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門燈火

端門燈火指隋唐時期洛陽城宮城正門端門的布燈習俗,隋唐時期盛極一時。

據《資治通鑑》記載:“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元宵,帝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自是歲以為常”。自此,端門燈火聞名於世,各國使者都來觀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門燈火
  • 地點:洛陽端門
  • 所處時代:隋、唐
背景淵源,發展歷程,

背景淵源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白馬東來後,漢明帝提倡佛教,在洛陽城門外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白馬寺,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發展歷程

  • 隋朝
隋煬帝時期,端門是隋唐洛陽城皇城的正門,歷史上有名的元宵節端門燈火即是發生於此。《資治通鑑》載: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元宵,帝“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自是歲以為常”。自此,端門燈火聞名於世,連外國使者都來觀賞。
  • 唐朝
唐代賞燈習俗更盛,元宵作為正式節名,大約出現在唐朝。詩人元稹的《燈影》詩篇,則是當時燈節盛況的寫照。其詩云:“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見說平時燈影里、玄宗潛伴太真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