶”等,還有由竹筒演變而成的樂器。以下介紹的竹罐為拔火罐所使用的竹筒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罐
  • 管壁的厚度:約2~3分
  • 口徑:約為3厘米、4.5厘米、6厘米不等
  • :約6—9厘米
形態特徵,使用方法,拔罐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用堅固的細毛竹,截成長約6—9厘米的竹管(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者重量較大,容易脫落,過短者由於管腔容積小,吸引力亦小不易吸著),一端留節為底、一端為罐口,口徑約為3厘米、4.5厘米、6厘米不等。用刀颳去青皮及內膜,管壁的厚度約2~3分,用砂紙磨光,口圈必須平正光滑。竹罐的特點是:輕巧、價廉、不易跌碎、比重輕、吸得穩、能吸收藥液、且取材容易、製作簡便。缺點是易爆裂漏氣。

使用方法

在拔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罐有保健和醫療的效果,後背排罐,特別是順夾脊,督脈和經絡排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別好.經常拔八大健康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可起到通奇經八脈的作用.

拔罐注意事項

①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② 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